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地方国际传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30 10:48徐小丹
对外传播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特色

【内容提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要求,面对当前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地方国际传播工作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政治站位、讲究方式方法,讲好各地发展故事,向世界展现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不断推动国际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地方国际传播 中国故事 议题设置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推动国际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一环,地方国际传播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强化使命担当、开拓进取,争取新的成绩。

一、增强做好地方国际传播的使命感责任感

地方国际传播的意义,在于把握形势、厘清任务,服务国家大局、推动地方发展。做好地方国际传播工作,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帮助推动实际工作、解决具体困难。

(一)地方国际传播是国家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媒体传播的加快推进,内外宣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既内外有别,又内外一体。国内发生的事情,下一刻可能就会被国外媒体报道,引发国际关注,可能促进我们的工作,也可能成为负面国际舆情,倒灌国内。国际传播中鲜活故事和理论创新有不少来自于地方实践,讲好一个县、市、省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本地篇章,就能使地方国际传播有更高层面的含义。开展地方国际传播工作,要把镜头聚焦一线基层,笔触对准人民群众,把不同地方切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讲好,把各地民众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动人经历与感人事迹讲好。

(二)地方国际传播是推动区域对外合作的重要引擎

伴随“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外界对中国内地信息需求日益增多,做好地方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证明,地方国际传播做得好,本地区的国际交往合作往往会有很大提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也会更加有力。

做好地方国际传播为地方发展赋能助力。在一个省份,每个市、县区乃至乡镇、村居,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地方的国际传播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和生动的中国故事。

二、以讲好地方发展故事为依托,展现新时代中国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地方国际传播、讲好地方发展故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中国日报》近年地方新闻报道被外媒外电转引及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表现来看,国外受众关注点涵盖各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科技、奇人异事、美图美景等方方面面。比如近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图文报道《大自然美的留痕,奇妙的黄河“沙画”》海外传播量80万人次;《福建最小胎龄“双胎巴掌宝宝”闯过层层生死关,平安回家》海外传播量105万人次。

从近两年的外电转引数据来看,地方新闻报道中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约占总量的一半;其次是社会新闻类,约占总量的30%;其他依次是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社会消息、考古历史等话题。不同区域、各个城市的侧重也不同,对北京市关注最多的主题是其政治中心、国际交流;对上海市最关注的主题是其金融、创新和旅游;对云南省最关注的是野生动物和保护;各地的特色产业,比如宁夏葡萄酒也有较大国际关注度。

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数据来看,对地方报道关注最大的有四类:一是突发新闻,比如云南大象北迁,其背后是对中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关注;二是特殊的重大地方政策,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的入境航班管理;三是平凡人的英雄故事,比如普通人冲进火场拽出煤气罐;四是各地特色内容,如四川熊猫、山西花馍等。

结合《中国日报》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开展地方国际传播,有如下建议。

(一)把握外部需求热点

1.发现热点

热点,我们通常理解为一段时期内发生的关注度高的事件。抓住热点,往往能迅速出圈。短期热点要求实效性和准确性,第一时间拿到信息和素材,第一时间发送落地,有当事人或官方的表态、数据做支撑。长期热点需要在大量报道及本地区的特色中寻找规律,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视角,加上独特的对外解读,根据不同传播平台特点推出合适的产品形式。

2020年初以来,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包括疫情防控措施、收治诊疗方案、国际援助、疫苗开发进展、核酸检测等等。如:2020年3月21日的报道“Beijing diverting flights to fight virus”(《北京收紧疫情防控措施,入境航班改航》),囊括了疫情热点、实时信息、城市影响力等多个因素,一周内被美国广播公司等外媒转引566次。在当时的背景下,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关键词在国际上关注度长期走高。2020年10月21日的浙江电商产业报道“Short clips increasingly becoming powerhouse in growing retail space”(《实探淘宝直播的半壁江山——杭州九堡电商直播》)一周内被外媒转引151次。

2.跟進热点

外媒炒作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可以为我所用,有针对性地进行国际传播,对于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地方形象有很大帮助。比如美西方大肆炒作新疆棉花、污蔑中国人权问题,《中国日报》主动反击,组织新媒体力量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反制英国广播公司(BBC)“滤镜化”报道。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与西方争夺话语权的硬仗只会越打越多,如果地方能够在此过程中参与国家战略大局,不仅能够有力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更能够有效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知名度。

除了这些针锋相对的选题,也有一些轻松的社会民生话题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引起关注,跟进报道同样可以扩大传播。2021年5月,关注到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有多名登山者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了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详细介绍了经由西藏的珠峰登山活动的最新进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体现了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及时回应了国际关切,文章“Tibet kicks off spring climbing season with COVID precautions”(《2021年珠峰登山季采取最严格防疫》)被外媒转引13次,其中美联社全文引用。

(二)主动设置议题

融通中外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议题设置中找准双方的公约数,把握好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把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与国外受众的表述习惯和接受心理结合起来,把我们想讲的与国际社会想听的结合起来。在对外表达上,既开放自信,大大方方地讲我们地方特色和发展成就,又客观平实,不回避一时一事的问题和矛盾;既坚持原则,始终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不随意跟风跟评或空刷流量,又谦逊谦和,在一个个精彩美好的地方故事中沉淀精神、积蓄力量。具体可做到三个有机结合。

1.将已有日程和外宣策划有机结合

围绕已有的年度常规活动或重要活动日程,比如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北京服贸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结合国外受众传播需求的“公约数”,主动提前做好策划,做好活动预热、动态跟进及后续报道。

2021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中国日报》采编团队提前策划,从常规活动中,另辟角度,相关报道引发热议和关注。推出“进博好物”系列报道,刊发《聚“首”进博|新展商 新面孔 新期待》《最大最高最特别,进博会又双叒叕上新了!》等图文视频报道,以互联网用户喜爱的“有图有真相”的方式生动介绍“新”“奇”“特”的“进博好物”,充分展现进博会特色与风采,海内外传播量超100万人次。发挥英文直播特色,推出英文特色直播《中国日报记者带你体验进博会的艺术范》《冰雪嘉年华中国日报资深记者在线滑冰》,为全球网友展示一个“新鲜”的进博会,全球观看量超100万人次。

一些日常报道也可以提前规划,在多平台呈现。比如福建记者站提前收到福建省高级法院即将对“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进行二审宣判的通知,通过跨部门合作,在报纸头版和《中国日报》双语新闻账号上同时刊发稿件,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

2.将主题报道与当地实践有机结合

围绕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组织重大主题报道,在国际平台上进行对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开展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报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围绕这些主题,需要深入各地基层一线采访,全方位多角度对外展示好各地区各领域发展成就。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日报》为各个省区市制作了精美的四联版,展示各地取得的成就、红色记忆及时代发展新趋势,同时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细节展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设计上更是融合当地特色红色建筑及地标建筑,用跨版设计呈现地方特色,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中国日报》深入研究不同省份的特点,寻找最具代表性的对外报道角度。比如针对湖北省,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报道,选择的是汉正街这个点,从“郑举选”这个被称为“盲侠”的标志性人物切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成就报道湖北篇,聚焦以光谷为代表的湖北高新产业,以及长江大保护。建党百年的四联版中,选择切入的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题。

3.将特色特点和国际传播有机结合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独特之处,根据海外社交媒體平台受众兴趣推出各地的美图美景、暖心故事、特色文化、科技创新等,都有可能成为“爆款”。一是地方特色风光,比如宁夏的星空、东北的雪,四川的熊猫、青海的鸟,这些美景可以是组图、动图、短视频;二是地方特色文化,以及百姓流露出的幸福感,比如云南的泼水节、陕西的兵马俑、贵州的少数民族、广西的螺蛳粉等等;三是展现不同精神风貌的人物,比如老人勇于尝鲜、追求新生活,消防员、军人等群体舍己为人的行为,技艺超群的工匠打造精巧手工艺品等等。

为此,《中国日报》积极推进融合创新,为地方的好故事搭建更多平台,比如正在进行的“Claims to Fame神奇的中国县城”“How-to China 问道中国”栏目,用鲜活的地方特色故事讲述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系列短视频聚焦“中国最大的假发出口地”河南许昌、“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螺蛳粉的起源地”广西柳州等地,以外籍记者出镜的形式生动讲述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故事。

徐小丹系中国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第1版。

②同①。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特色
三年变化,看消博会越来越“火”
特色种植促增收
漫画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