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广亨
从前,天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宫殿。但如今,无数航天英雄们在太空中重新打造了一个实体高科技“天宫”。就在今年,中国“天宫”空间站将全部建成,让我们一起提前探寻一下“天宫”里的秘密吧!
按部就班造“天宫”
好的计划就是成功的一半。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造一个实体“天宫”,还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先把人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开展空间应用实验。这已在2003 - 2005年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实现。
第二步是突破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比如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还有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以及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即着手建造真正意义上的载人空间站并派宇航员长期驻留。
空间站有什么用?
①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②作为太空母港,为其他航天器提供在轨服务。
③新的认识,新的创造。
④为人类的未来谋福祉。
中国空间站怎么建?
2021-2022两年11次发射任务
空间站舱段:长征五号B(可爱的“胖五B”)×3
货运飞船:长征七号(“七妹”成了快递小哥)×4
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这支“神箭”功不可没)×4
太空“拼积木”
考虑到火箭并不能无限制地把尺寸和吨位做大,大型空间站的最优设计,就是采用多个圆筒结构的舱体进行太空“拼积木”。
在太空“拼积木”可没有那么简单。已在太空轨道中的空间站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从地球上发射的航天器需要逐渐接近和赶上空间站。那么,什么时间发射、发射后要按什么轨道飞行,它们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会合就有了非常苛刻的限制。
控制航天器速度也非常重要。对接时它需要和空间站相对静止才没有危险,所以航天器需要快步追上空间站之后再慢慢缩小和空间站的速度差。当两个飞行器的距离在100~300米之间时就进入了停靠阶段,此时二者可能有位置和角度的偏差,因此要进行精确微调并慢慢地向前靠;当到达大约100米距离时,就是最后的关键时刻了!
两个飞行器在雷达和瞄准器的作用下慢慢地靠近、相遇。当两个飞行器的对接机构接触后,锁紧装置会把它们拉住并逐渐收拢、锁紧、密封。但不光是两个飞行器接到一起就行了,在对接面上有很多电缆的插头、插座,每一个插头上又有几十个插针、插孔,还有气体、液体的连接管路,都要一个不错地连接好,这才算是成功。
设计寿命:10年
倾 角:42~43度
轨道高度:400~450千米
長期驻留:3人
真正的空间站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必须同时具备4个特征:
1.空间站必须位于环绕星体的太空轨道上。
2.空间站必须足够大。这就需要2枚甚至更多的火箭发射它的组件,然后在太空轨道上进行组装。
3.空间站必须能长期、反复使用。
4.空间站必须具备载人功能。
中国空间站内部有多大?
做个小对比:
神舟飞船:大约7m2
天宫一号、二号:大约15m2
“天宫”空间站:大约110m2
(太宽敞啦!)
最核心的“核心舱”
既然采用了分体设计,那么不同组件的发射顺序就必然有先有后,最先发射的舱体功能最强大。在“天宫”这个“太空积木”中,作为基点最先到位的就是核心舱。
“天宫”中的核心舱是“天和号”,它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的主要场所,还能支持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天和号”核心舱尾部可以连接货运飞船,中间部分带有一个大型机械臂,而前方较为细长的部分是节点舱。节点舱的前部有一个转位基座,可以连接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它还有一个出舱口,用于航天员出舱活动。
“天和号”核心舱预留了额外的接口,可以再对接一个新的带节点舱的核心舱,这就意味着它能扩展出一个总规模翻倍的空间站。最大构型下,“天宫”空间站可以扩展到2核心舱、4实验舱、4舱外实验平台并同时连接3艘飞船。此时整个空间站系统规模能达到180吨,可以支持6名长期乘员。
中国空间站内部环境好吗?
Yes!餐饮娱乐都周到,声光风暖随心调,智能家居有WiFi,还能和家人“私聊”!
玩转太空实验
在得到“天和号”核心舱的支持后,实验舱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了,毕竟人类进入太空就是为了探索和研究,太空实验必不可少。
其中,“问天”实验舱I最重要,它除了存放用于进行科学实验的设备材料、航天员的消耗品和补给货物外,还承担了核心舱一部分功能的备份任务。一旦核心舱的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它就会挺身而出、保障空间站的正常运转。
“天宫”中的实验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1.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
生命、流体、燃烧、材料、基础物理等方向的科学实验研究,天文和地球观测,以及空间应用新技术的验证。
2.航天技术试验
开展航天器热控、能源、推进、导航、防护、在轨服务等方向的技术试验验证。
3.航天医学实验
开展创新性的航天医学实验研究,以求让航天员在太空长期健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