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怡 王永克 梁勇
驻马店市大麦的主要病害有条斑病、黄花叶病、黑穗病和赤霉病等,防治这些病害,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大麦黄花叶病
(一)主要症状
感病植株的心叶呈与叶脉平行的浅黄绿色短线条状至椭圆形不规则病斑。二棱大麦则会呈现黄锈色坏死斑,病斑增多扩大后呈现黄色花叶,叶片僵直黄化,感病较重叶片往往呈深黄色至橙黄色,与生理性发黄相仿,须注意甄别。感病大麦略矮,可导致早枯、不抽穗。
(二)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实行轮作,有条件的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3.晚播。比适播期推迟7~10 d,地温在9℃以下时播种。
4.播种前深耕(在30 cm以上),将表土翻压至深处,可以防止病土转移或扩散。
5.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培育健株,初发病时及时施入速效氮肥,注意防止冬前旺长,促使其平稳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二、大麦条纹病
(一)主要症状
大麦地上部位均可感病,但以叶片受害最重。幼叶感病出现淡黄色斑点或短条纹,病斑随叶片长大而渐大。分蘖期时,从叶片下部到叶尖往往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或断续条纹。进入病程后期病叶破裂干枯可导致大麦整株枯死。病株较矮小且多不能抽穗而枯死,少数植株虽能抽穗但容易发生畸形,往往难以结实或结实但不饱满。
(二)防治技术
1.种子处理。该病的病源为带菌种子,故防治该病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把60 kg种子用石灰水(生石灰1 kg兑水100 kg)浸种48 h(水温27~28℃)或2%萎锈灵乳剂1000倍液浸种6 h,晾干后播种。
2.适时早播。因该病的发病适温为5~13℃,因此宜于土温在15℃以上时适当早播。
3.施足基肥。注意化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培育健株,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4.药剂防治。于抽穗前后用50%二硝散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大麦黑穗病
(一)主要症状
大麦黑穗病分为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前者初发时病穗外覆灰色薄膜,但薄膜很快破裂,导致内部黑粉被风吹散只剩下穗轴。后者发病时病穗上的小花、小穗皆会被破坏而变为一团黑粉状物,外覆银白色至灰白色薄膜,有的病穗芒可残存、膜较坚硬,孢子间产生油脂类物质且相互黏结。
(二)防治技术
1.该病以种子携菌为主要传播渠道,故应做好种子处理。用2%立克秀拌种剂(德国拜耳公司)10 g拌大麦种子10 kg、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 kg兑水125 kg浸种70 kg,2天后晾干播种;也可用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 kg兑水5 kg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125 kg麦种上,堆闷6 h后晾干播种。
2.适期播种,播深以3~5 cm为宜。
四、大麦白粉病
(一)主要症状
植株初感病,叶面出现白色小霉点,后可扩大为圆形至椭圆形的白霉斑,上附白粉,即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呈灰白色至浅褐色,严重时病斑连片枯死。
(二)防治技术
1.种子处理。每667 m2播种的种子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25 g拌种。
2.田间病株率在10%以上时,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 g或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 g,也可用25%丙环唑乳油30~35 g,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15 mL兑水50 kg喷雾防治。大麦生长中后期,若赤霉病、白粉病、穗蚜等多种病虫混发,可以選用三唑酮+抗蚜威+多菌灵和磷酸二氢钾等混施防治。
五、大麦赤霉病
(一)主要症状
大麦苗期至穗期皆可受害,但穗期受害最重。一般于始花后始发,至乳熟期盛发。初发时个别小穗颖壳或基部呈现水浸状淡褐色小病斑,然后逐渐蔓延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和周围小穗感病。如湿度较大,小穗基部和颖壳合缝部位呈现红色霉层,若气候干燥,则无霉层。后期病处出现蓝色小颗粒。病菌附着于玉米秸秆或稻茬上越冬,若春季旬均气温在9℃以上且有3~5 d降水时,菌源产生子囊孢子,至大麦抽穗扬花期时,有大量子囊孢子存在且有3天以上达一定量的降水阴湿天气,该病极易发生。
(二)防治技术
大麦齐穗期至扬花期为防治适期。可每667 m2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 g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mL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喷雾防治。以上药剂可以与尿素、磷酸二氢钾或杀虫剂混施,以节约成本,减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