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华炎
硕士研究生,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心理教师,兼任学校家校共育指导中心导师团成员,获得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案例概述】
“老师老师,A男生刚才又摸我屁股了,还故意走过来碰我的手臂,真是变态。”伴随着这位女生恐慌又不知所措的描述,我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我赶紧向这位女生了解事情经过。原来该女生说的A男生是班上的一位男生,经常故意对班上一些同学进行肢体接触,被触碰到的男生还没当回事,但是惹得这些女生非常烦恼,已经跟班主任反映过很多次,但是A男生经班主任教育之后会收敛几天,然后又继续此前的行为,这个事情也引起相关女生及其家长的关注,同时班上其他未被触碰过的女生也对此产生恐惧心理。
从该生的班主任提供的信息可以得知,A男生在课间的时候经常故意地用身体靠近一些同学,主要是摸手、屁股、胸部等身体部位,偶尔还会有语言挑逗,经多次教育效果不佳,班主任本人也感觉非常烦恼,目前班上其他女生都非常害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被触碰过的女生及其家长都强烈要求立即对此事此人进行干预,希望心理老师可以介入处理此事。为了能够尽快地解决师生、生生以及学生家长的烦恼,我决定深入了解A男生行为背后潜藏的原因。
【案例分析】
在与A男生的家长沟通之后,了解到A是家中独子,父亲是公职人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爷爷、奶奶、姑姑和姑丈都非常宠爱他。母亲在A男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与其一起洗澡,直到小学高年级A男生才开始单独洗澡,母亲在家里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穿内衣,经常与孩子嘴对嘴接吻,出门都是与A男生十指紧扣,直到A男生读初中还同床睡觉。在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我意识到A男生在学校发生的问题极大可能与其接受到的亲子相处方式有关联,因此改变其与母亲的相处方式很有必要。
除了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意识有了觉醒,男女之间的界限感越趋明显。A男生进入青春期之后,应当懂得男女有别,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应懂得分寸,然而A男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这些女生带来困扰,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关系。由此可见,A男生缺乏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知识,没有建立明确的性别界限感,才让自己的不当言行给这些女生带来困扰。
此外,A男生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交流,经常想参与到同学们的话题中,但却总是成为话题终结者,因此在班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甚至还被一些同学排斥。由此可知,A男生在与同伴交往中缺乏技巧,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式获取其他人的关注。
改变相处方式,亲子共成长
在A男生的班主任协助下,我约谈了A男生的家长,与他们反馈了孩子目前这样的情况,很大可能与母亲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有关。母亲和孩子习惯了这种亲密的相处方式,双方及其他家庭成员都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相处方式会给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即异性交往是没有界限的。因此,孩子到了学校之后,认为与男生交往和与女生的交往方式是一样的,殊不知这让有异性界限感的女生产生极大的反感,并且感觉被性骚扰。如果任由这样的不当言行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A男生的父母听了我的话后,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确实疏忽了异性界限的问题,没有想到他们以为是正常的相处方式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让A男生可以有所改变,我与其家长商议可能需要母亲逐渐与孩子建立异性界限感,让他知道男女有别,与此同时,父亲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例如青春期男生可能会有哪些身体的变化,如何科学合理解决个人的性冲动等。
了解性教育知识,把握异性交往分寸
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越趋成熟,应该懂得男女之间是有区别的,在异性交往方面也应该把握好分寸。A男生对这些女生的言行确实给她们带来了干扰,虽然这些不当的言行带有吸引他人关注的目的,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得知,A男生接受到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还是比较匮乏的,加上与母亲的相处模式没有设立性别界限,因此他会觉得这些言行对男生女生而言都是正常的。
针对于此,我与A男生谈到了进入青春期之后,男生与女生在生理和心理都发生显著的变化,从生理构造上来看,男生和女生就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寸,也许同性之间有肢体的接触可能不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反感,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异性而言,很有可能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因此,了解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把握异性交往的分寸是非常有必要的。当谈及这个话题,A男生羞红了脸,他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共建良好同伴关系
在与A男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其自从幼儿园以来就与班上同学相处得不怎么好,自我感觉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也很热心班上的公共事务,但是与班上同学不怎么合得来,他也经常尝试参与同学们的话题,但是同学们看到他出现就会结束话题,偶尔能插几句话也成为话题终结者,因此班上同学都觉得A男生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人,都不愿意与他交流,为此他经常感觉到非常失落,总是觉得自己在班上是多余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关注他。
由上述可知,A男生是渴望拥有一段良好的同伴关系,但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无法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协助A男生分析了他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过的误区:(1)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对待他人,例如未经他人同意就帮同学把饮水瓶装满热水;(2)发表言论没有注意情境,例如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开心的话题,他就谈及一些让人扫兴的话题;(3)总自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例如在与同学讨论某个学科问题时,总是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4)采取极端行为方式吸引关注,例如通过身體触碰同学,希望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关注。A男生分析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误区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人讨厌是有原因的,因此他决定要逐渐改掉这些坏毛病,一是想要给予同学帮忙之前要征求对方同意,而不是擅作主张提供帮助;二是参与同学的话题时,尽量聊一些与话题相关的内容,如果自己不知道就旁听,切忌不顾及情境聊一些与原话题相悖的内容;三是虚心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四是要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
在采取了改变亲子相处方式、把握异性交往分寸以及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的辅导措施之后,A男生发生很大的转变,变得开朗自信,与同学相处轻松,班上的同学和老师也逐渐接纳他。
【教育反思】
每个孩子的不当言行背后都有值得深挖的原因,作为教育者应在处理这样的事件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探寻不当言行背后的动机。案例中的A男生做出这样的言行是为了吸引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关注,以弥补自己在班上不被关注、接纳的缺陷。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他的不当言行,认为是对部分女生产生了性骚扰,甚至对其进行校级处分,那么A男生将一辈子背负着性骚扰的罪名,长期接受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周边人异样的目光,那才是真正毁了这个男生的一辈子。教育者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应该协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让每个孩子都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