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墨人体写生是当代中国人物画专业学生学院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它对于学生的语言、审美、视野等多种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从教学经验和自我的艺术实践出发,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结合笔者的教学体验,从概念认知、技法特质、审美视域三方面来深入解析当代多元图式审美环境下,水墨人体写生课程应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来体现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人体;水墨;观念;图式
一、中国人体绘画与水墨人体写生
水墨人体画作为一门较为特殊的艺术表现门类,无论是在中国的艺术教育抑或艺术实践领域均起步较晚,这其中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和伦理观念使“人体”一词在封建“道学家”眼中充满着隐晦,是思想的“禁域”。因为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把人分为“大体”与“小体”,精神为其中之大,而肉身为其中之小。“小体”充满着人性的贪婪和欲望,必须有精神之“大体”进行约束与规范,否则,无异于是对人性的亵渎。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文艺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画中绝难有人体形象的存在。即使是传统的春宫画,也仅是为了满足人的性心理、性活动、性趣味,目的在于“宣淫”,并不存在对人体本身审美的表达。并且,这些图画是以非公开的形式来创作,不具备中国画创作领域表现的主题和精神旨意,所以不能上升为人体艺术。傅雷先生在《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中,对人体画在中国的“境遇”有這样的描述:“全部的中国美术史,无论在绘画或雕刻的部分,我们从没找到过裸体的人物。并非因为裸体是秽亵的,而是在美学,尤其在哲学的意义上‘俗的缘故。”[1]此论述是对中国美术思想根源的精辟解读,谈中国艺术,离不开中国哲学,其本体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对中国艺术而言,它是建立于哲学之本的形而上的存在。所以,中国画始终是以纯粹精神为主导的艺术,这与表现肉欲等形色“物质”的西方绘画在观念上就存在鸿沟壁垒。这种境遇直至近代才有所改观。回望20世纪初,随着国事的衰微、经济的凋敝,一大批知识分子拉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幕。除了文学、经济、军事方面,在艺术方面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开始了“西行之路”,其中也包括徐悲鸿、刘海粟等对后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及人体画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向西方艺术的“取经”不仅带回了前所未有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技巧,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其中人体画的出现成为中国艺术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显性存在之一。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见文化思想领域的解放为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提供了先决性的社会和文化条件。审美观念是绘画观念的核心,而绘画观念既包含了对绘画作品的解释,也有对艺术史的衔接,人体画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是这种观念语境发生改变的文化驱动力。
毋庸置疑,水墨人体这种依靠水墨材料来表现人体的绘画,是在人体画引入中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逐渐被引入到中国画写生和艺术创作之中的。20世纪初,中国文化和美术领域的大变革,为这种水墨题材表现主题的存在提供了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物画家开始不再满足于对现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特别是在美术学院建立人体写生教学以来,用中国画中水墨的形式语言来表现人体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物画家关注。一方面,经过几十年对西方造型观念和技法表现手段的学习,技术对人物画家已不存在任何问题,最早介入这一领域的艺术家有徐悲鸿、潘玉良等有着西方绘画背景的画家,其中,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可谓是中国第一批运用西方的造型理念,结合传统笔墨语言来架构和解构人体形象的作品;另一方面,人体画在西方绘画中有着漫长的历史,虽然被引入中国的美术学院教学体系时间不长,但受笔墨造型与解剖造型共同影响的水墨人体写生,对于人物画专业的“教”与“学”有着重要的图式研究和笔墨研究的价值。
二、多元图式对当代学院
体系下水墨人体写生教学的影响
作品的语言风格是艺术图式研究的重要部分,是研究艺术作品形式美与审美风格的根本。图式的多元化是当代学院写生教学的审美现实之一,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笔墨语言的理解及其与造型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当代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普遍缺乏对中国画材料的了解和笔墨技法的基础训练,对于中国画、用笔、用墨等概念几乎没有什么认识,更谈不上对图式、语言等审美层面的认知了。这使以水墨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课堂教学面临着棘手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来掌握这门课程的写生要求,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需要树立水墨人体画的专业概念,有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才有利于学生建立图式语言的意识。当代学院体系下的基础教育,使得中国人物画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素描和速写造型能力,而运用这种能力以较为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人体形象,是最适合学生写生学习的图式语言,也是最方便理解笔墨造型与素描造型之间关系的语言形式。从造型角度而言,水墨人体画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素描造型,二是笔墨造型。素描造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怎样把它与笔墨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在画面中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水墨人体写生并非用毛笔画素描,它包含多种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和审美观念,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墨人体画的概念尤为重要。笔墨造型是中国画特有的造型法则,它囊括了中国人观察万物的方法,纵观中西方绘画的表现结构的差异可知,中国画对物象的深入不是依靠光影的衬托,而是依靠较为抽象的笔墨关系来调整画面。为此,中国历代画论对于笔法和墨法的审美要求始终如一,笔墨本身的浓、淡、干、湿等表现形式的不同,对于物象的结构、质感等内容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宗白华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曾讲过:“西画注重光色渲染,笔触往往隐没于形象的写实里。而中国绘画中的‘笔法确是主体。”[2]当然,在笔墨造型中还包括对色彩的驾驭和运用,对此下文将有详细论述。可见,中西方对于造型理解的差异性,使得水墨人体写生要想二者兼顾,只有把这两层关系协调统一于画面,从画理上打通,才能建立起水墨人体绘画的基本方法和理念。也只有对二者关系有了相应的理解,才能开展相关专业的写生学习,不至于南辕北辙。
其次,以写实语言为基础,广泛接触和尝试对当代多元图式语言的了解,对于学生树立当代美学视野和专业素养极为重要。当前学院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教学,基本沿着徐蒋体系和方增先结构造型体系向前推进,这两种造型规律和要求也直接影响到当代水墨人体写生的造型和笔墨教学。写实性语言是一种完全客观性的表现手段,追求视觉的精确与真实。尽管写实性造型语言对于有素描基础的学生更容易入手,但水墨人体写生较之人物画写生难度更大,需要以学生扎实的人体解剖造型为基础,没有了衣物对人体结构的遮蔽,对人体结构中的肌肉、骨骼、皮肤等结构元素的笔墨掌控和表现显然比表现衣纹要困难。一笔不到位将影响整幅作品的结构关系,而水墨人体写生本身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水墨只能做加法。必须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依靠大量的写生练习才能慢慢掌握。可见,水墨人体写生是考验学生笔墨和造型基本功最好的课程,对于锤炼笔墨控制画面和造型极为有利。但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笔墨造型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对素描的理解层面,而对笔墨本身的层次关系、虚实规律,尚缺乏理性的认知。所以,依靠素描造型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需要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笔墨本身的认识。主要结合临摹来进行,临摹并非死搬硬套,而是总结规律,临摹只是手段,并非目的。
最后,当代致力于水墨人体绘画的画家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田黎明、刘庆和、杜大恺等,他们对水墨人体写生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对于造型、色彩、明暗等绘画关系与笔墨审美的认知,对艺术实践和教学都很有价值。田黎明水墨人体作品是在卢沉、周思聪体系之下的继承和发展,创造性地运用围墨法、融染法、连体法等独具特色的笔墨和造型技法来塑造人体形象,达到了色彩、笔墨、造型之间的统一。他在中国传统没骨法的基础之上,依靠色彩和墨的积染与相互融染来刻画人体的块面结构,把西画中的明暗通过墨色层次的变化和外光的斑点进行笔墨衔接,作品宁静清雅、淡而透亮、虚而清澈,为当代水墨人体画新图式的拓展创造了典型的审美范式。而刘庆和的水墨人体绘画表现出浓郁的当代都市情怀,人物形象忧郁深沉,带有神经质般的苦涩隐晦之美,表现了当代都市人内心的压抑和彷徨。而从技法分析,刘庆和的水墨人体画以线性造型为基础,结合墨与色的相互融染来塑造人物形象,线与墨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加强了线条本身的审美价值。从造型来分析,二人都是依靠写实造型达到各自意象表现的审美架构。综合而言,对造型和笔墨语言的多元图式的创造,是水墨画现代性的外在表现,多元性包含了瞬时性、偶然性和多变的艺术因素,水墨人体画作为当代水墨的一部分,多元的表达为水墨的视觉表现和审美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也为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发展附着了更多感性特质。
三、水墨人体写生
课程与当代学院美术教育
一个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学院与美术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许多综合性高校甚至工科院校也建立了自己的美术学院,并结合师资力量为学生美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对于专业美术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巧和建立自我的审美理念是教育的目的和观念之一。人体绘画是直面“真”的艺术,而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求真。无论是技法还是审美,水墨人体写生课程对于中国画专业的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技法而言,由于人体画本身的客观特点,需要学生对人体解剖、人体结构有较为熟练和深刻的掌握和了解。人物画的学习要建立在对“人”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对笔墨与造型之间关系的理解。相比于水墨人物画,人体画显然难度更大。从语言来分析,水墨人体写生可以参考的语言形式较为有限,主要依靠线条本身和墨色的层次关系来表现,如果对人体结构中的骨骼、肌肉关系理解不深或不够准确到位,将直接影响整张作品的画面关系,并会被清晰地显现和无限放大,这是水墨人体写生的难点之一。除了对造型的要求颇高,水墨人体写生对线条,即用笔,也有较高的要求。线条本身可以表现万物,拥有无穷的表现力、生生不息的内在生命力和艺术的张力。它像音符一般,可以表现柔弱、雄强、舒缓、激越,是造型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皮肤的表现在人体画中至关重要,模特的性别、年龄、胖瘦等物质条件的差异性,都不失为对线条表现力的考验。可见,水墨人体写生对学生笔墨基本功素养的提高极具针对性和必要性。掌握水墨人体的课程要求有助于人物画专业今后创作的展开。“色彩是绘画艺术的特别的、规范的手段”[3],对人体对象的感知往往通过对色彩的感知获得,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人体形象充滿生机和活力,对艺术个性的彰显起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对色彩的感知一般来自于主观感受,可以说是对一种心理状态和和情绪的叙述,色彩可以表现幻觉、病态、诗性、宁静、纯粹等不同的审美感情。对人体绘画而言,带有一种普遍性的艺术特质,是表达情感最直接和最简洁的手段,通过它可以表现内心的景致,色彩关系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幅水墨人体写生作品的优劣,它是第二造型手段。优秀的水墨人体作品应该具备宁静与纯粹的美,并引发观者情感的共鸣。可见,在造型与笔墨之外,对色彩的运用和理解也是这门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
色彩的世界更是千变万化,模特之间肤色、年龄等差异性决定了用色的区别,对色彩的驾驭可以说是水墨人体课程的又一难点。与西方绘画表现真实与再现的三维透视不同,中国画追求平面性与散点透视的视觉表达。并且通常意义的水墨画是以笔墨的表现为主体,而水墨人体不可避免要大量运用色彩来丰富画面,色彩手段成为主要的表现元素,这在水墨画中并不多见,也使得水墨人体成为具有独立性、特异性语言的中国画题材。水墨人体需要运用大量的、大面积的色块表现皮肤的特点,而对色彩的明度、纯度,不同色相之间的联系等颜色的视觉表现的运用和处理,对学生色感的训练十分有益。无意中也加强了人体画的装饰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水墨人体形式表达的多样性。综合以上技法层面的因素可知,水墨人体写生课程会面对诸多的技术和元素表现,将有益于学生基本功的综合性提高,对他们的造型观、色彩观的形成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有利于学生建立自我的审美感知和理念。艺术家思想与表现手段是始终统一的存在,审美与思想需要借助技法等表现手段来呈现,手段的完善也关乎思想表达的深刻。所以,写生既依靠眼睛的观察,也需要心之感知与感动,如此才能接近“真”。中国画追求与自然的合一,而自然是宽泛的概念,世间形色万物皆在其中。人体写生不止要在视觉上追求真与美,还要表现和挖掘内心之美、内心之真。通过视觉的深入和对客观形体的刻画,表现审美的人格和认知才是根本。人体是生命,是鲜活的存在,从生命到审美再到人格,才是一个完整的写生过程。人体画本身的物性特质决定了对它的表现要避免流于庸俗,教师的引导结合自身对美的感知、审美潜质的挖掘,将成为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的关键。画为心声,相为心念,提高学生主体的艺术情操和美学高度,进入对境界的追求,是这门课程的关键,也是当代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人体绘画是灵与肉的合体,不能沉迷于对肉欲和色相的刻画,而要透过感性的认知达到理性情感的升华。人体画是高尚的、精炼的绘画题材,可以让青年学生在主体精神、心灵境界上实现自我的化育,享受艺术的乐趣、自在和超脱。
参考文献:
[1]傅雷.傅雷谈艺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211.
[2]宗白华.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4.
[3]马蒂斯.马蒂斯艺术全集[M].王萍,等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72.
作者简介:顾海涛,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