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开窍”从重视、热爱、善于学习开始

2022-05-30 15:39:49彭阳杜殿台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窍门强化训练规律

彭阳 杜殿台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开不开窍”来表述一个人是否聪明、是否明白事理。“开窍”一词,本是中医用语,指的是开通人体的两眼、两耳、两个鼻孔和嘴这“七窍”。这个词语引申的意义一是指儿童开始长见识,二是指弄懂道理,搞通思想。

在学习上,我们常常用“开不开窍”来表述一个人是否重视学习、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尤其是是否掌握学习的规律、方法、技巧等“窍门”。在此,我们便探讨一下如何对學习开窍。

重视学习: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对学习开窍,首先要重视学习,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这毋庸置疑。但是,有的同学却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学、逃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学,不知义”,学习是我们增长知识和才干所必需的环节,是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历来被社会推崇和尊敬。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强音,缺知识、少技术者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拥有成功的人生。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人拿“××没有上大学、照样很成功”或“××上了大学也没找到好工作”之类的话来说明“不必非要上大学”或“上大学没多大用”。这样的个别事例本来少之又少,不足以全面、客观地说明问题。相反的,更有说服力、更有代表性的是大样本数据分析。观察分析一下周遭认识的人,就不难发现:业绩突出、受人青睐的人中,上过大学的比没上过大学的明显居多,有学历、有知识的人更受欢迎,也有更多择业、创业的选择空间。虽然学历不完全等同于能力,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会制约其能力的发展,阻碍其职业的选择。

有人总结了必须要上大学的10个理由,对其中的一个理由“学历、文凭”如此分析道:“大学起码给了你一张文凭,有了这张文凭,你才有资格到那些大公司和政府机关应聘。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空闲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淘汰更迭的周期之短令人忙于应对,终身学习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不仅要在上学时期专心学习,即便将来走上社会,也要继续马不停蹄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

对于学习,我们无以逃避,必须正视其重要性,明白其重要意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通过学习来丰富学识、提升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热爱学习: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就要投入到学习中,喜欢学习,热爱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们都有切身体会。只要我们感兴趣,再苦再累的事也会乐此不疲;若是对某件事不感兴趣,甚至厌烦,那这件事再诱人、再富有魅力,我们也无动于衷、毫不在意。之所以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表现,兴趣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比如,一个人对集邮有浓厚兴趣,就会将极大的热情投入进去,积极关注并参加与此有关的各种活动。

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其才能的80%~90%;而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仅能发挥其才能的20%~30%。兴趣对于我们调动、发挥自身积极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兴趣的形成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巨大动力和饱满热情,让我们摆脱厌学情绪,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去。而缺乏学习兴趣,必会使我们厌倦学习,不可能全力以赴投入学习,阻碍我们成长、成才。

有的同学借口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不想学习或学不进去,只能说这是“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在逃避、推卸自身责任。尽管兴趣与个人先天的性格、禀赋有一定关联,但它并非天生,而是可以在后天培养和发展的。

现实生活不可能围绕我们的兴趣来安排,有很多我们不感兴趣的事物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接纳。这就需要我们对那些不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发展兴趣,从而促使自己在处理这些事物方面取得理想效果。比如,我们可能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那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使自己在兴趣的引导之下逐渐喜欢上这一学科,把这一学科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

只要我们能够自觉地主宰、驾驭自己,有意识地培养、强化自己对某一学科的感情,全面加深对这一学科的了解,从中发现它们吸引自己的有趣之处,就会“日久生情”,逐渐培养起对这一学科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了解、接触与这一学科有关的趣味性知识,或参加这一学科的有关活动,不断丰富自己对这一学科的感性认识,逐步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付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勇于自我挑战,说服自己以苦为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不断发现其中的乐趣,使自己渐渐喜欢上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行动投入学习。要在培养起兴趣的基础上促使自己刻苦勤奋,坚持不懈,不断向一个个新高度发起冲击,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善于学习:探索、掌握学习规律和技巧

要对学习开窍,需要发现、总结学习规律,找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形成规范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学习变得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1.要通过用心学习不断开窍。

“实践出真知。”如果对某一领域从来就没有或很少接触、钻研,自然不可能有发言权,不可能有这方面的体验与感悟,也就没有开窍之说。若是一个人对学习不投入、不专心,怎么能对学习有深刻的领会与感悟?要想对学习开窍,首先就要投入学习、用心学习、专心学习,沉浸在学习中,并在学习中强化感性认识,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发现和感悟有关学习的规律、方法、技巧等窍门。

“重复乃记忆之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需要反复不断地强化训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反复不断地强化训练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而且有助于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摸索和总结学习窍门,实现熟能生巧。

学习中,包括考试题在内的所有科目习题的解答,都讲究“题感”。通俗地讲,题感就是刷题刷出来的感觉,是反复实践、千锤百炼、熟能生巧的结果。刷了足够多的题目后,便会凭直觉迅速知道考题的考点、出题人设下的“陷阱”,从而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要参照他人经验不断开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总结、提炼的学习经验是指引、启发我们的灯塔与宝典。我们可以将这些经验活学活用到自身的学习中,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適合自身、富有成效的“独家秘籍”。

我们要多向身边会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学习,参照、借鉴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做法,为自己所用;要多阅读有关学习方法、技巧方面的书刊,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指导、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要多向老师请教,聆听老师对我们学习的点拨,充实自己的头脑,开启觉悟的钥匙。

3.要借助思考总结不断开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思结合,在用心投入学习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总结。前面所讲到的反复不断地强化训练,绝不是机械地重复,盲目地一味追求数量,而是要同时注重摸索、总结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总结出具有指导性的心得和“秘籍”,实现事半功倍的成效。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有关学习的规律、方法、技巧等窍门,只有自身感悟到了、觉悟到了,才能称得上深刻,才能醍醐灌顶、入脑入心地指导我们的学习,让我们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无论是自身投入学习,还是参照、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都要注重思考总结,通过思考总结来升华自身对学习窍门的认知与感悟,进而形成心得和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指导自身学习。

对绝大多数平常人而言,对学习的开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肯于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善于在思考中总结、升华,才会逐渐对学习开窍,认识学习的重要,发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窍门,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编辑 文凤)

猜你喜欢
窍门强化训练规律
一般过去时态强化训练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巧排诗的窍门
“十里挑一”的窍门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