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平 李琳
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对影视人才的需求加大,国内众多高校以此为契机,开设了相关专业。陕西科技大学紧跟时代步伐,在师资引进、硬件设施、课程结构等方面锐意革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人才培養同质化、专业实践型师资匮乏等问题不容忽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进先进影视设备、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影视产业迸发出蓬勃的生机,我国对影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与影视相关的专业,培养和输送影视人才。国内不仅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专业类院校,一些理工类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陕西科技大学在2007年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陕西地区开设较早。随着国家对广电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标准的日益提高,在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中,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紧跟国家影视教育发展步伐,依据专业发展属性,通过对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院校编导专业的调研考察,确立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立专业”的根本方略。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基础
1、师资发展现状及基础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业内兼职教师8名,专职教师职称结构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和在读博士7名。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在读博士深造于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90%以上教师曾分别赴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湾、香港进行交流学习。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教学能力较强。近年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立足本科教学,获得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17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暨陕西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18年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获得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第十届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2015年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紧跟时代变化,大力提升理论研究及项目实践及应用能力,近年来专业教师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专著4部。不仅如此,还立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到位经费500余万元,与腾讯、阿里巴巴、华策影视、西部电影集团、中国兵器等众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参与主创的新主流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革命者》以及儿童题材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等电影也在国内外各大赛事获奖不断。
2、硬件发展现状及基础
由于对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的不断探索,2014年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电影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拥有240人小剧场1个、虚拟演播室1个、非线编剪辑室1个、拉片室1个、灯光实验室1个、录音室2个、形体训练室1个、摄影实验室1个、VR实验室1个,共计1100余平方米。拥有RED电影摄影机1套、佳能5D-IV照相机3套、APPLE工作站12套,其他非线编剪辑台、索尼摄像机、佳能照相机、神牛灯光等设备110余台(套),总价值500余万元,与陕西省同类高校相比,硬件基础较好。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立足国内外传媒行业发展实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积极推动新媒体、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原有专业深度融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在大力完善协同育人以及实践教学机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在推进高水平本科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虽然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师资、科研、教学、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本专业也面临着如下问题:
1、人才培养同质化
仅从陕西省来看,共有15所院校开设广播影视类专业,11所院校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含独立本科及民办高校)。这些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育人机制大都雷同、相近,故此各院校人才培养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相差不远。作为西部地区惟一的轻工类高校,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样也面临着此类问题。基于此,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争取打通“政企学研”四维通道,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赤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商公司)、陕西科技大学科技处、西部电影集团(头部影视企业)等部门深度合作,成立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陕西科技大学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机构,在此基础上调整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实用型人才。
2、专业实践型师资匮乏
陕西高等影视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很大方面的原因在于各高校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型师资较为缺乏,很多高校均采取让中文系等文科类背景出身的老师教授影视课程,且这些中文类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创作能力欠缺。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岗的15位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出身中文、新闻学科,并非影视专业科班出身,大多数教师偏理论研究,实践型师资仅为师资总量的三分之一。这种实践型师资的比重在陕西其他一些兄弟院校师资构成中更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专业实践师资欠缺,势必会影响到学校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文化重镇,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较好、有影响力的影视企业较多,学校已与西部电影集团、陕文投、陕西赫兹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头部影视器材公司)等单位合作,依托企业资源,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策略,努力解决师资及实验设备等问题。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举措
目前,提高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在国际的竞争力、提高优秀影视作品的生产是重中之重,而影视高等教育是这一切的根基,培养影视文化产业所需的高端技术型人才是推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以,解决高校影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陕西省高等影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哪些发展举措去办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办出特色,为陕西乃至全国广电传媒行业培养人才,是陕西高等影视教育,也是全国高校影视教育应该思考的重要命题。
1、注重对学生影视实践思维的培养,注重影视实践教育
就国内许多高校而言,很多学校目前对于学生的影视培养主要局限于文学及影视理论知识层面,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如何拍摄影视作品的实践知识接触较少。但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强编导专业人才实践的力度以及实践质量的提高。”[1]因而,陕西科技大学编导专业要注重学生影视实践思维的培养,在课内实践以及课外实践上都要下狠功夫,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相关器材,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电视节目筹划、摄影摄像、编写剧本、后期制作等实践知识,以便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陕西科技大学可以与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省内影视传媒公司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影视实践基地。如此以来,可以让学生到这些媒体单位学习影视传媒相关的具体实践知识,不断地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此外,陕西科技大学编导专业可以和一些企业合作,创建企业宣传公众号,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特定人群所需策划、制作相关短片和宣传视频,定期在公众号进行推送,来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2、引进新设备,加强对教师的影视专业性培训并吸纳实践性强的教师
影视教学和其他专业教学不同,影视教学成效相对直观,可以通过学生作品来作为教学成果的反馈,但这些都需要有器材设备。陕西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应尽可能地更新一些实验设备,好的实验设备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在实践型师资的吸纳及培养上,据了解,在欧洲、美洲的很多高校的影视专业的教师都是在电影、电视行业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可以把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最新的影视相关技术带到高校,还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们。陕西科技大学编导专业的教师,在一线电影、电视行业工作的人数比例较少,陕西科技大学应积极安排教师到一线影视传媒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和交流,熟知影视圈的最新动向,学习并掌握相关实践技术,真正提高陕西科技大学编导专业教师在影视实践创作方面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陕西科技大学编导专业在日后影视专业教师的招聘中,应以专业化、高端化为标准,选拔具有较强影视实践创作能力的人才进校工作。
3、打造具有独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对广电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标准的日益提高,在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中,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紧跟国家及陕西影视教育发展的步伐,并依据专业发展属性,逐步确立了独特的“311”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设置和提出,是基于对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院校编导专业的整体考察、编导专业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构成、当前省内外广电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及外国语与传播学院师资优势的整体考虑。
培养模式中的“3”是指静态性的理论教学板块、动态性的实践教学板块、综合性的栏目化教学板块;第一个“1”是指1篇在公开报刊发表的文章或1篇入围的影评或1篇被媒体公开采用的新闻稿(理论教学成果量化与考核);第二个“1” 是指 1幅入围的平面摄影、广告设计类作品或1部入围的视频类作品(实践教学成果量化与考核)。
具体来说,“3”是指专业人才培养中层层递进的三个板块的教学,这种教学体系的特色在于解决了其他许多高校轻理论、重实践或重理论、轻实践的两种极端局面;通过这种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我们要求陕西科技大学编导专业学生在培养标准或培养效用上要达到“1+1”(理论环节学习成果量化+实践环节学习成果量化)的最终培养目的。这既是对学生四年来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学习最好的检验与考核,也是陕西科技大学编导专业区别于省内外其他兄弟院校的最大亮点与特色。
总之,具有陕西科技大学特色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模拟电视台与影视传媒公司的工作环境与拍摄、制作场景,由专业教师做指导教师,组建创作团队进行电视栏目以及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的创作。通过这种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首先要综合性、实践性地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专业动手能力。特别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策划、编剧、拍摄以及后期制作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专业角色定位,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經过近些年来的不懈努力与探索,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当然,学校的探索不会停滞,在今后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将继续完善和修正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契合国家培养卓越广电传媒人才的时代要求,更好地领会新文科建设的专业内涵,为陕西高等影视教育乃至全国高等影视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红叶.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9-10.
作者简介
吉 平 陕西科技大学设艺学院教授
李 琳 陕西科技大学设艺学院电影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