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拼图,既好玩儿又实用

2022-05-30 10:48:04王君杨晶晶俞春霞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2年9期
关键词:原图小人书姥姥家

王君 杨晶晶 俞春霞

本期执笔:陈 群

陈群,任教于河北省昌黎县第四中学。昌黎县初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市级优秀班主任,昌黎教育系统领读者联盟第二任理事长。

王 君:任教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

楊晶晶:任教于重庆外国语学校。

俞春霞:任教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

大家一定玩过拼图游戏吧?那是一种益智游戏,就是将杂乱无章的小图片,拼接在一起,变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智力,拼图会分成很多种,有单个动物、人物或事物的简单拼图,也有几十块、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复杂拼图,但无论怎样,经过游戏者耐心拼接,终将呈现出一幅富有主题的图画。

其实,在文学的世界中,也有很多人使用类似的方法来写作,我们暂且称之为文字拼图吧!

文字拼图玩得最好的当属我们的古人先贤,那些古诗词、文言文的写作高手们,请大家回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话,九种事物拼接在一起,这不是最简单的拼图吗?

在拼接过程中,词人根据写作需要,将九种事物分类,构成了三幅图。第一幅图是第一句的三个事物,构成苍凉伤感之画面;第二幅图一改画风,选择三种温暖明快的事物进行拼接。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第三幅图“古道西风瘦马”的孤独与无奈。

像这种将无数个事物拼接在一起的文学作品有太多太多,用这种形式抒发词人们内心的感受,这种最简单又最有韵味的借景抒情方式也是现代作家们惯用的手法。比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经典语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这段话出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等事物,又分别在这些事物前面加上了表示颜色、状态等修饰性词语,就像一张张小图片被拼接在一起,构成了作者记忆里色彩斑斓、趣味横生的百草园。同时,这样的画面也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真实可感。

除了将具体实物拼接在一起外,还可以进行虚实结合的拼接,加入更多的个人感受等。比如,诗人邹荻帆在《蕾》一诗中这样写道:

一个年轻的笑

一股蕴藏的爱

一坛原封的酒

一个未完成的理想

一颗正待燃烧的心

诗人以“蕾”作为题目,将“笑”“爱”“酒”“理想”和“心”拼接在一起,有具体实物也有抽象情绪情感,拼接起来,细细咀嚼,“蕾”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事物,而是代表着拥有青春姿态的一类人,他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有着无可限量的未来和热情热烈的少年豪气。

再比如,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枚秋叶,在不经意间飘落,揉碎了季节的忧伤;一缕月光,在静静的深夜,婆娑着我的心房;一粒尘埃,在岁月的深处,涌动着诸多情愫,吟唱着几多诗篇。

作者将“秋叶”“月光”“尘埃”三个事物拼接在一起,但每个事物之后,又写出了该事物给予的感受,这种方式的拼图非常适合考场作文的开头。

其实,把几个相关事物或情感拼接在一起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可以称作简单拼图或静态拼图,还有一种拼图方式可以称作复杂拼图或动态拼图。

这种拼图需要更细致、更具体,要显示出动作、语言、神态等过程性的动态画面,这样的动态画面会成为读者过目不忘的经典段落,甚至会因为它的存在而使整篇文章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最大的成功便是车站买橘子的动态画面,作者在该画面中拼接了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及自己的内心感受。

再比如,《童年·爷爷·小人书》中爷爷修小人书的画面:

那天放学回来,爷爷背对着我,坐在夕阳底下门槛外的小板凳上。在他的左脚边,是一堆已经撕碎了的小人书的碎片,右边是一盆糨糊。他的膝盖上放着一块木板,他把撕碎了的小人书的碎片在木板上拼好,然后用粘着糨糊的小纸条贴上。一页一页贴好之后,按页码排好,再用针线缝上。他已经做好了一本,他还在做着。我呆呆地站在他的身后。爷爷弓着腰、低着头,拼着、贴着,用粗糙的手指细细地抹平,不肯留下一个皱褶。

这幅拼图,有静态图“夕阳”“门槛外”“小板凳”“左脚边”“小人书碎片”“一盆糨糊”“膝盖上放着一块木板”“弓着腰”“低着头”,最关键的是动态画面,“拼”“贴”“排”“缝”等动作,一位精心为孙子修补小人书的慈爱老者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泪目。

其实,文字拼图游戏不仅仅运用在句子与段落中,还可以运用在布局谋篇上,比如朱自清的《春》,全文主题部分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个画面拼接而成,一幅图又一幅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仿佛巨型拼图,画面宏大,布局有序,满目春色。

【佳作展示】

温暖的童年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第四中学 赵一铖

记忆中,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姥姥家,以前是,现在还是。姥姥家好像一个永远只有快乐与美好、没有一丁点儿忧伤和烦恼的地方,那里仿佛能治愈一切。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幼儿园。但不知怎么了,每次我只要连续去上三四天就一定会生场病。没办法,妈妈只能送我去了姥姥家,把我交给姥姥带。

姥姥是位退休教师,身材瘦削,但很硬朗,精神也很好,银白的头发整齐又服帖地梳在脑后。每天,她都要教我认几个生字,做几道算术题,有时还会教我唱几首儿歌。这时,姥爷也会发挥自己的才华,或是编几首儿歌,或是摇头晃脑地做几首打油诗。童年那些在欢笑声中学来的知识,在我未来的学校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姥姥、姥爷。

姥姥家的院子很大,院子里种了很多的蔬菜,还有兩株月季,一棵香椿树,有一只小花猫经常穿梭其中。

墙根的阴凉处,有几块光滑平整的石头,姥爷总爱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或是帮姥姥择择菜。姥姥喜欢坐在小院里织围巾,两手动作很快,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围巾就完成一大截。几天下来,姥姥就织好了几条围巾,红色的是我的,黄色的是哥哥的,浅绿色的是她自己的。姥姥还突发奇想,用剩下的毛线给小猫织了一条三种颜色的小围巾,可惜效果并不太好。但是小猫倒是很喜欢,常常用爪子抓着玩,这条围巾便成了小猫的玩具,不几天便面目全非了。

如今,我很怀念童年的美好时光,常常想起在午后的树荫下,躺在姥爷的躺椅上,抱着那只肥胖的猫咪一起睡午觉的画面,那就是我的童年,温暖而幸福的童年。

【团队回音壁】

王 君:为了教孩子们写作,陈群老师真是煞费苦心哪!她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让复杂的写作知识趣味化。是的,写作文这件事情,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但无论如何,面对写作,如果我们的心态是放松的,甚至是游戏化的,那写作文,肯定会欢喜一些。陈老师的“拼图”说法,是想培养孩子们的一种意识:不要怕,慢慢来,慢慢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要相信,我们的生活,甭管多复杂,都是可以“拆”开来看的。有“拆”的勇气,就有“聚”的可能。写作文,也是一种同类信息组合。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都可以实现“拼”的目标。“拼”的智慧,本质上就是从少到多的聚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升华。在“拼”的过程中,可以准许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拼的内容上、深度上自主选择。但只要开始“拼”了,就算是迈出了享受写作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俞春霞:陈老师的“拼图”式写作,有点儿像“蒙太奇”的手法。蒙太奇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个部分,先在一个主题下选择各种不同的画面,再把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往往不是单个画面存在时所能达到的。当下作文教学最尴尬的就是“教了写作,相当于没教”,其实我们做老师的要思考,我们教了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陈老师此课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其实,当看到一个话题时,学生脑海中一定会或多或少浮现一些画面,先把这些画面罗列出来,然后再通过聚焦的方式组合,未尝不是一种写作的好思路、好方法。不过,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所有的内容都是为写作目的服务,我们只有知道写作不是“为了写作”,而是“通过写作”的本质,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向纵深。

杨晶晶:大多数拼图都有原图,我们在玩拼图的时候,要把原图放在身边仔细观察,了然于心,然后,对照原图不断选择有关联的碎片拼接在一起,一幅拼图就完成了。

写作和拼图是一个道理。来看赵一铖同学的作文,他的“原图”是温暖的童年。对照“原图”,小作者在童年记忆中翻寻追索,选择了“姥姥教我认字”“姥爷做打油诗”“种着蔬菜、月季、香椿的院子”“姥爷帮姥姥择菜”“姥姥为一家人织围巾”“小猫抓着围巾玩”等美好的“碎片”,为我们“拼接”出一个永远只有快乐与美好的姥姥家。这幅“拼图”无可置疑、生动细腻地表达了“原图”内容,于是,名为“温暖的童年”的“拼图”大功告成。

综合就是创新,心中有幅独特的“原图”,对照它把众多看似毫不相干的言语、事件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画卷,你的创意作文就诞生了。

猜你喜欢
原图小人书姥姥家
想起“小人书”
小人书里的大干世界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58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06
完形:打乱的拼图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姥姥家的“网”
姥姥家的小菜地
大家来找茬
姥姥家的蒂园
姥姥家的小菜园
小人书伴随我成长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