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芳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如何借助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呢?
一、激活已有学习经验,感悟数据表征的多样性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经验,催生出不同的数据表征方式,让学生感悟数据表征方式的多样性。
笔者先出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日历图(两秒后将日历图隐藏起来),随后提出问题:如果想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可以怎么办?学生回答:从日历图上分别数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再记录下来。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统计表制作出来。学生完成后,笔者收集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展示(如下图)。
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用统计表整理的两个作品,并提问:他们的统计结果都正确吗?学生认为结果都正确,但作品①和作品②的统计顺序不一样。当出示学生用象形图记录的两幅作品时(作品③,作品④),笔者问学生:你能看懂吗?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认为:作品③用一个圆表示1天,每个圆都画得差不多大小,再加上水平方向画了横线,统计图很整齐,结果也很容易数出来。对于作品④,学生提了不少意见:圆大小不一样,容易误导大家;晴天和多云都是9天,但是多云看起来好像多一些;圆的叠放不整齐,阵雨画歪了……笔者继续引导:作品①②③把日历表中的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学生回答:这三种记录方式都能清楚地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统计表和象形图都有动态统计的功能。
二、关注图表内在联系,感受统计手段的必要性
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象形图各自的特点,也要打通它们在结构上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师:我们来一次抢答比赛。8月有几天是阴天?
生1:6天。
师:哪种天气的天数最多?哪种最少?
生2:晴天和多云最多,雷阵雨最少,看象形图找最高的和最矮的就可以了。
师:哪两种天气的天数相差最大?相差几天?
生3:晴天和雷阵雨相差的天数最大,要知道相差几天,就要看统计表,象形图上没有写数,还需要标注数。
师:统计表靠“数”说话,象形图靠什么说话?它有什么特点?
生4:象形图靠“图”说话,一眼就能看出数据的大小。
师(出示下图):和象形图相比,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变化?
生5:圆变成了正方形,除了画横线,也画了竖线。
生6:多了天气和天数几个字,左边还写了数字。
师:改成这样之后,有什么好处?
生7:“天气”和“天数”跟统计表里的作用一样,能清楚知道直条所表示的含义。
生8(指着图):有时一个正方形还可以表示2,这里标0,这里标1,有数字就知道一个正方形表示1,不会误会。
接着,笔者介绍横轴、纵轴,并引导学生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这样教学,条形统计图应运而生,自然纳入学生的认知体系。
三、灵活选用统计图表,感知数据描述方式的特征
统计图和统计表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数据以何种方式呈现,既与数据自身的类型相关,也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关。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理性选择。对此,笔者展开如下教学。
师:某小组第五单元的数学测试成绩如下:思雨90分、一诺92分、雨轩89分、子淇75分、家明98分、皓月85分。如果你是组长,你准备采用哪种统计方式呈现?
生1:条形统计图。这样既有图又有数,老师看得更清楚。
生2:老师只想了解每名学生的分数,用统计表就可以了。
师:家明是小组长,他想根据第五单元数学测试成绩分析本组成员的现状,制订后续成员间的帮扶对策。哪种呈现方式更合适?
生3:条形统计图清楚、直观,既能看到每名小组成员的分数,又能看到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
师:妈妈询问雨轩第五单元的数学测试情况,想知道雨轩的成绩在本小组中是什么水平。哪种呈现方式更合适?
生4:雨轩的成绩偏低,还是统计表比较合适。
师:思雨想将自己一至五单元的数学测试成绩做一个统计。她的成绩分别是第一单元85分、第二单元92分、第三单元88分、第四单元93分、第五单元90分。你建议她使用哪种呈现方式?
生5:用条形统计图,这样她的成绩是上升还是下降,可以明显地显现出来。
师:如果将表示北京8月份天气的条形统计图做一些改变,用来表示思雨的这5次成绩,你认为哪里要变?
生6:横轴、纵轴的文字要变,涂色的格子也要变。
生7:如果1格表示1分,一张纸肯定画不下。
师:你们考虑得很周到,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们在后续的学习中会解决这个问题。表示这5次成绩的直条在条形统计图中能随意变换吗?
生8:不能换,从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是有顺序的,一换就打乱了。
生9:还有一种统计图,它能把这些(指每个条形的最高点)都连起来,能让人看出成绩上升的是多还是少,对视觉的冲击更大。
教师将数据置于丰富的实际背景中,使学生在选用合适的图表呈现数据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统计的目的、数据的类型、制图者的需要都影响着数据的呈现方式,合适的图能让数据开口说话。与统计表和象形图相比,“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在展示定类数据(如5种天气只是项目名称不同,没有大小关系)时有优势,但对数据相对集中的定序数据(如同一名学生各单元的不同成绩,单元需按序排列)的表示还存在不足,这为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作者单位:宜城市窑湾小学)
责任编辑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