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享
念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和妈妈一起踏上了寻找红七军足迹的道路。
半个月前,当我听到妈妈说要报名参加“西京古道千人徒步寻红路”的活动时,我既兴奋又忐忑。兴奋是因为可以从历史书中走出来,亲自去体验红军走过的道路,忐忑是不知道这十二公里的山路我能否坚持下来。
我们乘车来到大桥镇,眼前的小镇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破败不堪,反而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美丽小镇。
九點,我们从文化广场出发,开启了“古道徒步寻红路”的旅程。
开始,我一路蹦蹦跳跳,兴致高涨。到了古道森林公园,平坦的水泥路被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代替。妈妈告诉我,这些都是保存较完好的古驿道,也就是西京古道。
又往前走了一段,石板路变成了铺满碎石子的土路,两旁全都是比人还高的野草,枯萎的蒿草将四周遮盖得严严实实。路的尽头有一座风雨亭,妈妈告诉我这是象兑亭。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坐在亭内的石条凳上,让快被磨平的脚板好好歇歇。
这时的我忍不住感慨道:“我才走了这么点路就脚疼,那些红军战士是怎么在又累又饿,甚至还负伤的情况下坚持这么久的?”我不禁对那些坚强的红军战士肃然起敬。
稍作休息后,我们又继续往前赶路。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块平坦开阔的稻田前。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
1930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由政治委员邓小平(化名邓斌)、军长张云逸率领,向江西中央苏区东进。1931年2月,军队进入乳源县梅花乡时,遭遇了国民党四个团的兵力围攻,红七军战士英勇顽强地与敌人展开血战。天黑时分,红七军400多名伤病员从梅花乡战场撤离。一名伤重的小战士在撤离过程中迷了路,倒在古道边的稻田里。他在饥渴与负伤的情况下,痛苦不堪地请求过路的老乡开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老乡却害怕得跑了。第二天,人们发现这个小战士时,他已经牺牲在了稻田中。善良的村民就地埋葬了他。八十年来,村民们都会在清明节来祭拜缅怀这位不知名的小战士……是啊,这只是其中的一名战士,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
离开稻田,我们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来到了杨家坳。与其说这里是山,不如说这是由无数大石头堆砌起来的大石堆。那些裸露出来的、嶙峋的怪石,突兀地堆在山上,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抬头望去,一个个灰色的小点正缓慢向山顶移动,这让我想起《老山界》中说的“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杨家坳半山上的红军岩,有一座红军墓。一旁的石碑上,记载了这样一段往事:
红军伤病员在梅花乡战场上撤离的过程中,一名掉队且身受重伤的连长躲在杨家坳半山腰的逍梨岩洞中,被东京洞的村民蔡某看见了。虽然他不敢收留连长,但却每天上山给连长送番薯。有一天,蔡某发现连长不见了,但却在不远处找到一具被咬得面目全非的尸体。由地上遗留的战刀猜测:连长可能被山中出没的猛虎咬死了。于是蔡某将红军连长的尸骸安葬在这里,每年清明偷偷来祭拜。后来,逍梨岩就被村民称作红军岩。
下山时,我狠狠地摔了一跤,后半段路我都是在疼痛中前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些红军负伤前行的痛苦与艰辛。
从杨家坳下来,终于来到了东京洞村。由开始徒步到现在,已经过了三个小时,我又饿又乏。妈妈买了两个糍粑递给我,饿昏了头的我张开嘴巴就狼吞虎咽起来。此时,又饿又累的我觉得这糍粑无比美味。当年红军路过这里时,看到村民送来的红薯,不难想象当时他们的激动和欣喜。
下午两点多,疲惫的我们步履蹒跚地走到了终点……
通过这次“古道徒步寻红路”的旅程,我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也从红军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我希望红色精神能够传承下去,永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