她是知名素食米其林餐厅“山河万朵”的创办人,热爱艺术与收藏。“我喜欢美国艺术家Christopher Wool的作品。他有破坏和自我否定的表达,理性又感性,在肯定与否定中自我寻觅,在不断调整中继续前行,有某种重塑的魅力。”本期我们走进她的家《以艺为镜》(p112)。
她生活在阿姆斯特丹,起初是一名室内造型师,后来成为专业摄影师,擅长空间摄影,并常年与世界知名设计媒体合作。“我很喜欢Rana Begum的作品,尤其是她的FOLD系列。我喜欢她将色彩和几何元素、金属材质结合在一起的创意,对我来说,这种方式如同建筑一般。”本期她为我们拍摄了《稍纵即逝的艺术》(p70)。
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近年来,她着重于研究艺术品基底的物质感,并让图像附着于这类物质的过程,展现为自我与外部世界接触、纠葛或分离的博弈。“最近买到了我非常欣赏的Elsa Peretti设计的骨头手镯,她是个叛逆又传奇的女艺术家,作品都与身体和触感有关,是柔美与张力的较量。”本期我们走进她的新工作室《轻透之力》(p68)。
他是生活在上海的建筑师,最近一段时间的作品涉及一系列黄浦江边的工业场址改造,同时设计了很多美术馆建筑。“最近重新思考马歇尔·杜尚,20年前我对他那扇‘打开或者也是关闭的门‘清新的窗户倍感兴趣,今天更加意识到他将普通的物品转换为艺术概念的持久意义。”本期我们走进由他主持设计的武汉琴台美术馆《平滑与约束》(p74)。
她是生活在瑞士苏黎世的撰稿人,常年关注建筑、设计与艺术领域的动态。“我前一阵在巴塞尔艺术展看到了一个五米高穿运动装的女孩雕像,它就像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女孩,如此生活化的形象被强力放大,产生了一种亲切又陌生的震撼效果。”本期她为我们采访撰写了《绚烂绽放》(p58)、《怀旧与未来》(p62)、《轻透之力》(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