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2022-05-30 10:48黄明宽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语文

黄明宽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全社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也逐渐变高。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有效结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较高的提升,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理解,使得学生语文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07

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当前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充分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进一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低沉

受到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有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快速地转换自身的教学思路,只是将课文涉及的重点字词、词汇、句式以及文章内容等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长期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加入学习,甚至产生一些消极、抵触的情绪。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无法充分地带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始终专注于学习。除此之外,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下,课堂也缺乏互动性,教师不清楚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也不乐于提出自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得不到提升。

2.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述时,没有重视起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渗透,没有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较低,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的文化,进而无法以积极、主动地态度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则是充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阵地。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对于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和见解较幼稚,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欲望,思维发展活跃,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讲解时有意识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授,能够有效地促进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另外,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具有一定的德育优势,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得学生愿意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促进语文学科发挥文化教育使命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在进行语文课堂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地、深入地去探索更多的语文知识,知道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也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在现今的语文课本中,其中也涉及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其中有古诗词、文言文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地带动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全面地掌握以及积极地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融合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将语文学科中的文化传承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3.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了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将其充分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储备量的提升。从语文学科方面来看,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其中也涉及很多要素,所以学生如需要广泛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及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以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比较高,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将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小学生会受到一定不良的影响,不能够准确地辨别是非、善惡、真假、好坏。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充分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传统文化传承者。

三、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

教材是各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知识。因此,为了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并及时地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另外,这样的方式,也使得语文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课堂变得更加有意思,吸引学生主动地加入语文学习。

例如,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虽然很多学生通过文章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情况,但是不太了解圆明园存世时的辉煌壮丽。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前上网下载圆明园复原纪录片,并在课堂上将其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壮观的景象,并通过圆明园复原的视频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文化。教师再展示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成就,从而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又例如,在《悯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反映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的资料进行展示,然后可播放一些现实中农民伯伯下地耕种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种粮食的辛苦,明白自己所吃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用自己辛苦的汗水所换来的,进而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以此渗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小学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也能够接触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因此,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层地感知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存在及重要性,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也要充分地结合生活,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学习,积极地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大大地强化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将“以生为本”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核心,认真、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认真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看法和联想,并适当地对学生的表现、发表的想法进行正确的评价,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例如,春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在不同的地区,人们过节日的形式、风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开展《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一遍文章,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点,画出描述北京人过春节的句子,了解在北京过春节时有哪些风俗。然后,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视频进一步地感受过春节的氛围,体会到节日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问一问学生自己的家乡有什么不同的风俗,让学生回想自己过春节时都做了什么事情,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知识储备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开展比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作家所创作的,其中也蕴含着深意。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前经过互联网,搜寻古诗词创作的文化背景等,利用古诗词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古诗词都是围绕某个相同的主题,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上网搜寻一些相关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古诗词比拼赛,让学生了解和记忆更多的古诗词。教师也要充分地利用好社交网络平台,将班级中的学生拉入语文学习交流群中,可以将一些在网上看到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发送到群中,供学生观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進行《出塞》的教学过程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先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以“边塞风光”为主题,让学生在网上多查询、记录一些相关的古诗词,并在课堂上组织开展诗词比拼,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古诗词,在古诗词搜集以及比赛的过程中,也能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教师还要让学生在网上查询《出塞》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刻地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再结合着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和思考古诗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感。

4.进行课堂延伸,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授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以及教材,教师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并充分地利用课外资源进行延伸,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地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地带动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自主性。另外,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喜爱语文学习,自主地加入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究中。实践活动以小学生为中心,也符合当前“以生为本”这一先进的理念要求,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思考传统文化内容,达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这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都起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一个“课前五分钟”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课下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方式,搜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及资料,如中国饮食文化等。学生先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型,教师再结合着学生所讲述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和总结。又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开设一个传统文化墙板块,并及时安排班级内的学生更新其中的内容,在班级中构建浓厚、和谐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并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向学生推荐一些含有传统文化知识的课外阅读书籍,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归纳传统文化知识,思考其中的意义。教师还可以组织手抄报活动,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制作,将内容较好的手抄报张贴到文化墙中,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使得学生在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加入语文各项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语文学习保持较为长久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以“书法”“刺绣”“剪纸”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内容为主题,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从而充分地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又或者,在中秋节前后,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文化”这一主题组织举办“诗词大会”,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使得学生的诗词积累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也能够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以及搜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依据中秋节的风俗、开展“做月饼”“赏月”等实践活动,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融入其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记忆会更加深刻。在这些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以此为题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将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以及自身的感悟写下来,并和其他学生共同探究和讨论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一定的课外活动,带领着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地转换教学思路,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文化积累量;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娟《读中感悟,弘扬传统文化——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读与写》2021年第9期。

[2] 张鹏军《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词——谈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3期。

[3] 鲁兆周《语文课堂唱响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学为例》,《江西教育》2021年第14期。

[4] 张晓媛《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语文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