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场上的志愿军通信兵

2022-05-30 10:43司元
红岩春秋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上甘岭战役电话线黄继光

司元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山地防御战。经过43天艰苦残酷的战斗,志愿军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守住了阵地,毙伤敌军2.5万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

在这场战役中,通信兵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怕牺牲、认真钻研,以团结乐观的精神,保证战斗中通信基本畅通,各军兵种密切配合,使志愿军的战术能够得到执行。

构建完善通信网络

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通信兵力量较为薄弱,平均每个军的通信人员只占总人数的5%-6%。通信方式基本是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在此前战争中缴获的日美设备为主,由于年代久远,型号多且杂,通信质量得不到保证。战场上,上级经常与下级失去联络。彭德怀也曾因此陷入险境。1950年10月24日,彭德怀一行从大洞来到大榆洞。此时,他们与各军失去联系,而敌人就在离他们30多里远的温井地带。幸好118师及时赶到,才使他们脱离险境。

随着战争进程推进,志愿军的通信力量不断增强。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通信兵队伍得到充实,各军兵种、每个连队都有专门负责与上级联络的通信兵。通信方式也实现了多样化,以无线电通信为主,无线电和有线电通信相结合。通信设备的种类更丰富,包括电台、电话机、步话机等。

1952年4月,志愿军第15军接防五圣山后,在上甘岭阵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完善坑道防御体系,做到了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通信网络也随着坑道体系的建立而完善,每个连都有自己的步话机,并有专门的步话机员。

上甘岭战场上,无线电通信仍是志愿军的主要通信方式,在战场指挥和步炮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挥部将上甘岭阵地分成不同区域,每一区域都有自己的编号。当发现敌军正在集结或冲锋时,前线作战单位可以立即通过无线电与炮兵联络,为炮兵提供具体的方位信息,精准炮击敌人。

营、连以下部队装备的通信设备大多为步话机。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无线通信设备短缺,因此我国着手研制新型步话机。702型步话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款,通话更清晰,覆盖范围更广,更加轻便省电,为上甘岭战役中的通信联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战场上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众多,且敌军的通信设备数量远远多于我军,因此我军有时接收到的信息庞杂,需要准确分辨出敌我双方的信息。电台发报也经常受到信号干扰,需要找到合适的时机。此外,电台有时会出现故障,需要短时间内进行处理。通信兵们凭借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往往能够迅速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无线电通信较为方便,但信号也会延迟且容易受到干扰。此时,有线电通信就必不可少,而负责布设电话线及保障通话畅通的电话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军刚进驻五圣山时,电话兵缺少铺设电话线的经验,地上的電话线经常被敌人每日定时的炮击炸断。电话兵们在维修和铺设新电话线路的过程中,逐渐找到敌人炮击的规律,让电话线路避开炮击频繁的区域,尽量经过敌人炮击的死角,从而极大减少毁坏的频率。15军的电话兵在前沿阵地与各级指挥所之间铺设许多条电话线路,实现了前线和后方指挥之间的有线通信。

在通信网络得到完善的同时,通信保密工作也得到加强。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由于对通信工作准备不充分,出现了一些不重视通信保密的情况。此后,通信保密工作逐渐得到规范,全部采用密语通信,地面上铺设的电话线也做到不与敌方线路平行。

保证战役中通信畅通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后,向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上甘岭战役开始。

敌人火力异常凶猛,战役第一天,“联合国军”便向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及两个高地周围的阵地发射30余万发炮弹,志愿军的表面阵地变为一片焦土。尽管在战役前通信兵已经准备充分,尽可能缩短坑道外天线的长度,将电话线铺设在敌方炮击少的地方,但在炮火猛烈的轰击下,志愿军的天线和电话线仍时常被炸毁或炸断。

由于双方距离非常近,敌人为了让志愿军的无线电通信中断,便用许多电台来压制前线我军的信号。但是,志愿军的通信兵找到了应对办法。他们在坑道内把步话机来回变换位置,或者用不同的波段来迷惑敌人,趁着敌人麻痹大意或认为我军设备出故障时抓紧发报。

上甘岭战役能大量杀伤敌人,一半要归功于炮兵,而阵地上与炮兵间的及时通信,则是炮兵打得又快又准的保证。一线指挥员卢化仪曾回忆步话机员刘理贵如何巧妙地和炮兵恢复联系——他把天线绑在手榴弹的铁环上,让一名战友贴着胸墙扔出去,洞口外的敌人惊慌失措,他趁着天线在坑道外的有利条件联系上了炮兵。不一会儿,炮弹就在坑道口周围准确爆炸,战士们都高喊“打得好”。

为防止无线电通信中断,通信兵们主要用了两种办法。一是提前准备好备用天线。由于有无线电设备的坑道内一直有信号,很容易被敌人的飞机侦察到,从而成为敌机轰炸的重点。为了获得更好的信号,通信兵工作的位置大多在坑道口,向外伸出很短的天线,只要能保持联络就可以。即便这样,天线有时也会被敌机炸坏。因此,通信兵会提前准备好备用天线,如果没有则迅速找到铁丝来替代。二是掌握维修技术,设备出故障时及时维修。虽然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已经装备国产新型步话机,设备较刚入朝时有很大改善,但仍然有一定故障率,加之每天24小时工作,出故障也在所难免。但通信兵们通过向有经验的战友学习和自己摸索,在上甘岭战役之前便基本掌握了通信设备的维修技术,遇到自己难以修复的故障,也可以求助专门负责维修设备的通信兵。

上甘岭战役中,有线电通信的中断率更高,主要因为电话线路被炸毁。这时,通信兵要用最快速度找到被炸断的位置并将其接通。在夜间,通信兵一般会借助敌人照明弹的亮光快速将线头接好。他们坚信通信比生命更重要,一旦电话线被炸断,立马有人去维修,一旦抢修的战友倒下,立马有人顶上。接电话线是上甘岭战役中导致通信兵最大伤亡的任务之一。有时,电话线的缺口较长,没有足够的电话线,一些通信兵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临时电话线,来恢复通信。

在战役最艰苦的时期,坑道内水资源极度缺乏,而通信兵们需要时刻与上下级保持联络,每天的任务量是以往的数倍。尤其是步话机员,经常从早喊到晚,对水的需求尤其强烈。通信兵们在极度干渴时,经常会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能打出血来滋润喉咙。一旦坑道中出现一点点水,大多数人都会首先将水让给通信兵。但通信兵们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又常常把水让给坑道内的伤员。

即便通信兵尽最大努力保证通信畅通,但在上甘岭战役中,上下级依然时常失去联络。这时,通信兵便要穿过敌人10多公里的封锁线去传信。为了防止内容泄露,通信兵都不会随身携带信件,而是将内容牢牢记住。敌人的火力十分凶猛,一旦发现志愿军战士要穿越封锁线,炮弹、子弹就会像雨点一样打过来。大多数战士们机智幸运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也有许多战士牺牲在送信的路上。

一位志愿军老兵回忆穿过敌人封锁线去送信的场景,仍心有余悸:“我们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时,敌人的炮弹时常落在附近,为了躲避敌人的炮弹,我们只能连滚带爬地前进,经常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中。”

关键时刻不畏牺牲

在上甘岭战役中,不仅直接参战的将士勇猛顽强,通信兵们同样不畏牺牲,为战役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在执行接通电话线任务途中,左腿被炸断。他忍着剧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到电话线的断头处。当他用力想把两个断头接合时,发现还差1米多的距离,而随身携带的整整一大卷电话线已经用完。为了尽快恢复通信,他用嘴和一只手连通了两边的线头,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体经过,为部队赢得了宝贵的三分钟通话时间,使得副团长能够及时向各营下达反击的命令,自己壮烈牺牲。这一壮举感染了所有人,他也荣立特等功。

黄继光是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的一名通信员。1952年10月19日傍晚5点,45师反击已经被美军占领的597.9高地表面阵地,黄继光所在的2营担负着沿西北侧山脊向主峰攻击的任务。在攻击中,我军遭受敌人火力压制,损失惨重。危急时刻,黄继光向参谋长主动请缨,和战友吴三羊、肖登良一起去炸掉敌人的火力点。过程很不顺利,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地,黄继光也多次昏迷。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敌人的火力点又喷出火舌,战友们被压制在山坡上。这时,黄继光奋力朝敌人的火力点扑过去,堵住敌人的枪口,用生命为反攻部队赢得了时间。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15军中另一名通信员胡照春是一位抢水英雄。在上甘岭战役最困难的阶段,坑道内物资极其缺乏,战士们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坑道外不远处就有水坑,但被敌人用严密的火力封锁。胡照春为了坑道内的战友能喝上水,机智地找到了避开敌人封锁的方法,在五天时间内一共背回120壶水,荣立特等功。

除了广为人知的英雄,上甘岭战役中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坚守岗位。45师侦察科一名参谋有过硬的侦听和翻译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翻译敌人的通信。在战役中,他眼睛发炎流脓,但坚持不下火線,破译了敌人大量的通信内容。

战役中,抢修电话线和送信都是特别危险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牺牲。一名老兵回忆,在前线和指挥部之间,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按时送信。阵地上炮火连天时,战士们可以进坑道内躲避,但送信的通信兵却不能。此外,志愿军的电台是敌军轰炸的重点目标,许多围绕电台工作的通信兵因敌机轰炸和敌人炮击而牺牲,45师师部仅一部电台就先后有六名战士牺牲。

打不垮的通信兵,炸不断的指挥线。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通信兵为联系前线和后方、保障通信基本顺畅、及时传达战场情况和上级命令发挥了巨大作用。

编辑/王尧

猜你喜欢
上甘岭战役电话线黄继光
让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的上甘岭战役
动作中的爱国精神
绿色的电话线
致敬英雄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复盘
绿色的电话线
绿色的电话线
苏联英雄“青年近卫军”在中国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绿色的电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