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务公司是出版社业务转型升级的加工基地、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编务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加工编辑的培养是人才创新培养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从加工编辑的工作性质论述其定位和能力,得出加工编辑须具备重细节、守规则、敏而好学、勇于质疑、善于反思、不抱怨、奉献与服务、守正创新、不忘初心的能力与意识,同时加工编辑还要增强自身的思想意识,做正确舆论导向的积极示范者,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掌握自己的“金刚钻儿”,最后要把握编辑加工的度,不妄改,定位于只做稿件的处理者,不做稿件的创造者。具备这样的能力、意识和定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加工编辑,从而更好地发挥编务公司的作用,更好地保证稿件的质量。
关键词:编务公司;加工编辑;能力;定位;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1-0208-03
编务公司是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实现集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编务公司的建立可以实现出版社专业化队伍建设,可以解放策划编辑生产力,同时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同时,编务公司作为出版社业务转型升级的加工基地,是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化队伍的组成部分。因此,成立编务公司是出版社在业务创新方面做出的一种新尝试。
作为编务公司所占比例最大的加工编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承接在整个编辑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碰到问题最繁杂的一项工作,可以解放策划编辑。“加工”一词最初用于工业生产中,是指对具体的物品进行加工,同样,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也需要加工,所以“加工编辑”这个职位非常形象。
加工不同于审稿,审稿主要从宏观方面考虑问题,从大处着眼,而加工的任务不是发现优点,而是改正缺点,从小处着手,把大大小小的问题找出来,一一改正。一部几十万字的书稿,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几个政治性问题、政策性问题、科技内容问题、文字表达、标点符号、计量单位、书稿格式等问题,所以一般书稿都需要编辑加工[1]。那么作为加工编辑需要怎样的定位和能力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重细节
编辑加工这项工作讲究的是细节,从书稿的细枝末节找差错是每个加工编辑的日常工作。从书稿的思想中暗含的敏感话语,到书稿的基调背后的隐蔽旨趣,再到病句、错别字等的鉴定和修改;从版式中的标题体例的格式,到各种字体字号的运用,再到各类序号的连续和统一等各项内容的处理和把握,这种种细节都要靠加工编辑一一把关。这些细节无一不需要加工编辑的火眼金睛来鉴定,都需要加工编辑具备一颗重视细节的心。虽然说每本书稿中基本上都会存在错误,但重视细节处理的加工编辑还是希望经自己处理过的稿件经得起读者的考验,在质量上有最大的保障,为此要求自身在每个细节上精雕细琢。
(二)守规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是每一个加工编辑都必须遵守的,也是其职业修养的体现。出版物须遵循的规则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内容规则。所有的出版物的内容都须符合国家的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现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不能出现民族歧视,破坏各民族之间团结的内容;不能出现宣传邪教、封建迷信的内容等。这是所有加工编辑都要严格遵守的,经过编辑加工的任何稿件中都不能出现以上违反规则方面的内容。第二,形式规则。出版物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所在出版社的出版规范要求,用这些规范要求去规范出版物的出版。第三,质量管理规则。要保证出版物的质量,要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同时,加工编辑还要按照不同的分社的规定来处理稿件,须遵从分社的规则。
(三)敏而好学
活到老,学到老,是由加工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优秀的加工编辑应是一个杂家。虽然现在加工编辑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在工作中面对的书稿与自己所学专业不会完全对应,或者即便书稿方向与所学专业相似,但书稿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好多知识点需要去核实,去查证,这时的编辑应该是杂家,要有杂学的学习意愿和能力。编辑要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工编辑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处理稿件的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够守住出好书、出精品书的初心。
(四)勇于质疑
“质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质疑,就是要求加工编辑善于在书稿中发现问题,但这只是编辑对待稿件的第一步。发现问题之后,还要解决问题,解决完问题之后还要总结问题,还要留心从质疑中学习,从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总结问题,所以质疑只是加工编辑需要做到的第一步,质疑之后的查證,查证之后的修改,修改之后的积累,积累之后的再次运用才是加工编辑应用心做到的,才是要求加工编辑具备敢于质疑的能力的初衷。
(五)善于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加工编辑的反思可以是每日每时每刻进行的,也可以是集体讨论总结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书稿进行反思,有利于加工编辑的共同成长;“吃一堑长一智”,编辑从失误中跌倒,再从失误中爬起,不是耻辱,而是智慧。圣人也是会犯错误的,但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其能够反思和总结自身的错误,从而让自己成长。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日常工作中的错误和知识点记录下来,可以帮助编辑练就好眼力,一眼即可看出书中的精华与糟粕,记得此书中的错误在其他书中不能再犯,不断地反思,便能不断提升自我。
(一)不抱怨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生活和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者不如意,如果为此常常抱怨,实在不可取。加工编辑若因为稿件质量不好、作者比较难沟通、责任编辑一直催稿等问题,常常满腹牢骚,口出怨言,势必影响和作者、责编以及其他同事或领导的沟通协作。再者,抱怨并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影响工作效率。胸怀宽广、眼光放远才是正确的应对之策。记人之长,忘人之短,人心宽处皆是路,虽然加工编辑是整个出版环节责任较重、劳累较多的人群,抱怨总是在所难免,但坚持做一个不抱怨的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奉献与服务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用来形容出版界的加工编辑再合适不过了。确实,既然选择了做加工编辑,就要做好甘愿奉献的思想准备,终其一生,加工编辑都是出版平台上的一颗螺丝钉,默默地为书稿质量保驾护航,为出版事业奉献终身。
除了奉献精神,加工编辑还要有服务意识,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加工编辑就是为书稿的质量服务的,最终是为读者服务的,编辑工作的重点不是让人赏识自己的才华,而是经自己之手推出优秀作品、经典作品。加工编辑更应具备服务意识,服务自己所在的出版机构,服务大局,在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这种服务且苦且甜。
(三)守正创新
守正,守的是正道、道义,是思想原则。对加工编辑来说,要遵守的正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宣传和赞扬美好、真实的事物,抵制虚假、丑恶的事物;第二,弘扬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批判落后陈腐、违背人性的历史沉渣;第三,传播科学知识,摒弃蒙昧无知,传播科学真理,破除封建迷信[2]。
创新,创的是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能、新手段,是表现形式。“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今出版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出版呼之欲出,这就要求加工编辑不断创新,从传统的纸质加工向数字加工转变,要求加工编辑加强对创新工具的应用,提升数字加工的工作效率,在数字加工中大放异彩,充分了解编务公司转型升级的定位。
(四)不忘初心,使命在肩
加工编辑的初心是编好书,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对书香氛围的憧憬,看到优秀、经典的图书走向千家万户,进而改变更多人性格和命运的崇高感,可称得上是编辑的初心。“妙手著文章”是作者应尽的本分,“铁肩担道义”则更多地成为编辑的职业使命,编辑负有传承道义的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但大多数加工编辑还是要做到不忘初心。编辑的初心值得终生坚守,编辑的使命需要终生承担。
(一)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做正确舆论导向的积极示范者
出版单位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积累经验和成果。作为出版单位的一线人员,编校人员须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编校人员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有助于在日常编校工作中提升对诸多问题的敏感性。总之,加工编辑应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做正确舆论导向的积极示范者[3]。
(二)增加知识储备量——掌握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儿”
知识就是力量,但这个知识必须是正确的,错误的知识会误导读者,“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别林斯基);错误的知识会误人子弟,“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卢梭)。错误的知识如果要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就更大了,它会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提示加工编辑在处理书稿时,必须关注知识性差错,必须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掌握处理书稿的“金刚钻儿”。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点极其广泛,多掌握知识对编辑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知识性差错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知识差错要求加工编辑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书,积累容易错的字、词、句、标点、数字、单位等,养成随手记的习惯,经常翻阅,久而久之能够增强对错误的敏感性,有利于加工编辑识别显性知识差错。隐性知识差错表现不直接,比较隐晦,看似没什么问题,其实不是这样。这就决定了识别隐性知识差错的难度比识别显性知识差错的难度大,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识别隐性知识差错,要求加工编辑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并对其活学活用。加工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对隐性知识差错的识别,应对的办法只能是在加强学习的大前提下,养成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字斟句酌、认真推敲。
(三)把握编校中的“度”——不妄改
编辑加工中“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为了体现自身工作的“价值”,改得过多,这样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即原稿本来是对的,但在编辑加工环节改错了,或者改变了作者的叙事口吻,改动后的文字不符合作者的语言风格或文中原来的人物设定。本是千人千面的文章,结果被改成出自同一人手笔的作文了。所以,优秀的加工编辑要迅速准确地体会不同作者的行文风格、语言习惯,并深刻理解文中的人物角色定位,在做到不漏改的同时,更要做到不妄改、不错改。
例如:“村里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也能吃饱饭了,大家都说‘打帮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在编辑加工环节将“打帮共产党”改为了“拥护共产党”。此话出自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岩镇镇山池村的受访者,“打帮”是客家方言,意思是托福、依靠、多亏,和“拥护”的意思区别比较大。既然是当地方言,就不要轻易改动,可以加页下注的方式进行处理。
度的把握,需要加工编辑耐心细致地揣摩文中的字词句,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积累的多了,好的习惯养成了,自然就不会以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去面对每一本书稿,就不会让所负责的书变成千篇一律的风格了。加工编辑要定位为稿件的处理者,不做稿件的创造者。
(四)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情商素养
优秀的加工编辑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编辑加工是一项单调、枯燥、繁杂且注意力容易被干扰的工作,外界的环境会对加工编辑产生影响,从而会无意识地忽视书稿中的部分内容。鉴于此,加工编辑必须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以找错为乐趣,提醒自己不要分心,自觉排除干扰,保持良好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投入编辑加工中去。还有一种较为重要的素养是较高的情商素养。泰戈尔曾说过:“任何领域的成功者,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们有较高的情商。”加工编辑主要的工作是处理书稿中的问题,但与各方关系也需要处理妥当,需要与排版人员、作者、编辑、校对人员以及同事交流,这都需要极强的沟通能力。加工编辑要具备极高的情商素养,才能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关系,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编校人员还要保持简单平和的心态,沟通时充分尊重对方,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从而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好的施展。
重细节、守规则、敏而好学、勇于质疑、善于反思,这五个方面是对加工编辑工作方法上的探究和切磋;不抱怨、奉献与服务、守正创新、不忘初心,这四个方面是对加工编辑精神意识上的倡议和赞扬。作为编务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编辑一定要努力做到这几点,为书稿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不辱使命,不懈奋斗,更好地为出版事业作贡献。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做好正确舆论导向的积极示范者,要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身,增加知识储备量,掌握好自己的“金刚钻儿”。要把握好编辑加工中的度,不能随便改动作者的原意,只做稿件的处理者,不做稿件的创造者。加工编辑还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情商素养,以更好地完成编辑加工工作,服务于稿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继祥.作者编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1.
[2] 何军民.论新时代出版单位总编辑职业功能的四大支点[J].出版发行研究,2019(6):35-39.
[3] 于薇.浅谈出版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8-07(001).
作者简介?杨赛,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