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体记者
“我经常来这个园子里采摘枣子,一年要来好几次”“这里的枣子又香又脆,真好吃。”每到金秋时节,襄阳市樊城区枣园村里,总是聚满了前来采摘的游客。
漫步枣园村,枣树齐整而立,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枣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枝条,处处洋溢着喜人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枣园村党支部主打“大枣名片”,用“枣园甜枣”带动全村旅游产业布局,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建设美丽乡村,让枣树成为强村富民的“摇钱树”。
枣树寓意多子多孙多福。有史记载,枣园先辈们家家户户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枣树,枣园村也因此而得名。
“枣是我们建村的源头,更应该是我们致富的好帮手。”村党支部书记张辉说。村党支部深挖村史文化,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大枣产业。
村里筹建起“枣文化”长廊,党员周光元响应支部号召,主动将自家土地让出来。新建的“枣文化”长廊里,枣园村的种枣历史以图片加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现,熟悉的场景唤醒了乡民记忆。此外,村小广场上的“孝廉映荷”文化长廊、农户“小三园”外墙上的松鹤图、二十四孝图等墙绘成为点缀在村庄中的美景……
在文化浸润之下,村党支部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增收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枣产业。三組以前是林场,利用率不高。张辉和村“两委”号召村民流转土地,采取集中种植枣树的方式扩大规模。但流转土地不是个容易的事,有些村民并不支持,张辉便带着支部党员轮流上门劝说。为征得一户村民同意,张辉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同其谈了20多次心。最终,通过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土地流转事项顺利完成。
如今,村里在三组集中培育了150亩枣树种植基地。村民们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也种植上了35亩枣树,打造出名副其实的百亩生态枣林。目前,大枣亩产值高达4500斤,亩收益在1.5万元左右,为村民带来200多万元增收。
“村党支部不仅带领大家发展产业,还让我到镇农技中心学习枣树种植、深加工等技术,提高技能帮助增产增收,算下来今年能多20万元收入呢!”枣树种植大户唐勇高兴地说。
村党支部忙着打造甜蜜经济的同时,还着力盘活村级闲置资源,进一步延伸大枣产业链条。
村委会东侧的集体闲置土地上,几台机器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规划中2000多平方米的“枣园驿站”图景正逐步显现。“我们将围绕枣文化,打造集民宿、农家乐、展销馆于一体的‘枣园驿站。”张辉介绍道。
为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安心,枣园村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五化”生态村庄。
村党支部采取包组包户的方式,将党员干部都凝聚到村庄发展当中来。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全村拆除障碍房屋35户87间,拓宽道路1000平方米,硬化刷黑20公里通组通村路,实现进村柏油路、村组道路全硬化。
如今,在枣园村,处处都是美丽风景。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干净整洁的道路,让乡村街道焕新颜,全村绿化覆盖率高达60%。2021年,该村被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评为“2021年省级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