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与世界、确立价值观念、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性格和自信力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根源。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加强本民族优秀文化经典的学习,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的文化创新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增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结合的生动典范,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然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后,将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职业养成特点极为鲜明。为了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就需要通过一些公共课和必修课的开设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文化素养,以便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而在高职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表现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使得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念逐步确立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滋养,影响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具体而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轻视甚至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少学校将这门课程限于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理论的解释,完全不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似乎传统文化已成没有价值的过时物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偏重政治原理、社会主义思想讲解而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突出理论阐释而弱化人文精神,只有现实政策和观念说教,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对学生难以形成吸引力。长期下去将导致青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更加隔膜,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传统精神的浸润,其价值观念也将因为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而变得功利、脆弱。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制度和学时保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四门课被定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但在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却处于较为尴尬的状态。这种尴尬不是说学校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而是教师队伍的构成与学科背景限制了课程的教学与教师发展。在不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政策宣讲,理论阐释、背景分析、内涵解析专业性不强,讲述不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教师所学专业却较多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对经济学、哲学、文学、艺术学、古典文献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与思想政治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了解甚少,对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较为肤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时,如欲使课程超越简单说教、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时,常常面临知识储备短缺、文化背景生疏的困难。
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偏向于使用与现实关系紧密、时政类色彩更明显的教材,而较少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为丰富的教材。不少思政课教师喜欢学习和参考更贴近政策理论讲解的实用性书籍,而对具备浓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书籍敬而远之;在实际教学中,更喜欢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讲解教学内容,而对传统文化内容则所知不多,或者觉得内容晦涩艰深而很少涉及。
高职院校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使得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具备某种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尤其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让学生得到更多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传统文化、敬畏民族历史的心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精神成长、视野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因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甚至漠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是个别、偶然现象,而是存在了较长时间、较为普遍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深思:
首先,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不少高职院校甚至普通高校都存在的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引进了科学、民主观念,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中國社会的现代转型。但是由于知识分子面对的反帝反封建形势严峻,为了摧毁封建思想文化堡垒,知识分子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主张全盘西化,力图在激进的变革中实现中国社会文化系统更新。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全面否定,这些做法事实上构成了钳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隐性力量,使得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复兴面临着一系列思维观念的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宣讲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理论的必然性,但同时也具有专业性和学科性,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尚待提高。近年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日益重视,要求高等院校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因此,各高校为了按时落实该项任务,这两年大量招聘思政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在这波人才需求热潮中高职院校自然无法与本科院校竞争,往往就只能从党政、组织、宣传管理岗位、辅导员队伍中紧急选调工作人员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整体来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学历层次不高、专业功底不深、知识面狭窄、传统文化知识较为匮乏,结合中华文化对政治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功底不够,这就导致大部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研方面疏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一些高职院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与教材选择者的认识息息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偏向于时事政策,实践性很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以经典著作的方式传承下来,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训练才能理解,因此二者存在吸收和转化的问题。不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实用型教材,一是由于缺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二是市场上还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紧密的教材,三是师资队伍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管部门、课程负责人不能及时跟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思想上不能与时俱进,教育界、出版界又缺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教材的编撰、出版,师资队伍吸收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未能及时提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很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四,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陈旧,无法将思政课的意识形态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学生兴趣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淡漠。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程采用教师主讲、图解教材的方式,多采取传统的背景介绍、观点陈述、说理论证的讲述方式,无法在课堂上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难以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衔接,使得课程缺乏文化穿透力、思想魅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开设较长时期,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这些原因中,思想观念的偏差或许是最根本的因素,不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对于课程重要性、教学方法多样性的理解问题,因而在教学中难免使用说教、照本宣科等陈旧方式,将理应生动、引发共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演变成为枯燥乏味、内容陈旧的课程。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应对策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强化课程教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职院校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同时满足思政课教学目标、传统文化传承、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思想成长提供精神养料。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学生精神成长阶段、社会综合需求等因素,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迅速转型,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大量具备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经过高职学习进入社会。但是社会各界也逐渐认识到,高职教育过于强调实用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价值观念迷惘、精神信仰缺失的问题。作为矫正,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立德树人与民族文化传承结合起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将传统根基与科学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特色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成立之初即部署建设以“学、思、践、悟”为主线、凸显“三种文化”“四个自信”的一体化思政教学资源库,构建囊括“学——经典研读”“思——理论枢要”“践——切实笃行”“悟——行而有得”4大模块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并优化升级自主研发的思政教学平台,为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资源支撑。
第二,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学历及专业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继续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与教学任务的完成密切相关,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团队至关重要。以往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重视,导致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地位尴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有力培养和团队凝聚力。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育和成长,建立“每周教学研讨、随机推门听课、定期外出观摩”集体备课制度,开展“老中青传帮带”结对指导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专项教学能力比赛、科研课题申报和培训交流,通过“教、研、赛、训”等各种方式促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同时,协同创新思政课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深入推进考核评价改革,积极完善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并实行单列评审,鼓励思政课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以满足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需要认真挑选或编撰教材,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或编撰兼顾人文精神与实用技巧、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教材,或在课程体系中设计各类必修、选修、拓展课程以及学术讲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就业能力、人文价值理想熏陶与现实生活工作训练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实践,取得了成效。在教材体系建设方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思想,编写了贯穿思政课程内容的《中华传统礼仪》《四书五经导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模块设计与实施》等教材,精心编写出版思政课教辅用书。在思想政治理論课中开设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强调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推崇“善和乐美”,提升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涵养学生精神气质,落实立德树人。创办“思政大讲堂”,邀请省内外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专家开设高端学术讲座,参与师生逾2400人次,提升师生文化自信。
第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针对性,以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理论讲解难有新意,导致课程对于学生不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通过特色教学实践项目提质增效。创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项目清单以及《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手册》;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组建学生国学经典讲习团、“走读广州”红色研学团队、学生星火志愿者协会和微光法治社等,在“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端午非遗民俗体验”“中秋游园”“重阳敬老”等各类校内外文化活动项目中开展生动多样的传统文化浸润、体验和宣讲活动;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等7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子自觉传承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举措的推动下,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新焕发感召力,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以及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及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促进课程教学提质增效,以各种方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走近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修养,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备优良传统素养与时代精神融合特质的高素质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龙其林.中华经典诵读与高校中文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及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19(01).
[2]宋婕,李俊.职业院校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01).
[3]田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
[4]张森,邓晶晶.“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08).
[5]伍第政.高职院校弘扬工匠精神: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1(03).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