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视角下推动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022-05-30 15:21:11葛天博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公共服务少数民族

摘要: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卫国家安定,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对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审计力度,确保各民族地区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条件。文章主要围绕政府审计视角下推动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展开探索,旨在寻找促进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以此保障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能够保持在均等化的水平。

关键词:政府审计;少数民族;公共服务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BMZ070)。

作者简介:葛天博,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绍兴312000)。

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9-0086-04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相对汉族人民生存的地区要更为复杂和特殊,少数民族地区普遍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民族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而民族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前景,政府一直以来都给予了民族工作高度的重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在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众均享受到了较为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政府审计视角下推动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生活水平,政府部门就需要采取措施,围绕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展开重点审计。在政府审计工作体系中,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问题被提上重要日程[1]。各地区政府部门在推进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给予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大力倡导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各地区政府都在积极拓展项目资金渠道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不断优化政府财政收支结构,旨在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其中,医疗、教育类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人群区别。相比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内陆、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二、政府审计视角下推动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挑战

基于政府审计视角,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作还存在如下几点较为典型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扶持力量有限

政府财力不足,是影响政府部门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地区政府的收入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仍然面临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问题。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当地政府部门,还有部分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但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能够给予的拨款额度仍然有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建设需求,也难以在当地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资金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当政府财政扶持力量有限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严重的情况下,部分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被搁置,进而引发民生问题。

(二)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

整体而言,我国政府部门在推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倡导的是公平、公正原则。但针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还推出了资源倾斜政策。即便如此,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投入的资金额度不同;政府部门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和出台的扶持政策存在差异;政府部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制定的审计方案存在差异,各地区的审计侧重点有所不同。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政府审计力度有待强化

从目前地方政府审计工作状况来看,大部分地区政府都比较重视重大收入、支出项目的审核,忽视了对公共服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视。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其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工作,并且会在项目竣工阶段开展审计工作,但却忽视了对项目资金使用前端和使用中端过程的监督、审查,造成了部分项目资金使用率偏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有序推进。政府部门审计力度偏弱的状况,对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落实进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民众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资源等带来不利影响。

(四)政府协调治理难度较大

少数民族民众大多分散在较为偏远地区,而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中,地方政府部门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涉及的领域多,一项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往往需要各部门展开通力合作。但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协调机构,造成协调组织能力不足,从而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的难度,进而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社会组织参与程度偏低

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有着较强的依赖性[2]。同时,在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主要的资金供给方,社会组织参与度较低。虽然在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中,社会组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薄弱,能够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此外,還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地方性的公益基金会,因而在进行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引入社会资金,增加了政府部门承担的资金压力,阻碍了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六)审计过程中存在技术瓶颈

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涉及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政府审计涉及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三农”建设等诸多领域。这就需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民生审计工作队伍,其中覆盖审计、社会、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据了解,目前能达到综合素质要求的政府审计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结果的片面性和失真性。同时,对审计结果进行系统性总结的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结合当地公共服务现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并贴近人民需求的路径建议,审计结果质量偏低,不利于发挥政府审计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三、政府审计视角下推动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在政府审计视角下,为了顺利推动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各地区需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与此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审计制度待健全的地方,采取可靠措施加以完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审计工作,确保项目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针对健全公共服务治理模式等问题,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引导,鼓励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增强建设力量。

(一)加快地方经济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主体,需要主动承担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同时加快地方经济建设步伐,提升财政收入。当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拥有稳定、充足的收入来源时,就可以减少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并且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解决以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序推进服务均等化工作,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当地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政府审计视角而言,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该注重对收入来源渠道的拓展,加强城镇化建设力度,推动发展格局优化,完善地区人文和自然环境;做好地方财政审计工作,明晰每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社会调查工作,了解当地人民对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现状满意度,广泛搜集群众建议,制定详细的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推进措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

(二)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制度,合理配置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往往居住分散,部分农牧区还存在管理盲区,因而为了推动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部门还需要深入基层,做好惠民活动,有序推进基层干部驻村工作,打好群众基础。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部门还需要完善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审计制度,确保各项公共服务工作能够有序展开,使得各环节的工作有制度保障。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建立公共服务项目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驻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现有资源,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计划,改善公共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使得当地群众可以平等地享受各类公共资源,包括基本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等。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对各项不均等制度的审查工作,倾力打造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各项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扫除屏障。

(三)重视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审计,保障项目效益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的审计应该成为重点审计内容。事实上,加强对基层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资金审查力度,才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相关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需求,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定期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审查工作,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私吞公款等现象;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审计工作,确保专款专用,防止出现公共资源被大量浪费现象,保障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民众谋福利;三是引导审计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分工与密切合作,增强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资金审计力度,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四)优化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加强部门合作

为了落实预期审计目标,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成效,当地政府部门需要采取可靠的措施,优化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同时,优化内部主体结构,引导各部门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工程。例如,在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工作中,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协调各方主体力量,引导教育、卫生、水利、文化、科学等部门展开通力合作[3],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消除管理漏洞,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管和事后审查,并逐步建立起跟踪审计方法;结合各项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计算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差距选成的原因,形成客观、真实、全面的审计报告,为制定后续的工程建设方案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4]。

(五)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增强建设力量

受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实施的是政府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工程建设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渠道较窄,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为了增强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效果,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需要鼓励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工作。一方面,拓展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建设资金的持续供给;另一方面,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增加工程建设管理弹性,适当营造竞争环境,提升项目工程建设效率和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可以增强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力量,解决以往单一建设主体力量薄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构建人才培育新体系,提升审计科学性

政府审计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实和均等化情况,这种特殊性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给予了较高期待,只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满足现实需求。审计过程不仅涉及财政资金的直接发送,而且包涵了多领域、多行业的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财政审计知识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技能,才能保证审计质量。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审计队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打破传统审计思维定势,主动深入基层,结合具体审计目标、对象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全面监督查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完善和创新审计项目计划工作机制,加强实践锻炼,通过走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确定年度项目审计重点,并随着项目审计范围的拓展,结合典型案例和总结的经验,加强评价方法和指标设置等审计技术、审计报告模式等探索实践,建立一套科学、成熟的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实现按需施审、专业融合的目标,缓解审计需求与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

政府审计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形势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围绕以往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中的不足展开全面分析,并且结合具体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提升效率和收益,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让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可以享受到最优质的民生服务,促使项目工程建设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高凤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2]查干姗登.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亚黎、苗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文化产業,2021(20).

[3]周浩集.改革开放以来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0.

[4]马进.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运行机制研究[J].绿色财会,2021(9).

责任编辑:聂慧丽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公共服务少数民族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07:29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4:22:40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02:54
中日政府金融审计主要特色差异及启示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37:15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