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地位日显重要,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对名著阅读的部分要求如下:“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语文新教材专治不读书,主张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書”。然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必读篇目共有12本,自主阅读篇目推荐24本,意味着学生三年至少需要阅读36本。日常教材内容尚且繁重,加之名著阅读内容,语文阅读任务急剧增加。教师应怎样教,学生该怎样阅读,是语文教师当前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名著题为6分,并以综合运用形式出现在试题的第一大题积累运用的第五小题,分别为完成综合运用题的任务三和任务四。任务三为选择题,使名著内容与人物相符合;任务四为选择人物(“红小鬼”或“保尔”)后写下感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名著试题选用教材重点推荐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采用新的考查方式——综合考察。而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名著试题则来自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考查题型是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填空题和一道需要思考分析的简答题。
从2021年、2022年的命题与2020年相比均有很大的改革和创新。这是从2014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作为附加题考查以来,考查题型呈现了客观选择题、主观填空题和需要思考分析的简答题等多样化形式。同时,也是出现在特定的真实情境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既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例如:2021年是附加题的第3小题是举例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这需要学生不仅能根据内容情节理解人物形象,还能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一步分析。2022年则是综合运用题的完成任务形式,让学生既要掌握名著知识,还要懂得根据真实情境来回答。
从表面上看,近两年试题考查内容也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等,区别不大。实际上,这考查了考生阅读原著、以及理解和变通能力,注重应用、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更能突出关键能力。因此,这要求考生不仅能在读书中产生感悟,还要在思考中学会运用,真正落实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试题还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立足点,注重整本书阅读的真实性,注重考查在理解名著的基础上产生的分析、感悟、鉴赏等核心能力,注重关注阅读本质,从而凸显了阅读名著的根本属性,体现了阅读、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
那么,教师在中考复习备考中如何实施名著阅读教学才更加有效呢?
一、坚持“真”阅读
(一)回归文本,阅读原著
文本是作者生活体验的结晶,而阅读文本则是学生与作者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的过程,从而在跨时空的情感、体验交融中实现共鸣。只有坚持真实阅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实现真正阅读原著。
2021年名著阅读题第1小题是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要求学生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以及2022年综合运用题中任务三要求选择与人物相符合的名著内容。这两题均为选择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都需要学生真正阅读名著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但在平时备考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真正阅读原著,大多数是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和性格特点。考试时,学生对于这样的排序题目无所适从,完全凭蒙。在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能够真正阅读名著,制定阅读规划、阅读任务以及展开阅读指导更是至关重要了。
例如:以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为例,通过制定阅读任务来落实阅读原著的质量和效果(见表一)。
(二)激发兴趣,提升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做读书卡片、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名著阅读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安徽举办《儒林外史》文化研讨会,请你帮忙设计一款含有儒林外史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赠送给参会人员。要求:设计一份图稿小样,并撰写设计意图,字数不少于100字。提示:如头巾、毡帽、斗方、折扇等。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书中的文化,重构相关人物事件。
还可以画出《海底两万里》行进路线图、保尔成长史思维导图,把《骆驼祥子》主要情节改编成为剧本等。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更好地提升阅读效果。
二、坚持“整”阅读
(一)整合形式,提升能力
温儒敏教授认为“整本书阅读”是“读书养性”,用“整本书阅读”来“磨性子”,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因此,教师可以围绕“整”字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当然,“整”字除了阅读整本书以外,更多的是“整合”名著内容、特点、写作技巧等,从而展开专题探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整本书进行整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目的。
2021年名著阅读题第3小题和2022年综合运用题第4小题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对整本原著进行阅读,还需要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进行定位、分析、判断和表达观点,进而能够迁移运用。
例如:在《朝花夕拾》中,你家需要选保姆,你会选阿长还是衍太太?
文中有三位老师,你要选择向哪位老师学习?
这些问题都能有效地引发孩子对名著阅读内容的进一步思考,从而走向高阶思维,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内容。
(二)主题探究,培养思维。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名著进行主题阅读和探究,还要引导其根据整本书的特点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阅读,从而能够形成完整的名著阅读方法体系。
例如:《水浒传》也可以运用“专题”探究英雄人物武松的情节,进而勾连整本书的相关情节;然后,通过“为武松立传”主题活动进一步“探究”,不断进行深入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也可以在不同的名著作品当中找到核心人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比较勾连,开展主题联读。
又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简·爱》的体裁均是小说,我们对作品当中的核心人物保尔、祥子、简·爱进行形象特征分析,从而准确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坚持“悟”阅读
(一)关注体验,发挥育人功能
1.关注生活体验,汲取成长力量。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要理解在文本中作者的生活思考和人生感悟,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2021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名著阅读题的第2小题是对“真儒”风采栏目中真儒的推荐以及2022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综合运用题第4小题的任务四“致敬榜样”写感悟,都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真儒人物和青春榜样,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让语文试题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2.关注人文精神,树立价值导向。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和阅读情感态度表现,还要重视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充分利用精神力量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2021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名著阅读题中的第3小题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讽刺手法,让学生学会思考,独立判断,批判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传承作品中的正面思想,从而明确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应该怎样做”的具体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又如:《朝花夕拾》通过写推荐语,发挥名著育人的功能,让高贵的灵魂引领学生走向未来。还可通过《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毛泽东、保尔定义为“英雄”,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英雄”应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也可以联系《水浒传》中的众多英雄,引发学生对“英雄”的价值观的进一步思考,彰显育人功能。
(二)设置真实情境,提升综合素养
近两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名著题不仅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还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既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也是与现代课程提出的“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的观点完全契合。
例如:2021年是吴敬梓先生诞辰320周年,国家文化部想举行纪念活动来宣传儒林文化。有的人认为纪念址应该选择南京,有的人认为应该选择安徽全椒,请你帮忙选择举行纪念活动的地址,并说说原因。
把试题设置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得到锻炼,也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考查较高的思维含量试题,学生既能完成相应任务,又能更好地呈现语文素养的多样化。
近兩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名著题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应对考试仅靠阅读名著简介、背诵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艺术特色是完全行不通的,必须读原著,读整本书名著,并在阅读过程中吸取思辨之道,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悟,从而把名著真正读好。同时,也告诉语文教师应认认真真研读课程标准,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才能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培养适应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于翠玲.中学生名著读物的出版偏向——兼论从媒介素养角度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J].编辑之友,2011(4):3.
[2]尹春艳.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2020(4):2.
[3]蒋银坤.为何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有感于温儒敏先生“读书养性”说[J].中学语文,2021(28):3.
[4]卢海啸.学习文学作品前透彻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重要性[J].信息周刊,2019(31):1.
[5]张雨苍.体验:阅读教学的原生态[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8期):79-79.
周素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