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患过带状疱疹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那种像电击、刀割、灼烧、针刺般疼痛的滋味,有一部分患者即使在疱疹消退之后还要经受这种噩梦般的疼痛,这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调查显示,小于40岁的患者很少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因此,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能降低发生神经痛的风险;即使之后发生神经痛,也不要挺着,现在临床有多种方法可治疗这种疼痛。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使用抗惊厥药或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可选加巴喷丁胶囊,第一天一次性服用0.3g;第二天服用0.6g,分2次服完;第三天服用0.9g,分3次服完;随后,根据缓解疼痛的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天1.8g,分3次服用。抗抑郁药可选阿米替林,首剂应睡前服用,后续根据身体反应逐渐增加剂量,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其心脏毒性,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要避免使用。
要注意,神经病理性疼痛总体疗效欠佳的现状,决定了联合用药极为普遍。必要时,可加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还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对于老年人均具有较大的风险,应加强监测;同时重视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适时调整配伍和剂量。
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副作用突出的时候,可逐步开展不同层级的微创介入治疗,比如神经阻滞、神经毁损、脉冲射频等。
神经阻滞是针对难治性神经源性疼痛,应用特异性神经阻滞技术等方法,通过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毁损是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通过介入手段使用药物选择性地毁损疼痛传入神经,以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目的。常用的神经毁损药物有无水乙醇、5%~8%苯酚甘油。
脉冲射频是通过独特的间断熱损毁方式,只破坏外周混合型神经的感觉支而不破坏运动支,即打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但保留神经的运动功能,来缓解疼痛。
目前应用较多的手术方法是脊髓电刺激(SCS),它是将一根纤细的电极放于椎管的硬膜外腔,电极释放微弱的电流刺激椎管内的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从而促使体内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进而发挥内源性镇痛效应,关闭疼痛信息的传递,达到缓解和阻断疼痛目的的一种方法。同时,电流的刺激也可以促进神经自身的修复。
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电针、火针等中医外治方法,也能适当改善患者疼痛区域的血液循环以及炎症,为神经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如果再结合中药治疗(比如乌梅丸加减),不仅可以起到抗病毒的目的,还能抑制痛觉,修复损伤的神经元。
臭氧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过程中可发挥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能破坏带状疱疹病毒的肽链,造成病毒的死亡;修复神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很好的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证实,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成本可接受等特点。
以上方法可以依个人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种,或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此外要提醒大家,决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治疗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理想。研究显示,1 个月内疗效最佳,最好不要超过 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