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情感与现实的折磨

2022-05-30 10:48钮灵芝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10期

钮灵芝

摘 要 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一种抒情的基调,由“我”来向读者讲述了母亲的一段理想而压抑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记录了作者和母亲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特别是母亲 “钟雨”和“老干部”之间那场望不可及的爱情故事,母亲为了这场望不可及的爱情备受了心灵的折磨。小说弘扬的婚姻是以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为前提,以真爱为基础的。小说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反映出特殊历史时期女性婚恋观的转折、爱情理想的产生和压抑、现实对爱情的折磨。

关键词 《爱,是不能忘记的》 认识价值 婚恋观转折 爱情理想 压抑折磨

张洁在《爱,是不能忘记的》这部小说中以一种抒情的基调,由“我”向读者讲述了母亲的一段理想而压抑的爱情故事。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的描述,没有详细叙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没有涉及人物的社会活动和工作状况,甚至连男主人公的名字都没有很多的提及。整篇小说通过“我”对母亲往事的片段式回忆来展示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以抒情式的议论表达出作者对爱情、婚姻和道德的人生感悟。这部小说记录了作者和母亲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特别是母亲“钟雨”和“老干部”之间那场望不可及的爱情故事。母亲为了这场望不可及的爱情备受了心灵的折磨。整部小说弘扬的婚姻是以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为前提,以真爱为基础的。这部小说发表于1979年,这一年正是我国面临思想大解放的探讨时期,所以在发表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力地推动了作家和读者从婚姻伦理的角度反思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婚恋观念所形成的的女性意识;反思女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能够从内心生发出冲破传统道德的束缚、直面内心向往爱情的勇气;反思了社会中人情淡薄、艰难现实和爱情理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带领学生再来重读这本书,会发现小说中不仅有女主人公钟雨笔下透露出的关于爱情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有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思想的反映,映射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一、创作背景:女性婚恋观的转折

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探讨的永恒话题,在众多女性作家的笔下尤为突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以清新的笔调描述了主人公一生对真爱的向往,却因受到社会和道德谴责最终求而不得的悲惨爱情故事。小说将钟雨在自身情感压抑和苦难现实生活折磨的双重压力下的复杂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篇小说发表的1979年正直党中央拨乱反正、作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的时期,人民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受到政策的影响得以解放,社会开始关注个体内心世界的需求,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在当时的父权社会中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女性的尊严也得到社会的重视。在这个时期小说中钟雨的矛盾心理虽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但是渐渐地滋生出了新时期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女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恰好是时代的写照,钟雨对精神和爱情的追求开启了新时期女性世界的先河。

这篇爱情小说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我”的爱情。对于这一段爱情,作者抱有抗拒的态度。“我”在小说中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社会的文艺女青年,一个是作为母亲的女儿,女儿身份还是小说的叙事主体。小说中“我”母亲的两段爱情故事都是通过“我”的笔端写出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母亲这两段感情是间接地被“我”站在“审视”的立场上进行评判的。首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1979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政府也在大力倡导妇女解放运动,但是女性在这个时期仅仅是翻了身,但没有真正地翻了“心”。这就导致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行动和婚姻还会受到当时主流思潮的制约,特别是女性的爱情婚姻与事业相比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解了女性这种“被审视”的社会地位之后,就会体会到“我”之所以逃避婚姻,却又在犹豫中的两难处境。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三十多岁的大龄知识女性,如果社会的话语权是平等的,“我”还需要扮演社会主流思想所要求的角色却又在反思中作灵魂挣扎吗?文中的“我”在爱情上的进退两难处境完全是由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在身份的前卫性和思想的反叛性上的弱势和妥协,制约了“我”的情感世界,更束缚了“我”的思想。其次从故事发生的时间上看,1979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一些文学评论者把“我”当作新时代女性去分析,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新时代女性应该界定在“新”上,着重体现在翻“心”,而不仅仅是翻“身”。虽然“我”身上有新时代女性的影子,但是不能把“新女性”的标签贴在“我”身上。这可以从小说中的一个细节看得出来:

“我真想大声疾呼地说:别管人家的闲事把,让我……一种表现!”

这是“我”的一段内心独白。从“真想”中可以看出“我”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这么大声呼喊的,这是当时一位文艺女青年发自内心的呼喊,但是没有办法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呼喊,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主流文化形态是不允许的,所以“我”只能这样想,這显然是女性意识初步觉醒后依然有心理包袱的自然流露。

二、爱情理想的产生和压抑

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描写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精神追求和传统婚姻道德束缚之间的矛盾冲突。故事的本身是简单的,但是作者却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语言把一个发人深省的爱情悲剧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部小说饱含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充满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真情向往,以浪漫感伤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爱情故事,女作家钟雨和老干部之间的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他们连手都没有拉过,但是却在彼此的精神世界里终生相思。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和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相违背。“为了不伤害另一个人”,他们两个当事人苦苦地压抑着自己内心的真情。

作家张洁和女主人公钟雨是两个理想主义者。张洁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了心理描写,以此来凸显钟雨的内心情感世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钟雨的精神世界。她经历如此婚姻,也曾害羞地承认自己因为追求那些肤浅的东西而结婚。但是后来因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她离开自己的丈夫,到中年的时候,遇到了那位心目中的他,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了不违背当时的社会道德,他们两人默默地约定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情感,去慢慢接受世俗的束缚。在故事的叙述上,作者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以一名女儿的视角去写母亲的爱情故事。这里的视角不仅仅是女儿的眼睛所见到的,也不是母亲简单地对自己感情生活的回忆,而是作者实现了两者的巧妙融合。女儿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婚姻的难题,自己该不该和适合自己结婚的人结婚?在母亲的爱情中女儿在不断找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爱情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同时在作者的内心又埋藏了一个隐性的问题:女儿珊珊对爱情的理想追求到底在哪里?这样以来,在小说中就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角色形象。“我”说自己目前只能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在整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贯穿起了两代女性的爱情追求,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深层次思考:作者张洁和这两个理想主义者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虽然读者都知道小说中的“我”并不真正等同于作者本人,但是作品中必然包含了作者的一些情感体验。作者在整部小说中表达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呐喊,写出了“我”与母亲在经历、个性上的相同之处,这都让读者有理由相信,母亲钟雨就是作者本人的画像,在本质上两人是情感相通的。事实上,钟雨的爱情在当时受到了作者本人的赞扬。读者能够看到,钟雨、珊珊所追求的,正是作者本身所向往的。而巧合的是,两个人在当时的社会谴责和评价下所称道的压力却是很大的。同样对爱情的理想在三代女性身上能够同时展现,她们都受到了同样的痛苦和压抑。她们其实都是痛苦的理想主义者,是同一精神的化身。在整部小说中,珊珊和母亲有着很大相似之处,两人虽然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是却承受着同样的道德束缚。

在整部小说中,作者高度评价和肯定了男主人公“老干部”和女主人公“钟雨”为了尊重社会道德而不去“伤害另一个人”的伟大,两个人因此割舍了属于自己爱情,却获得了至死不渝的真爱。他们对于情感的克制和压抑是作者赞成的,不然就不会理解两人没有冲破道德的束缚而结合。甚至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足24小时,连手都没有握过。珊珊为了母亲永恒的爱情而哭泣,就可以看出珊珊开始冲破压抑的思想潮流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者表达了内心隐藏的矛盾:虽然赞美这样压抑的爱情,但是却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爱情故事发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是因为道德的枷锁阻挡了爱情的进程。在传统道德的观念中,“老干部”这种“患难夫妻”是被时代所歌颂的,作者对这一点可能不是很理解,甚至把这两者的矛盾对立面合理化了,这正好展现了作者的一种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包含着很多的合理因素,在道德的范围内同样也存在很多的合理因素。钟雨不可能冲破这种道德的合理因素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这就造成了小说中爱情理想的产生和现实情感的压抑的矛盾冲突。

三、现实对爱情的折磨

在现实生活中,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最后成了海市蜃楼,化为了泡影。在痛苦的折磨下,钟雨渴望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心愿始终未能实现。《爱,是不能忘记的》这篇小说是张洁对爱情理想的精神宣言。在20世纪开始以“人”的问题主导社会潮流的大环境下,人们关注的重点开始转移到传统道德制度的影响到男女爱情的追求上。事实上,钟雨和“老干部”的爱情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法律的限制和婚姻的范围,也超出了传统道德和文化的限制,甚至超出了生命肉体的限制。这可以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境界。如果这样来表达这个故事,可以说这是一个天堂的故事。但是,读者从钟雨和“老干部”的爱情本身来看,他们的婚姻和爱情是一个悲剧。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心理认知和旧社会的道德束缚。对于主人公的心理认知而言,表现为钟雨缺少对婚姻的清晰认识,钟雨在很小的时候就糊里糊涂的嫁给了一个花花公子,并为其生了孩子,因为这也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所以最后的结局是没有结果的。对此,钟雨有着深深的感悟,钟雨通过自身的感情悲剧向人们再次证明缺少成熟和清晰的婚姻是导致悲剧情感的一个关键原因。从“老干部”的心理角度分析,不論是钟雨还是“老干部”都把婚姻当作一种慈善去做。“老干部”是一位为国家和民族大义而坚守爱情的忠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出于道义、责任和对死者的感情,毫不犹豫地娶了一个为了掩护自己而牺牲的工人的女儿为妻子。但是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他们因为精神上的不同和距离而不能产生共同语言,但是“老干部”却满足于这样一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当他与钟雨产生感情的时候,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在一切已经不能改变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家庭,所以他的爱情只能停留在精神这一层面上,这也是钟雨悲剧爱情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之间除了个人心理原因之外,还有道德的束缚。传统的封建礼教是把婚姻作为传宗接代的一种方式,并没有明确爱情的价值。这就导致在旧社会产生了很多的“爱情悲剧”。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只承认没有爱情的婚姻,不承认没有婚姻的爱情,所以他们之间爱情遭到现实的折磨便是无法避免的。

总之,《爱,是不能忘记的》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部探讨爱情婚姻的小说,对中国女性从翻“身”到翻“心”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小说不但为读者展现了钟雨和“老干部”之间爱情的纯洁和美丽,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悟到了现实情感的憋屈和压抑。这正是作者呈现的对美好爱情之恋的一种时代颂歌。

[作者通联:浙江宁波滨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