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
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
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
请結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2023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语文作文题)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取材于喜剧电影《独行月球》的作文题,材料较新颖,有可读性。作文论题最终归结到“取舍”上,对学生来说审题难度不大。
从提示部分给出的写作主题“两难选择中的取舍”可知,“取舍”是在“两难”条件下作出的,“两难”是前提。只有准确把握“两难”的具体内涵和情境,考生才能理解作文主题,“取舍”的抉择才体现出典型意义。材料中独孤月作出了两次抉择,第一次是返回营救大袋鼠,第二次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在作出抉择时,独孤月都面临两难选择:是独自逃离保全自身,还是营救大袋鼠而让自己身处险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而任凭地球毁灭,还是牺牲自己而拯救地球。独孤月作出的两次抉择都是“舍自己,为他人”。两次抉择对独孤月而言都是生死考验,不是普通选择,因而在“两难”情境下,这种“取舍”行为考验的是抉择者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独孤月选择营救大袋鼠,是因为他对同伴不离不弃,是人道主义精神战胜了自保心态,也可以说是良心和道德战胜了求生本能;选择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来拯救地球,是因为拯救全人类的“大我”情怀战胜了保全自己的“小我”需要。虽然独孤月本是平凡无奇的小角色,但他的两次抉择彰显了其人性的伟大、人格的崇高。作文材料虽然没表明立场,但考生很容易对独孤月的高尚行为产生认同,进而在写作时确定“舍己为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样的立意。行文中,考生可以分层次探讨这样选择的意义,结合社会背景凸显这样选择的现实意义。
审题立意时,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注意话题的限制条件。对作文论据的选择和分析要契合“两难”背景,要写出思辨性,力避空泛。对“舍小家为大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类的素材考生一般积累得比较丰富,但要思考素材中的主人公面临的处境是不是独孤月式的“两难”选择;即使素材典型,考生在分析说理的时候还是有必要将“两难”体现出来。二是注意材料的思想内涵。独孤月的两次抉择都是“舍生取义”的生动表现,这种取舍体现的精神价值才是作文立意的重点。因此,学生要思考人生价值所在,展现当代青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文章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核心立意,考生也不可喊口号式地一味拔高主题。当然,考生可以在充分展开论述的基础上,对“小我”需要的正当性和保护个体利益的必要性作出肯定,使文章有思辨性。
教师示范
做好义利选择 擦亮价值原色
电影《独行月球》中,我们见证了独孤月的两次艰难抉择,也见证着他从凡人到英雄的蜕变。独孤月的两次抉择,都可谓是舍生取义:选择拯救金刚鼠,本意味着逃生计划的失败,却意外绝处逢生;选择拯救地球,虽然肉体灰飞烟灭,但英雄的壮举换来了地球的新生,其精神必然被后人铭记。因此,当面对独孤月式的“两难”选择时,我们也应当舍利取义,擦亮生命的价值原色。
“两难”冲突实质上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这种“两难”冲突中,有追求的公民自然应该舍利取义。一个人可以选择捍卫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可以选择积极维护集体利益,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两者本不必然起冲突,但若形势所迫只能选择一个,那么那些牺牲私利而坚守道义的人更能彰显人格的伟大,更值得人尊敬。
“士穷乃见节义。”面临“两难”抉择时,选择节义是对自我价值的升华,也向世人传递着人性的光辉。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权衡利弊后人还能坚持选择损己利人的义举,这种行为是对狭隘自我的突破,也能给他人启迪,更能起到净化世风的作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屈子沉江,忠君爱国的文化基因代代传承;柳宗元义让柳州,千古读书人仰慕其风;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其大义让广大青年感动且敬佩。他们寿夭不同,遭际各异,但都用行动诠释了“节义”的内涵,为后人校正着精神坐标。
所谓“舍利取义”,就是选择在个人利益上做出牺牲,哪怕牺牲生命,我们也要守护家国安康、守护人民的幸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命的价值并不仅以长度来衡量。正是因为先烈们的前赴后继和英雄们的负重前行,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岁月静好、红尘无忧。陈延年、方志敏等革命者在为共产主义殉道之际何曾考虑过个人安危?钱学森历尽劫波终于回国之时,可曾计较过工资多少、待遇丰厚与否?一个人为个人功名奋斗一生,固然没有辜负生命;但投身时代洪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纵使他一生隐姓埋名,但获得的是匹夫匹妇永远体验不到的崇高。
“见危授命”“舍生取义”是儒家文化推崇的价值观,历史上也不乏方孝孺、谭嗣同这样慨然赴死、取义成仁的君子。有人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可是,为什么历史总是给予少数精英过重的负担?如果说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国家确实需要先觉者冲锋在前,那么在和平年代,国家有没有可能通过更周密的制度安排,给予英雄更贴心的呵护和支持,让他们少面对一些独孤月式的悲情两难?
见利思义、天下为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义利冲突无法调和时,我们应舍利取义,擦亮价值原色,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生佳作
两难取大义 奉献为家国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陈泓瑞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种“两难”选择令人踟蹰。在影片《独行月球》中,在面临“两难”抉择时独孤月舍生而取地球之安,虽英勇牺牲但精神长留。影片属于科幻电影,其内蕴却引人深思。面对选择,我们应当仔细考量取舍选项背后的结果,应当守住大义,为家国奉献。
所谓“两难”,即无论选择哪种都意味着我们要承受损失和痛苦。是激流勇进还是顺从本能,是独善其身还是勇担责任,是隐忍苟且还是舍生取义……若二者不可得兼,那么择正道而笃行尤为重要。
在利义难兼得时,我们取的是大义,坚守的是公而忘私的正道。
面临“两难”处境时,君子应当舍私利取公义。放眼当下,“90后”“红军守墓人”冯炼舍高薪职业而取守烈士墓之職;支月英四十余年来“一生只为一事来”,舍优渥条件到边远山区支教……时代先锋们在“两难”抉择中取大义、守初心,行于正道,为人称颂。复兴大业正在薪火相继,公而忘私的精神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
在“家国两难全”时,我们取的是“大我”,守护的是海晏河清之祖国。
国是千万家,是血脉中烙印的中国红,是我们身体与心灵的栖息之地。在“两难”抉择中,舍“小我”而取“大我”是仁人志士大无畏的选择。“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箴言如炬。犹记明朝方孝孺,取大义而舍己身,守义拒降,其大义彪炳史册。有闻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取大义而舍小家,隐姓埋名三十余载,终生报国不言悔。他愧对家人,但无愧华夏。有国才有家,“大我”好,“小我”才能好。过往皆是序章,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在“两难”处境中取“大我”是高尚之举,更是吾辈之责。
当然,在“两难”处境中选择大义并不意味着漠视个人利益。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公义与私利是统一的。在“两难”处境中,英雄选择舍己为公令人景仰;在平凡生活中,我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作出的努力也值得肯定和尊重。对于舍己为公的英雄,我们理应礼遇和善待。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当今世界云诡波谲,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时代洪流中响彻着青年人勇敢抉择的声音。我们要守护良知正义,取“搀扶”而不惧恶意讹诈,取“发声”而不沉寂于黑暗,取“斗争”而不甘于屈服。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择“大义”,甘于奉献,创造伟大成就!
【点评】
文章立意准确,结构严谨。作者审题准确,在紧扣“取舍”论题的同时充分注意到了“两难”这一限制条件,并在行文过程中体现了自己对“两难”处境的理解和思考。文章围绕“奉献为家国”这一中心论点,先对“两难”中“正道笃行”的必要性做了分析,然后从“在利义难兼得时,取大义”“在‘家国两难全时,取‘大我”和“选择大义并不意味着漠视个人利益”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最后联系现实,再次扣题,进一步肯定了“两难”选择中的牺牲精神。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是一篇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文章说理透彻,论述充分。文章紧扣“两难选择中的取舍”这一主题,充分重视对观点的阐释、对典型论据的分析,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多角度对观点展开分析,有较强的说服力。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揭示出“两难”背后的矛盾,在明确观点的同时强调了“也不能漠视个人利益”,使文章有一定的思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