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重庆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对策浅析

2022-05-30 05:17杜梦露周海艺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担保保险重庆市

杜梦露 周海艺

摘 要 扩大农业农村领域有效投资,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投入。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总结凝练重庆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做法与成效(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让金融成为支农筹资的活水;探索创新金融保险产品,满足乡村振兴投融资需求;利用好专项债和基金,扶优做强农业企业;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剖析金融助力重庆乡村振兴的难点(农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农业资产难以形成有效信贷抵押;资本的趋利性导致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等)。提出金融助力重庆乡村振兴的建议: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创新农村金融保险产品;有效探索抵押担保模式;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关键词 金融;保险;担保;乡村振兴;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24

近年來,重庆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末,重庆涉农贷款余额达6 911.5亿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重庆市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主城及周边区县的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而渝东北和渝东南偏远区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较大。因此,深入剖析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难点,对解决重庆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1.1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需要金融支持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迫切需要相关的金融支持。基于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结构。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撑。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转型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探索和发展循环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融资需求,需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3)农村普惠金融建设需要进一步落实落地。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较为乏力,金融资本的趋利性仍明显存在,在满足农民和中小微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金融支持

1)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一批大工程、大项目正在积极谋划实施,需要金融充分发挥其对社会资源的撬动作用。在此背景下,实现农民增收需要重点围绕农业技术提升、劳动力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持续性的投入。想要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则需要从产业链中的加工和流通环节入手,因此需要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和农村金融服务的配合。除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农业产业的横向融合出现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而这些新业态的建设发展,同样需要有效的融资支持。2)保证有效供给的需要。想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的提升,需要对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主要包括商标认证、生产规范、监管服务等方面,覆盖农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均为改善产业链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契合当前市场消费需求,则需要实现优质农产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充分匹配,这些都离不开金融机构在新商业模式的运作中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如融资、交易等。

1.3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需要金融支持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扩大有效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主要涉及农业水利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等方面,这些项目的范围较广,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需要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因而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提供良机。2)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持续的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内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主体在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和实现农业科技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需要相关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在各个阶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

2  重庆乡村振兴领域投融资的做法与成效

2.1  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让金融成为支农筹资的活水

1)建立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项目融资需求清单。为进一步缓解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对重庆农业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起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并推送至各银行金融机构。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重庆金融机构累计为乡村振兴融资需求清单中221家农业企业放贷63.14亿元,有效解决了清单中农业企业融资需求问题。2)创新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结合重庆重点产业包装一批产业类大项目,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机构,利用政策性银行机构服务国家大战略的前提,争取利率低、期限长的银行融资贷款来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按照“渠道多元、用途一致、资金互补”原则筹集项目资金,石柱县与国开行合作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项目,积极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地落实。

2.2  探索创新金融保险产品,满足乡村振兴投融资需求

按照用市场的方法,借助金融保险的力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依托各个保险公司在网点机构、人员队伍、资源配置、服务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政保深度合作,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探索开发多样化农业保险创新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期货+银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仓储质押财产保险+银行等。例如,2021年12月重庆海林生猪依托“保险+期货+银行”育肥猪活体贷金融创新模式,成功获得银行300万元贷款,标志着重庆“保险+期货+银行”育肥猪活体贷金融创新项目首单正式落地。

2.3  利用好专项债和基金,扶优做强农业企业

1)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是弥补农业农村投资不足的重要渠道,也是财政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创新模式,更是盘活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业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据统计,2021年重庆发行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政府债券60.66亿元,其中专项债券58.41亿元,一般债券2.25亿元,主要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仓储冷链物流、农业产业及产业园建设。2)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对重庆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结合重庆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在引进市外优质企业的基础上,重视本地农业企业发展和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培育辅导和市场开拓,增强企业股权融资意识,促进农业企业转型升级。3)筹划设立乡村振兴板。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振兴,大幅提升重庆农业企业股权意识,引导农业企业规范发展、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市农业农村委拟联合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开设重庆市乡村振兴板。

2.4  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市级部门指导市级农业担保公司聚焦农业这一主业,发挥农业担保为新农主体“增信”,为金融机构“减损”功能,不断做大政策性农业担保规模,进一步缓解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例如,重庆市农业担保集团在2021年完成各类担保融资58.7亿元,户数14 23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2021年放款668笔,放款金额3.83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

3  金融助力重庆乡村振兴遭遇困境的原因

3.1  农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

当前重庆农业发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1)农业投入大,周期长,且风险较大。重庆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前期投入大,且生产周期较长,在与其他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同时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波动性也较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叠加。2)农业单个产业链回报较低,产业链延伸度不足。当前重庆农业还没有彻底适应市场越发多元化的需求,其产业链单一且较短。特色产业链的延伸度不足,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强。农业产业的上下游衔接还不够紧密,特别是在加工环节,对农产品精细化加工的推进较为缓慢,未能充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的价值较低。

3.2  农业资产难以形成有效信贷抵押

在金融信贷过程中,提供有效抵押物成为获得融资的主要手段。但是,农业资产难以形成有效抵押担保物。一方面,农产品等动产质押及农业经营产权抵押发展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农业农村领域的融资体系缺乏必要的融资担保与风险补偿机制,无法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散作用。例如,农村土地与宅基地的产权抵押仍然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认可,授信难度较大。目前虽出台了很多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的政策文件,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仍然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准入条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获得贷款,就必须征得70%以上合作社成员同意;而现实是绝大多数合作社成员都不愿意承担贷款风险,从而导致很少有农民合作社能够成功获得贷款。

3.3  资本的趋利性导致农村金融抑制现象

在市场深化背景下,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力度和层次的不断加深,为重庆带来了农村生产增值和扩大的机遇。然而金融资本因为自身的趋利性和农业风险性,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和中小微农业企业等需求主体“敬而远之”,“三农”融资困难现象长期存在。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主要表现在:1)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相关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供给与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不相匹配,导致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进而出现了“贷款贵”“贷款难”等融资问题。2)农村金融的制度型抑制。当前农村金融制度仍然重点依托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存贷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贷款市场的垄断和金融抑制,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较低,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3)农村金融的风险型抑制。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针对农民和中小微农业企业,在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上也做出许多尝试,但由于风险信息的不对称,难以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许多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望而却步”。

4  对策建议

4.1  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

1)优化农村金融的基础服务。通过推动普惠金融到村、创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强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1]。同时,可以通过农村金融服务站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推广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让农民购买生活生产物资之余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基础金融服務。2)提高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密度。加强农业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了解参保农业险的必要性。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加强保险业务推广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保热情。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农村保险业的监管,加大管理力度,简化投保过程,让有保险赔付需求的农民能够快速得到相应的补偿。加强不同保险公司间的合作,提升保险行业的整体口碑,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加强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

4.2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1)明确财政支农的方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充分把握重庆经济发展实际,围绕其产业布局和特色农业,明确财政支农投向和投量,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投放力度,立足三农的服务定位,围绕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重点产业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需求,提升对国家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2)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培养需求主体契约意识。相关部门应广泛开展农村地区的信用评级活动,使广大农民和中小微农业企业能够潜移默化地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支持农村地区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促进农村征信的有效推进,减少借贷相关主体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贷风险。健全农村信用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在信用违约方面,加大对相关失信主体的惩戒,提高其违约成本,培养需求主体的契约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4.3  创新农村金融保险产品

1)开发涉农高保障产品。相关保险机构应积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足其高保障需求,开发具有保障范围广、保险金额高的农业保险产品,同时还应积极开展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保险+附加保险”,以满足不同新型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2)探索开发多样化农业保险创新产品。在价格类试点方面,应持续推进价格指数保险的相关工作,特别是粮油和重要农产品,以及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相关品种。在收入类试点方面,可选取水稻、茶叶、柑橘等开展相关的收入保险试点。同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等金融工具联动,探索保险+期货+银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仓储质押财产保险+银行等创新性产品。3)扩展农业保险功能。积极开展“保险+期货”,通过保险和期货两类工具的结合,达到转移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目的;推行“保险+担保”,通过担保分担项目风险,支农方式更灵活、流程更便捷,进一步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推进“保险+信贷”试点,通过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保证保险等方式,实现多方风险共担,以财政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发展,切实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4.4  有效探索抵押担保模式

1)探索“四权”抵押模式。充分发挥重庆农业资源、资产、权益等要素丰富多样的优势,创新抵押模式,有效拓宽农业贷款抵押范围[2]。2)创新农业担保形式。应发挥农业担保为新农主体“增信”、为金融机构“减损”的功能,不断做大政策性农业担保规模。市级主管部门应鼓励组织引导市级农担公司结合自身实际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密切合作,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专项系列担保产品和信贷产品,进一步缓解重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市级农担公司应聚焦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创新柠檬产业、荣昌猪产业、三峡柑橘产业、长江上游榨菜产业等细分领域专项产品,切实提高第二产业服务占比及农业担保支农精准度。探索“保单质押+农业信贷担保”等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担保+保险”农业风险组合管理。

4.5  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1)转变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偏好。当前重庆农业产业早已不是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形式,分为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产业阶段。商业银行可介入的环节也逐渐趋于多元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农业生产前端。结合重庆产业链及区位发展优势,围绕生猪、花椒、中药材、榨菜、鸡蛋、柑橘等特色产业以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完善基于产业链金融的金融服务模式。商业银行需要从观念上改变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提高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议价能力。从政府层面看,应通过财政支农、税收优惠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吸引农村人才回流,消除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有效扭转金融资源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从需求主体层面看,应积极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抵御市场风险。同时,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在联农带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索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融资的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金融机构等的议价能力,倒逼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创新性贷款产品。3)提升金融資源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金融发展离不开实体产业,离开了实体产业的支持,金融就像是“空中楼阁”。目前,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突出,服务对象、产品和模式较为雷同,因此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应该注重不同产业发展的特殊性。例如针对农业产业生产周期较长、具有季节性、时段性的特性,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农业产业的发展周期,设计开发一系列融资贷款期限长的金融产品,加强融资期限与农业项目回收期的匹配性。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151号)[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1):38-42.

[2]  郭永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破解农业融资困境——黑龙江克山县农村金融改革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2017(3):42-44.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担保保险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浅谈不婚主义下保险“受益人”的指定问题
关于福山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