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原是一位没有写作才华,而又不想停笔的作者;我原是一位自知难以成功,但又不想在失败面前退怯的作者。回想自己的写作之路,完全是用一个个、一次次、一堆堆的失败铺就而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我没有参加“红卫兵”,没有到全国各地串联,也没有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而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攻读《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马克思选集》等一些当时流行的政治书籍,默默地写了几本日记及几十篇政论文章:《不学习就是不行》《经济账就是不敢沾了吗》《解四种干部》《反对自认“聪明”》《这种人并不善良》《基层干部必走之路》《当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结果》《革命工作五想念》《斥“生而知之”天才论》……还写了近百首诗歌。
1970年参加工作,1973年,我把这些文章和诗歌认认真真抄写到稿纸上,一个人跑到郑州,想找到我心中的大作家李准老师,让他看看我的作品。东打听西咨询,闻知李准不在郑州在北京,后来找到了一位叫徐慎的作家,与其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建议我到河南人民出版社,看看能否出版。
我来到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位老编辑接待了我,他看了我的几首诗歌后笑着说道:“现在许多老诗人的书还没人看,你的诗出版后怎能卖出去呢!”我又让他看了我的政论文,他大致翻看了一下题目,笑得很含蓄,“你这可是著作呀,我们不敢出版。”
我失败了!几年的心血白费了。
回到厂里,我又利用半年的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了一本自编的《智测小集》,前面三分之二是智力测验小故事,后面三分之一是谜语。当时河南有一本儿童读物《向阳花》,时常刊登一些智测小段子,我又专程来到郑州《向阳花》编辑部,一位姓谢的编辑接待了我。他大致看了我的手稿,高兴地笑道:“很好,你把稿子留下来,我会逐渐选用的。”一个月,两个月,我一直留心了一年的《向阳花》,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没见到选用。
要有光,只有太阳的光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心中的光。我又失败了,但我不灰心,不气馁,仍然坚持读与写,稿纸写了一尺多厚,我把十万字的小长篇《男女之间》抄写了三份,分别寄给了三家杂志,均没有刊用,也没有退稿。就在我即将灰心、认命,要停笔的时候,1983年《河南工人》和《黄金时代》,分别刊登了我一篇小杂文,从此又鼓起了我坚持写作的勇气,接着《中国青年报》《杂文》《年轻人》《短篇小说》《幸福》《河南日报》……由一年能刊登三篇五篇,到十篇八篇。1983年走上讲台当老师,1990年加入了焦作市作家协会(当时我市隶属焦作市管辖)。
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稿子采用率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最多一年被采用了40余篇。2000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我创办了一所民办学校“刘明快乐作文培训学校”(我在教学时担任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自己既是法人代表、校长,又是主讲老师,学生最多时定员招生400余人。我一心投入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基本停止了文学创作,每年发文在10篇左右,学生每年在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发表作文100篇以上,我曾8次带领学生到北京领奖。1998年市作协成立,我被命任为理事。2001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2002年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美丽的露珠》。
2014年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首先学会了电脑打字,邮箱发文,认真写了四五年,发出去的稿子大多连回音也没有了,中稿率一直徘徊在五分之一左右,一个老作家遭到如此重创,但我决不灰心,每天坚持读书、写日记,坚持创作,一直到2019年开始,现在每年在纸刊及网络发文都在一百篇以上,并20余次在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要把不愉快的事搓成一团,丢进一个保险箱里,锁一锁,再把钥匙丢进到大海,看着它沉下去。”一个不怕失败的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的开始。一个人一旦选准了自己正确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怕失败,从而战胜失败,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失败,失败,把失败丢进保险箱里,正如作家毕飞宇所言:最可依赖的才华是耐心。有了耐心,就不会急功近利,就不怕暂时的失败,就会慢慢地、恒久地战胜失败,直至成功。我由一块块失败的碎石垒砌了小小的成功,现在每年的用高率保持在三分之二左右,虽然没有大的及有分量的作品,虽然一直没写出成名之作,但作为一个才疏学浅之辈,能坚持写下去,发出去,也不愧自己的初心——由文学爱好者走入作家的队伍,并且坚持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实在不能再写为止。
作者简介
刘小明,笔名:刘明、刘愚,河南省济源市人。河南省作协会员,香港中国现代作协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员,中华精短文学会员,《百姓作家》编委。1983年发表作品至今计千篇首之上,有个人作品集4本,多篇作品入选国内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