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彬彬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上次月考成绩惨不忍睹。高考日益临近,我最近焦虑到失眠,常常到凌晨两三点都睡不着。白天上课忍不住打瞌睡,作业又不会做。晚上想到这些,就更睡不着了……”高三学生小佳顶着两个老远就能看到的黑眼圈,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诉说着失眠的痛苦与无奈。高考、中考、期末、期中考试等大型考试临近之际,寻求学校心理老师帮助解决失眠问题的学生会大幅增加。
学生因考前焦虑,受到睡眠问题困扰,要怎么解决呢?
其实“睡不好”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中国睡眠研究会在《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里提到“目前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不完全调查报告显示,有73%的受访者遭受过睡眠方面的问题,而采取措施后睡眠困扰得以改善的人数不到10%。这些调查数据都说明睡眠问题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以及解决难度大等特点。
在讨论如何解决睡眠问题之前,我们先开宗明义,到底什么是睡眠问题?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尽相同的观点,我们可以从“睡不好”的核心特征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来理解“睡眠问题”这个概念:实际的睡眠模式与理想的睡眠状态出现较大差异,且因此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具体而言,睡眠问题可能会有以下表现:睡眠时长短,入睡困难,夜间早醒或易醒,疼痛不适,感觉困倦或精力不足等。睡眠问题不仅会引发负面情绪,更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学习、记忆、思维等也会受到睡眠质量的影响。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熬夜定义为2A类致癌因素。
因考试压力引发睡眠问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白天学习的效率,从而压力增大,睡眠问题愈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这些睡不好的学生走出循环呢?
针对考试来临就会睡不好的同学,最根本的方法是解决引发睡眠问题的源头。怎样找到问题的源头呢?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并不难,因为这个源头可能早就出现了。但如果你对此不甚明晰,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思路:找到那个睡不好能给你带来的好处。比如我们开篇提到的小佳的案例,经过心理咨询,我发现:她虽然很想提升成绩,但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从来没有认真分析过自己的试卷和错题,她不愿意面对考试。而失眠正好为她逃避学习找到了理由——考试考不好,都是失眠造成的,睡不好实在是没有精力投入学习。
请各位同学扪心自问:失眠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引起父母的关注、掩饰自己的某些弱点、还是逃避某种情境呢?实际上,因考试而失眠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业抱有目标和期望,自身具有学习动力,只是对学习也存在恐惧情绪。
找到引发睡眠问题的根源后,不妨放飞你的想象:针对问题源头,你最害怕出现的是什么场景?比如小佳害怕付出了努力,成绩却毫无起色,最终取得一个并不满意的高考成绩。你害怕的又是什么呢?梦想的破灭,父母失望的目光,还是同学的嘲笑呢?
接下来,请你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出现你最害怕的场景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了避免这种场景的出现,你此刻可以做一些什么呢?如果这种场景出现了,你可以做一些什么让自己更舒服呢?你还可以想一想,身边有没有你特别欣赏的人,比如睡眠状态极佳或者考试心态很好的同学,他们会怎么做呢?
这些设想的做法,希望你逐步细化,细化到你能立即去执行最好。对于小佳来说,她只要愿意去面对考完的试卷,把错题再看一遍,把不会做的题目弄懂,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小佳就可以用行动告诉自己:每次考试都让我解决了很多错题,我掌握的知识在增加,那么下一次考试、高考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她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她面对考试增添一分信心。
无论是在深挖睡眠问题源头,还是纠正错误观念、改变学习行为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负面情绪。我也鼓励同学们在感到难受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地宣泄这些负面情绪,可以是躲在房间里大哭一场,可以是与好朋友倾诉一番,也可以是其他让你感觉到轻松愉悦的活动。
上述建议都是针对引发睡眠问题的根源,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变自身的行为,抒发内心的情绪,从而改善睡眠问题。除了内部原因,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帮助养成更健康的睡眠习惯。
有助于入睡的环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安、凉、简、暗,也被称为“山洞原则”。
“安”指的是安全安静的环境,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播放雨声、流水、海浪等白噪音;“凉”指的是避免闷热;“简”指的是卧室要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设施;“暗”指的是光线刺激不能太强。
除此之外,還可以尝试与总结有利于睡眠的行为习惯,并建立一致的睡前仪式,比如有人习惯睡前泡脚,那么当你泡脚的时候,就是在向大脑发出 “该睡觉了”的信号。饮食、运动等也与睡眠有关,比如避免睡前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平时定期进行锻炼等,也都有利于睡眠。如果睡眠问题持续超过四周时间,且经过两周的调整依然无法缓解,那你可能就要前往医院的睡眠障碍门诊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了。
考前睡不好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解决睡眠问题的方法却有很多。愿渴望进入梦乡的你,能够告别“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的状态,收获充足安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