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成为小组长后,既不受欢迎,又难以组织活动、管理组员,组内矛盾不断。随着“社会化学习”的持续开展,他逐渐意识到,要尊重每一个组员,积极组织组员进行深度沟通交流。他也在逐步打开自我,与更多同伴建立联系。
关键词:“社会化学习”;小组共学;自我打开;“学霸组长”
“社会化学习”视角下儿童成长叙事之十四。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促进儿童社会性素养发展的‘社会化学习范式建构”(批准号:SJMJ/202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张齐华。一、 人物名片
姓名:小吴(化名)。
性别:男。
年龄:10岁。
性格特征:自我要求高,崇拜强者,并以此为目标勉励自己;喜欢独来独往;害怕面对失败;性格活泼,在班内人缘较好。
学习表现:学习刻苦努力,能充分利用时间,各学科成绩优异,是班里的学霸。
二、 背景素描:不受“待见”的小组长
2020年5月底,“社会化学习”初次进入我的视线。受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很快,我也加入其中,试着改革自己的课堂。在“社会化学习”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更充分的时间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疑增加了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分组时,小吴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小组长。然而,在尝试了两节课之后,该组组员都来向我求助,原因是小吴无法解决组员之间的小摩擦。
小吴,学业成绩优秀、人缘也不错,为什么在成为小组长后如此不受欢迎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向班主任请教。班主任告诉我,小吴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组织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欠缺,有时会“有点幼稚”。我又去采访了他的小组成员,得到的反馈是,小吴不太会管他们,只管自己做好。
我开始考虑是否要换小组长。但转念一想,“社会化学习”不是恰好能提升共同体成员的社会性素养吗?那何不趁此机会磨砺一下小吴的社会性素养呢?小吴作为一个学霸,在“社会化学习”中能否突破自我,从关注自我成长为“心中有他人”的出色组长呢?转眼试验了一学期,一路走来,小吴在“社会化学习”中的各方面表现如何?社会性素养发展得怎样?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小组长了?
三、 成长日志:“学霸组长”的改变
(一) 教师观察
1. 强强的离开
最初,小组的划分是由我和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确定的,小吴组由小吴在内的5人组成,小组构成比较特殊。小吴是1号,与之学业水平实力相当的强强是2号,学习不错、性格稳重的轩轩是3号,沉默寡言的小纪是4号,特殊学生小李是5号。如此配置,主要是考虑到强强:强强是一个学业水平较高,但因个人纪律不好导致人缘不佳的小男孩。班里几乎没有人可以“镇压”他,但是他特别佩服和喜欢小吴,承诺会在小吴的组里好好表现。
但是“船刚起锚”,就出问题了。其他组在几天的学习中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组内关系较为和谐,小吴组却出现了较大的状况。一位观察组教师告诉我,小吴组的组内共学问题不少:强强不听指挥,小组讨论无序;组长自己好像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组内共学的质量不高,没有讨论出实质性结果;成绩较弱的人在组内发言权较低,表达自我观点、困惑的频率低。当堂检测的结果也验证了他们小组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课后,我把小吴单独叫到一边分析小组情况。
我:你们小组当堂检测结果不是很理想,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小吴:强强在我们小组一直捣乱,我根本管不住他。讨论的时候其他人也不肯说话,全是我一个人在忙,我实在没办法。老师,要不然把强强调走吧,他在我们组就只会让我们组更差,我如果要管他,讨论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经过几次组内共学,我也从其他组员口中了解了小吴组的情况,发现强强在组里表现时好时坏,导致小组学习效率不高。小吴申请换走强强的想法不曾动摇,而强强对于组员的“控诉”表示默认,同意换一个组试试。至此,强强离开,小吴组的组内矛盾告一段落。
作为一个“新手组长”,小吴对初次尝试的领导者身份有些陌生,“业务”不是很熟练,尤其在组织小组交流、协调组内成员关系方面略显生涩。从初期来看,小吴自身学业能力很强,但是距离组织小组活动、促进成员共同和谐进步,还有一段路要走。我开始担忧他是否能胜任“领导者”角色了。
2. 加星风波
四年级上学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班里的学生对“社会化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逐渐游刃有余,小吴组也相安无事。为了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我与其他任课教师“引进”了“捆绑加星”机制,小组的得失由每位组员共同承担,小吴组的平静也就此被打破。
起初,小组内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习单的完成和课堂发言情况,各组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小吴组里的小纪偶尔不认真完成学习单,导致比其他组少一两颗星,但是小吴都会通过课堂后半部分的积极发言弥补差距。总体而言,每次星星结算时,他们小组的排名是靠前的。所以小吴每次只是抱怨几句,并在下一次学习单下发时提醒小纪认真对待,争取更多的加星机会。
后来,情况变得复杂了。为了调动班级较弱学生在组内学习和全班交流时的积极性,课上的加星规则改变了:按照组内编号加星(比如1号发言只得1分,4号发言则能获得4分)。这一改,小吴坐不住了。
当我提问时,各个小组的3、4号争相举手。我还在考虑选择哪位学生发言时,座位靠近我的小吴嘴里嘟囔著:“真是的,我们小组的4号什么时候能发言啊?3号你刚刚不是会了吗?举手啊……”我快速观察了下小吴组其他成员的表情,2号轩轩虽然着急,但是没有任何语言表示;3号小纪皱着眉头,想举手又有些犹豫;4号小李低着头(原2号强强离开后,这三位学生的序号依次递补)。下课后,我“缓慢地”在讲台上收拾东西,准备“窃听”小吴对刚刚过去一节课的“总结小会”。
小吴:(面对着3号小纪)刚刚你为什么举手那么慢?明明你是会的。
(小纪沉默不语。)
轩轩:会不会是我们刚才讨论的时候,她虽然懂了,但是不太会说?
小吴:(看了看小纪)唉,只能下次讨论完让她再多说几遍了。
随着“社会化学习”的日渐深入,又增加了小组“作业星”的评比。其他小组的星星快速往上涨,小吴组却慢悠悠地成了倒数第一。小吴又不淡定了,火急火燎地找到我。
小吴:老师,不公平啊。我们组小李什么也不会,争不到星。本來上课发言我们就比别的组少得星,现在又增加了“作业星”,那我们组肯定倒数第一啊!
我:那也不一定哦,现在我们按照序号加星,你们组只要3号、4号课上抓住机会,不会发生你担心的情况的。
小吴:但是其他组的3号、4号肯发言,我们组……
我:你们组小纪现在不是也经常举手嘛。而且,只要你们组4号小李举手,我肯定先选他!
小吴:(一阵沉默)嗯……
暂时被说服的小吴带着担忧又回到了自己的组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不时询问小吴关于他们组的情况。“老师,你多提问我们组的3号啊。4号也不肯发言,你看看我们的星也太少了……”每次小吴都很激动地向我描述他们小组的“糟糕”情况。我心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小吴日渐焦躁,对组员太着急,不利于他们小组的团结发展,时间一长,估计组员要来找我换组长了。一天下课,依旧是小吴的吐槽时间,我找到小吴:
我:小吴,这么长时间下来,说说你对你们小组组员的看法吧。
小吴:2号轩轩不错,他是我们组的第二得分手;3号小纪还是不太爱说话,但是态度挺好的;4号小李什么也不会,在小组里也不肯听,我们三个人轮流给他讲也没有用,刚讲完,到组内过关他可能就不会了。我们太挫败了,每次都得不到星。
我:那要不这样吧,你们小组,先确保你们三人没问题,能过关。对小李,只要你们不放弃,尽力去教他,那么每次他得星,都算你们额外的奖励,怎么样?
小吴:太好了,我回去告诉他们。
在学除法计算的那段时间,小吴和组员下课时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刚刚把小李教会了,他的组内过关也做对了,我们太开心了!”
3. 出现转机
到四年级下学期,“社会化学习”已持续开展了近一年时间。可能是学生对小组同伴已经熟悉到“厌倦”了,组内矛盾也随之而来。看来是时候让他们自己选择组长和组员了。当我在班里宣布这个消息时,全班都沸腾了,大家都在讨论着要去哪组,选择谁做组员或组长。但是小吴组却意外地向我提出不想换组,维持四人现状的想法。小吴之前对组员颇有不满,这次换组机会难得,竟然申请不调动。我感到惊讶的同时,又想和小吴聊一聊,一探究竟。
我:小吴,你们组这次出乎我意料啊,别的组都想换组员,你们组这么坚定啊?
小吴:没错!
我:老实说,现在你觉得你们小组的组员怎么样?
小吴:我们小组总体进步不小。轩轩以前经常插嘴,现在也能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了。
我:那小李呢?这次可以换组员了,你们怎么没有换呢?
小吴:我的性格有点暴躁。一开始我非常“嫌弃”小李,因为他什么也不会。后来我们一有空就会教小李,发现他列竖式和解决图形题目的能力还可以。总之,我觉得小李还是在我们组比较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我们小组已经找到和小李相处的诀窍了,尤其是轩轩,特别有耐心,每次都认真地给小李讲题。我觉得小李在我们组应该会比在其他组好。
从开始的暴躁、不耐烦,渐渐地,小吴找到了和小李和谐相处的方式。他也逐渐在组员的影响下,学会较为平和地与他人相处了。那个之前不太愿意为别人多花时间的小吴,说出了“有时候我花时间教他也很高兴!”这样的话。他在慢慢打开自己。
(二) 师生对谈
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小吴成绩优异,但是在以前的班级管理活动中,他鲜少会主动承担管理事务,所以在初试“社会化学习”时,他显得有些笨拙。在和组员的相处中,他逐步成长。我想知道小吴对自己的改变有怎样的认识,于是,我又约了小吴,想听一听他的自我剖析:
我:先说一说你对我们现在开展的学习方式的看法吧,可以和以前的对比着说说看。
小吴:现在的学习方式和以前的明显不一样了,以前的数学课上,我们主要是听老师讲,我觉得有点缺乏自己的思考。但是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下,我们前一天要自己完成学习单,更有利于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在以前,我们总是自己学自己的,现在小组可以一起合作学习。比如小于(其他组4号),他以前学习不是很好,但是在他们小组里经常提问,爱思考,所以他进步很大。
我:你是班级的学习委员,但以前其实没有太多机会去管理班级。现在成了小组长,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提升了?
小吴:管理方面的能力应该是有提升的。以前我遇到问题,一般是不管,比如以前小纪有题目不会,我一般都是等轩轩去给她讲。现在我会先问一下她具体是哪个地方不会,再考虑是直接讲给她听,还是提示她自己思考。
我:我以前在询问其他人对你的评价时,也发现就像你说的,不管别人,只做好自己的事情。
小吴:以前是这样,现在,一般别人有问题我都愿意去管,愿意把我的时间拿出来给别人。
我:那你觉得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吴:因为我觉得以前那样做有一点过分。
我:刚才你说的是小组的管理,那在课堂之外呢?
小吴:其实我在小组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课外的组织和管理也有进步。就像上学期的实践活动“镜头里的社区英雄”,我也是小组长,我们小组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能具体说说你起到的作用吗?
小吴:带头作用吧。主题是大家一起商讨决定的,一开始我们选的是河道治理,但是我们没有联系到采访对象,就换了主题。刚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去问老师。后面有些事,我们是在线上沟通的,像采访的时间,我们是在线上定好的。采访时,每个人都要问问题。我们就在线上沟通的时候先整理了大家能想到的问题,再去分配每个人要问的问题。
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小吴可能会利用课间5分钟做几道题。在“社会化学习”生活中,他更多充当的是“小老师”的角色,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也发生了转移。小吴意识到:一个人优秀不够,只有全组共同进步,才会给整个组带来荣誉。所以他打開自己,接纳组员,将自己的时间拿出来去教别人,在课外也积极发挥自己的才智,让组员同自己一样“放光彩”。
(三) 同伴言说
小吴的变化是融在日常生活里的,不知道与他朝夕相处的组员有没有发现他的变化。我们展开了对话:
我:我们开展新的学习方式已经很长时间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小吴身上有什么变化呢?
小纪:我觉得小吴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以前我觉得他不太会待人,讲话比较直,现在我感觉他说话比较柔和了。
轩轩:对,他以前会说“你说得不对,你应该这样说……”。
小纪:他现在不会直接说“你这样是错的”,他会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你。
小李:他现在也不会用手指着别人了。
我:那你们组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
小纪:小吴还是很喜欢“胜利”的,下课玩游戏的时候也能“吵”得不可开交,声音特别大。
(四) 家庭回声
小吴的改变,小组成员都深有体会。除了朝夕相处的同伴,“社会化学习”给小吴带来的改变,家长是否有话说呢?以下是来自小吴爸爸的留言:作为家长,我认为这种“社会化学习”的方式,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小吴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独立思考问题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我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孩子长大成人,逐渐进入社会以后则更加需要。另外,小吴以前是一个很自满的孩子,有点固执己见,有时候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现在,他慢慢地愿意听取别人给他的意见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吴爸爸的反馈虽然简短,但是每一点都紧扣小吴身上的改变。小吴在“社会化学习”中,真正突破了自我。
四、 教师手记
以上从多个角度描述了一个关注自我成长的学霸逐步打开自我,与更多同伴建立联系的过程。其实在生活中,像小吴这样的学生不是个例,他们学业成绩优异,在各项活动中都能展现自己的才能,但是与人相处时却略显生涩,换言之,“情商不太高”。在以往的学习方式中,他们只要“一枝独秀”即可,但是在“社会化学习”中,他们被“扔进”小组中,甚至要成为操心的“老父亲”“老母亲”,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成长。
在“社会化学习”中,小吴能意识到,小组共学中更重要的是团队,把自己看作团队的一员比把自己看作一个单独个体更重要。那么,尊重每一位组员,积极组织组员进行深度沟通交流,就水到渠成了。(章文倩,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