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视角下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及内涵

2022-05-30 10:48:04娄武卫刘晓东
天津教育·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胜任班主任素养

娄武卫 刘晓东

未来教育的发展及未来教育想象必然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影响,避不开“乔布斯之问”,但教育领域纯粹基于技术进步的未来预言基本都没有实现。人的意识与能力的现代化、未来化才是一切符合规律的预言变为现实的核心要素,对教育来讲,提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未来社会胜任力是既必要又紧迫的任务。高中阶段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高中班主任是高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高中班主任的履职状况,直接关系到高中教育育人质量。

一、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与反思

未来教育成为学界研究、社会关注、国家重视的热点,不仅源于人们对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焦虑,更源于对现在教育中學校运行及班主任素养现状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探索。为弄清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在某地级市一高中教育集团内部,经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获取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的相关资料,经过分析,目前的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存在以下特征。

(一)年轻班主任比重大,学历层次高

高中班主任中年轻教师担当班主任的比例高,一方面说明学校层面对年轻教师的“信任”,属于“压担子”“事上磨炼”;另一方面也说明高中班主任岗位缺乏吸引力。随着近年入职的班主任硕士学历是比较高,整体上使高中班主任的学历层次提升。学历不等于能力,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提升需要从制度进行设计,实现高学历初任班主任的潜力发掘。建议从课题带动,案例分析,技术应用,现场学习力提升等视角进行整体设计。

(二)胜任力整体良好,但是存在短板

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上得分比较高。一方面说明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的传承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也证明目前高中班主任培养过于注重传承,真正创新性的措施未得到及时的更新。虽然学生指导维度的得分普遍比较高,但是没有一个二级维度达到优秀水平,至少可以说明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整体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学生评价、高中班主任是学校中和学生家长接触最多的群体,也是高中学校对外的天然窗口。目前高中班主任的“社校合作”、家校合作能力比较差。

(三)对胜任力短板有自知,但提升路径不清晰

在样本共计133人的开放式问题调查中,共有54位班主任提供了有效答案。“学生”一词出现的次数最高,共计14次,占整体反馈的25%。班主任胜任力提升维度中最高频的词是“管理”,共出现9次,其次是“沟通”一词,共8次。“创新”和“活动”都是共出现5次,“心理”一词共出现4次。高频词大概能勾勒出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压力来源,职业短板。高中班主任的沟通能力不足和自我反馈高频词的一致性说明,高中班主任群体对职业胜任力是有自知的。

对高中班主任人胜任力的提升方法,许多班主任更多地提到提高“管理”能力。整体来讲,高中班主任最大的短板是“协同育人”能力不足,并且班主任对此有自知的情况下,更多高中班主任仍然希望通过“管理”手段提升育人效果,说明班主任的教育信念上对仍然陷入“管理主义”,需要进行理念更新。高中班主任对自己职业胜任力提升的路径整体上并不清晰,大多停留在“多开展活动”“提高关注学生心理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业务能力”等比较笼统的层面,没有可操作性、指向不明。建议未来高中班主任培养急需要针对高中班主任职业短板,同时针对高中班主任工作特点进行清晰界定,使高中班主任对班主任育人工作具有系统的信念。

(四)认同全面发展理念,但行动中物化思维明显

物化的思维把人当成教育活动的客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难以发挥,甚至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物化的思维在问题解决上习惯性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例如,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就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成绩不好,就需要增加学习时间,学生的价值世界有问题,就增加思政教育活动。上述措施经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这种简单相加的学校教育措施受到规律性因素的影响已经难以为继,教育要推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意识的革新和教育素养的提高,而班主任则首当其冲。目前的一线班主任意识上认同全面发展,但是行动中依然难以找到全面发展的落地的路径。

二、研究背景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包括学校在内的各个领域都面临适应巨变的压力,未来学校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甚至社会的热议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未来学校研究

未来学校的研究起源于对现实的反思。目前未来学校研究的研究视角主要有:哲学和社会学视角、技术视角、学校发展阶段视角、学校形态视角、学校要素分析视角、学校教育功能视角。国内学校变革集中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学校变革”这一问题,在推动变革和提升治理的时代,教育的中心是正在变革的学校,需要实施以学校为中心的治理策略。增强学校活力的政策背景下,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主体对学校的赋权,更重要的是学校内部的“二次放权”。

没有区分就没有政策,没有差异就没有政策,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借鉴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论,学校可以分为理想中的学校、正式的学校、领悟的学校、运作的学校、经验的学校。班主任作为家长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导师,应该也必须成为未来学校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群体。同时,高中阶段又是人生所接受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应该成为重点。

(二)胜任力研究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提出后,为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教师核心素养,特别是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上了议事日程,班主任胜任力研究炙手可热。核心素养和胜任力之间是具有某种内在的层级关系的,素养理念是基础,指向“能教”;胜任力理念是关键,指向“教得好”,未来学校视角下更应该强调胜任力。未来学校管理转为学校治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工作的事务性成分会降低,而实践性、创新性要求会增强。管理和治理区别的关键是教育主体责任的区别。管理是功利的、外在的、符号的,容易导致过度竞争,丧失育人初心。而治理需要唤醒教育主体的创造性。教育本身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所以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创新作用,特别需要优先激发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培养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各项能力。

三、高中班主任的胜任力内涵

在21世纪的思想思潮中,事件哲学日益凸显,展现了人们希望改变的迫切的愿望。正是从面向未来改变现状的基础上,未来学校的研究才称得上一个“事件”。“事哲学”或者“事件哲学”是面向未来的哲学,也是高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非常使用的话语。事既可以保持日常生活的活力,也能对应最先进的哲学理念。所以未来学校视角下的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研究应将“事哲学”或者“事件哲学”作为切入点。

(一)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的内容

履行好岗位责任是班主任胜任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职责分类方法是构建胜任力的常用方法。即使工作多年的班主任也常常处于就事忙事的状态,有必要为班主任制定班主任工作权责清单,北京教育学院的耿申等人采用德尔菲工作法,把教育工作对班主任角色和职责的要求超越一般教师的部分称为班主任“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在梳理目前中小学班主任的岗位责任框架。班主任工作本质上还是依赖精神交流和人格影响,班主任的专业身份需要在工作中自主建构。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班主任是以完整的人作为工具在工作。因此班主任胜任力应该把专业自我作为主要内容维度之一,其素养和能力都要体现专业特性。岗位职责整体框架虽然有利于教师超越就事忙事的状态,但是缺乏表现维度的岗位职责难以评价,也不利于班主任的自我反思、提升,所以提升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的岗位责任认知和实践框架需要有必要增加表现维度以提升其可操作性。

(二)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的表现维度

高中班主任的胜任力维度主要表现在领导力、学习力、沟通力和执行力等方面。传统学校中,班主任更多地被理解为执行力的角色,未来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执行力仍然是班主任胜任力的基本要件。赋权增能的未来学校中,线上线下融合、技术与人文融合、社区和学校融合等变化的出现,需要教师更加重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领导力。内容维度指明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何为“正确的事”,表现维度重点解决怎样使胜任力的考核变得可观察、可操作。行为+思维方式=行动。“正确的做事”不仅表现为行为,更要求未来班主任胜任力培育过程中着重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追求卓越的思维方式

思维也是做事的逻辑,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模式。目前学校生态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育分”的逻辑、物化的思维不同程度地体现在高中班主任身上。未来学校视角下的高中班主任不能仅仅止步于及格甚至优秀,而是要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应该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树立的思维方式。

1.协同思维。学校的基本矛盾就是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无限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鉴于高考的高利害,高风险。高中班主任的精力、时间目前基本上处于刚性的状态。高中胜任力提升应该摒弃“单向度思维”,要坚持辩证地、全面地、联系地看待技术与人文、素养教育与应试教育、升学与就业、创新与考试等问题,但实际上则一直存在互相僭越的现象。根据协同理论,系统中的“慢变量”才是决定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树立协同思维也意味着,教育工作中存在“四兩拨千斤”的可能。坚定不移地贯彻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通过积累正确的“小事”,可以达到“积微成著”的目标。学校制度和班级制度不是外在于高中班主任的“结构”,高中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超越“平庸之恶”,改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胜任力,以朝向美好生活,更新学校环境。

2.还原思维。意向性是现象学哲学最重要的概念,意向性的意思是指一切意识都是关于对象的意识。意向性概念关注的重点不是对象而是意识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现象学哲学给出的方法论是还原说。现象学哲学的口号是“朝向事物自身”,要求经常性的悬置“成见”,并且认为“还原愈多,现象给出也越多”。教育尤其是教育变革年代的教育经常会陷入“概念沼泽”,对于概念、理念,如果教师不能确定意识为“真”,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贸然施教,很容易适得其反造,教育之善的脆弱性,教育伤害的普遍性,多与此相关。还原思维实际上要求教师在教育情境中,不仅要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好”而且要以批评性的思维思考“何为正确的事”?

3.生成思维。生成不仅仅是要关注过程,还包含着唤醒主体能动性;生成不仅要关注如何创造并利用外部条件的问题,还需要关注主体和外部条件关系的问题。生成思维既是强调方法的建构性,强调在情境中生成,在共同体中生成;同时也是目的的人文性,是指向美好生活的,是朝向事件本身的,也是能丰盈生命的发展型思维。简而言之,生成的人的视域的教育需树立培养生命自觉的教育目的观。

4.符号思维。符号学的中心问题是意义的生成问题。符号学认为符号使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符号表达的意义都需要阐释才能显现。可以说学校作为育人环境是符号丰富的地方,学校的符号被强调的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教育意义的缺失。学校教育意义的缺失或者流失一定程度上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符号释义能力不足造成的。例如,大家批评的“痕迹主义”实际上是符号代提意义的现象。追求意义是人的本性不会改变,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善于创造性的创造符号、解释符号、使用符号,以满足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意义需要,这既是教育协同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意义的本质要求。

5.具身思维。具身认知的基本观点是:心智根植于身体,是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塑造的。胜任力寓于身体之中,身体寓于班级环境学校环境之中,整个校园环境和身体是类似“血肉”之间的关系。班主任的身体应该走向胜任力培养的前台,从班主任的“看”“说”“听”等行为入手,提升身体的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影响力、领导力,树立权威等。

6.标准思维。标准思维就是高中班主任做事不仅要求有外显行为,而且需要上升到行动的层面。如果说行动=行为+目的,标准思维就是要求标准=行动+评价。高中班主任需要树立质量意识,不仅要求事事有落实,而且要求事事有结果。做事的目的,做事的方法,事情的结果反馈、交流与使用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总之,高中班主任的胜任力内涵包含思维方式、工作内容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统一于“成事”的过程,其中工作内容是基础,意味着“正确的事”;思维方式是保障,意味着能“正确的做事”,工作表现是关键,意味着能“把正确的事情做好”。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提升是未来高中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来源。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基础教育专项课题“未来学校视角下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提升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ZJ07)成果。

猜你喜欢
胜任班主任素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夸夸我的班主任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