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中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和做法,其中昆明海关实施的“互联网+边民互市”工作名列其中。据悉这项工作受到肯定,是由于该创新举措加快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河口口岸边民互市的电子化发展,促进了外贸发展的保稳提质,提振了边贸发展的信心。
边境贸易发展是推动中国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对外开放、兴边富民的重要抓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将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带动跨境经贸区建设投资,进一步密切中国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及人文往来。虽然边境贸易在总体贸易中的体量占比相对有限,但对于发展国际关系、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国务院《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而边民互市就是兴边富民的重要举措之一。自1984年,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布《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对边民互市贸易作出限额规定以来,经过38年的发展完善,从原始的“现货——现钱”交易模式,走上了如今全电子化边民互市跨境结算道路。
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能够让边民互市走上电子化,除了相关政策的指导,离不开金融人打通资金贸易环节的努力。
红河片区边民互市极具发展潜力
2019年成立的红河片区,作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名城——河口县境内,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实施范围主要包括河口县主城区,涵盖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面积4.02平方公里)、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一类口岸2个(铁路、公路)。
红河片区处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且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山水相连、隔河相望,是唯一一个与邻国省会城市相连的边境口岸,更是中越边境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通关最便利的陆路口岸之一。当地边民互市贸易经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2019年时,河口县边民互市交易额便超过61亿元人民币,互市交易量达105.5万吨,参与交易人数达78.5万人次。
面对如此蓬勃发展的边民市场,保障其中的资金运行稳健,对有效促进边贸发展至关重要。
边民互市亟待金融监管
彼时的河口口岸地区边民互市贸易,虽然发展迅猛,但却暗藏着错综复杂的金融风险。过往的口岸银行无法通过电子口岸、海关网站等渠道核实业务真实性,边民所提供的业务基础资料难以对贸易背景真实性提供足够支撑。海关从监管的角度明确提出资金流先行的要求,与实际结算中银行按“展业三原则”需要通过海关单证等来核实贸易真实性的要求背离。而每个边民每天最高可带8000元货值的货物,加上河口口岸每日交易笔数约3000至4000笔,一般的银行机构难以有效满足相对零散的结算需求,金融服务效率不足。2019年时,通过银行渠道结算的河口县边民互市交易额占比仅为0.7%,边民互市贸易中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偏离,使河口口岸的贸易优势无法突破结算模式的桎梏,影响了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加大了跨境资金结算监管的难度。
且随着中越双边银行间合作不断深入,边民互市结算规范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河口口岸6家银行机构与越南老街省11家银行机构建立了双边本币结算合作关系,河口县6家外汇指定银行共开立境外银行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31户。在边民互市结算未形成闭环结算流程时,边民在每个环节均独立操作,银行难以进行贸易单证真实性审核,且到银行办理跨境贸易结算主动权在于边民,边民主动办理跨境贸易结算較少。在按照现行外汇及跨境人民币管理制度下,银行对货物贸易的跨境收支需要审核合同、发票、报关单等贸易背景真实性凭证,而边民互市贸易为“口头交易”,无合同、发票等贸易单据,口岸银行难以审核贸易真实性有效凭证,无法迅速完成结算笔数。再加上海关的边民贸易信息未共享,边民贸易真实性难以核实。不仅金融监管难度加大,也为“地摊银行”“地下钱庄”等非法边境问题的治理埋下了隐患。
发挥央行职能 提升跨境贸易支付结算服务
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自红河片区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以下简称“红河中支”)以“切口小、见效快、效果实”为导向,结合红河片区的建设要求和红河州口岸实际情况,通过分类施策、循序有效的工作措施,指导河口支行及下辖银行机构积极推进口岸地区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服务。
同时,将创新边民互市结算模式列为2020年红河中支重点工作,明确将创新边民互市结算新模式作为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红河中支相关工作队积极走访河口海关协商,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并与政府部门、银行机构、企业等参与各方的同向发力下,试行创新“互联网平台+海关+银行”的合作模式,推动采用边民互市的交易电子信息、银行支付信息、边民互市申报信息和通关物流信息等多方数据自动比对、相互印证,大大提高互市结算效率,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水平。
2020年4月29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边境贸易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红河中支与富滇银行、海关多次沟通,结合红河片区实际,推动政府、海关、银行实现数据联通,构建起海关“边民互市管理系统”与富滇银行的“跨境通”“综合运营平台”等系统互联互通新模式。该模式的建立,推动了互市贸易结算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的结合,确保互市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数据的唯一性,逐步统一边民互市货物流和资金流,为边民互市贸易结算规范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成立当日,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便成功为19名边民办理首批全电子化边民互市跨境结算业务,共计完成14.97万元的互市交易跨境结算。
这一结算“新模式”解决了资金流与货物流要互为前置和印证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互市贸易的真实性。属省内首次实现了边民互市业务跨境汇款、收款、账户管理、国际收支申报的“全流程、电子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自该模式于全省首次先后在河口、金水河口岸成功推动试行以来,截至9月末,红河州河口、金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电子化跨境结算服务试点,已累计结算资金334545.90万元,其中河口口岸银行线上渠道结算资金292030.43万元,金水河口岸银行线上渠道结算资金42515.47元。实现了货物流和资金流的规范化管理,助推了河口、金平地区“过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的新路径,加速了自贸试验区边民互市贸易的转型升级。
构建互市结算“新模式” 打通堵点
边民互市贸易新结算模式的核心是边民身份信息、互市贸易背景真实性以及资金结算信息之间的交互校验,并实现了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货物)在落地加工环节的有效对接。该模式首先通过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为中国边民开户并核实边民身份。然后在当地政府主导建设、海关监管的边民互市市场里,通过边民互市业务系统将与互市交易信息传至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业务系统,实现海关数据共享、贸易真实性的确认。再由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业务系统按照交易指令自动从边民账户扣款至其行内部过渡账户“边民互市资金挂账户”,待收到海关结关指令后,再将资金从“边民互市资金挂账户”结算至境外合作银行开立在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的同业账户,同时通知互市场、边民和海关。最后完成交易的跨境结算由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系统自动向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逐笔报送RCFE跨境人民币结算数据和国际收支数据。从而形成边民、货物、结算等多方数据的全流程自动交互和比对。
这一结算“新模式”解决了资金流与货物流要互为前置和印证的问题,攻克了海关与银行间数据真实性和一致性难以核实的难点,形成系统内部互通的闭环,依据系统自动化、批量化处理完成跨境结算及数据报送,有效提升了互市贸易的真实性。
目前,透过边民互市结算“新模式”下各系统间的全流程自动数据对比和批量业务处理,仅需半小时就能完成从边民互市申报到资金扣划、海关结关、跨境结算、国际收支申报等全环节。电子化“一站式”处理不仅极大缩减了银行结算的时间成本,而且提高了互市贸易效率,让边民仅需按相关规定在富滇银行办理开户,便可进行及时的账户免密自动扣划签约,在互市交易中无需持相关纸质单证到柜面办理结算,切实提升了边民结算的便利度。
不仅如此,在边民互市结算得到了规范管理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将互市贸易纳入银行结算渠道,确保了互市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数据的唯一性,有利于加强对“地摊银行”“地下钱庄”等非法边境问题的治理。对开展边境违法金融行为整治、持续压缩非法金融生存空间具有莫大的助益,能够从资金的流通环节守护好边境口岸的金融生态环境。
千方百计战疫情 多措并举护边贸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河口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抗击疫情任务艰巨,全员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各行业受到较大冲击,河口县边民互市结算电子化结算也不得不暂停办理。
为了稳定边民互市,保障金融稳定运行,与河口边民“心连心”的人行河口县支行(以下简称“河口县支行”)干部职工秉承金融为民的理念,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这群金融抗疫战士身穿志愿服,冲锋在抗疫一线,他们的身影穿梭在核酸检测、物资搬运、疫情防控宣传等志愿服务岗位之间,为责任片区内的广大群众提供测温、信息核查、理发、环境消杀等服务。这群身着防护服的“大白”,坚守国门点、值守卡点进行防控宣传、巡边值守,在寒来暑往、日夜交替中守护边民。仅2022年以来,河口县支行疫情防控党团员志愿服务队便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243人次。
同时,为尽快恢复受疫情影响的边民互市贸易,红河中支高位推动辖内支行走深、走实,为受疫情影响的边民特事特办。在此背景下,河口县支行夯实金融服务创新,加强与自贸区红河片区管委会、海关、银行的对接,推动召开边民互市复工复产线上会议,共商边民互市复工复产事宜。积极指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边民,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优先办理边民互市电子化跨境结算,不断优化边民互市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全面助力边民互市业务复工复产。
此外,受疫情影響,河口县多数参与互市的边民银行账户出现了开户后长期未使用、未签约结算、人员无法流动、无法办理银行业务等一系列问题,为确保边民互市电子化跨境结算的顺利进行,河口县支行指导富滇银行持续优化账户服务流程,通过线上视频核实身份、线下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为边民解决账户问题,截至目前,累计为230余名受疫情影响的边民办理了长期未用账户维护。同时,累计为840户边民办理了新开户及边民互市签约业务,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有效确保了边民互市电子化结算的有序开展,用金融的力量护航了边民互市贸易。
边民互市贸易极大地促进了边区经济发展,边民互市贸易作为边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沿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沿边百姓的增收、增产,满足了边民日常生活需要,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生活成本。通过边民互市贸易渠道的搭建,更是活跃了沿边经济,吸引了投资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扩大了边民就业范围,有效改善了边民的人居环境。且边民贸易的往来,增进与毗邻国家的友谊和互信,促进了边境稳定和睦邻合作,为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打下了基础。
所以,规范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建立长效化便捷、安全、稳定的跨境结算至关重要,金融在其中的稳定作用不言而喻。为此,红河中支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促进银、政、企多方合作,引导银行机构以跨境支付服务为主线,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加大探索,积极创新边境贸易结算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在红河州全电子化边民互市跨境结算业成功运行之后,将会“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模式有效推广创新成果的运用,积极将成功的经验在河口口岸地区银行业机构间以及全省边境地区进行推广复制,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自贸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如今,在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银行机构、企业等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红河州边民互市全电子化跨境结算经受了国内外疫情反复等严峻形势考验。并通过不断优化边民互市双边一级市场和国内二级市场交易流程,以其有序、高效的结算服务,为口岸边民互市复工复产、助企纾困及口岸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持,切实发挥了沿边金融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目标,对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打造金融业对外开放新局面作出了有力支撑。
稿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河口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