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田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集大成的科技著作,其中农业、手工业的内容均与化学有密切联系。让我们以采煤、制陶为例,走进《天工开物》里的化学世界吧!
《天工开物》为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所著,分上、中、下3篇共18卷,其中记载的大量有关农业、手工业的科技,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相当先进的。书中记述的化学知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明代对化学的认识水平。
《天工开物》中描述的榨甘蔗汁用于制糖的工序
在化学理论方面,《天工开物》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化学变化,如火药燃爆,是由于“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在化学工艺方面,书中记述了冶金、分金、煤炭、石灰、陶瓷、酿酒等化工过程和技术。在化学术语方面,书中有诸如“升炼”“锻”“淬”“结成”(重结晶)等名词。在化学反应类型方面,书中蕴含着中和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酶催化反应等等。
中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天工开物》的《燔石》篇提到古人对煤炭的分类、分布以及开采、利用。
《燔石》中写道,“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锻炼金石之用”“煤有三种,有明煤、碎煤、末煤。明煤大块如斗许,燕、齐、秦、晋生之。不用风箱鼓扇,以木炭少许引燃,炽达昼夜”“碎煤有两种,多生吴、楚。炎高者曰饭炭,用以炊烹;炎平者曰铁炭,用以治锻”“末煤如面者,名曰自来风。泥水调成饼,入于炉内,既灼之后,与明煤相同,经昼夜不灭”。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在古代,煤炭各地都有出产,供冶金和烧石之用。古人是根据煤块的大小,将其分为明煤(相当于无烟煤)、碎煤(相当于烟煤)和末煤(相当于褐煤和泥煤)3类,且各有性状和用途。明煤块头大,产于河北、山东、陕西及山西。明煤不必用风箱鼓风,只需加入少量木炭引燃,便能日夜炽烈地燃烧。碎煤有两种,多产于江苏、安徽和湖北等地区。碎煤燃烧时,火焰高的叫作饭炭,用来煮饭;火焰平的叫作铁炭,用于冶炼。
煤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绘图/ 黄金)
《燔石》篇中还向我们展现了古人采煤的情况和技巧:“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钁(jué)拾取者。”
意思是,采煤经验多的人,从地面上的土质情况就能判断地下是不是有煤,然后再往下挖掘。挖到五丈(16.6米左右)深左右才能得到煤。煤层出现时,毒气冒出能伤人。一种方法是将大竹筒的中节凿通,削尖竹筒末端,插入煤层,毒气便通过竹筒往上空排出,人就可以下去用大锄挖煤了。
这里“毒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存在于密闭的窖井、池塘、煤矿(井)和煤库中的有害气体之一,吸入会使人中毒。
如今,我们对煤炭的成分、性质已有充分的认知,分类也更加细致。特别是随着中国提出“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科研人员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持续发力,其中CO2的回收利用成为研究热点。这项研究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由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含量,减弱温室效应,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说到精美陶瓷制品,大家往往会首先想到被誉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天工开物》的《陶埏(shān)》篇中提到,自古以来,景德镇都是烧制瓷器的名都,“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即中国远近闻名、人人争购的瓷器,都是江西饶郡浮梁县景德镇的产品。
那么,陶瓷是怎么来的呢?《天工开物》中将其概括为“水火既济而土合”,即:水与火共同作用,泥土就能牢固地结合成为陶器和瓷器了。
高岭土
景德镇匠人们手工制作的景德镇高岭土碗
《天工开物》的《陶埏(shān)》篇中对制瓦、制砖、制陶等均有详细记载,其中关于“白瓷”即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精美陶瓷制品是这样表述的,“凡白土曰垩(è)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太原平定、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土出永定,窑在德化),徽郡婺(wù)源、祁门(他处白土陶范不粘,或以扫壁为墁)”。
意思是,陶坊用来制造精美瓷器的白色黏土叫垩土,中国只有五六个地方出产这种垩土:北方有河北省的定县、甘肃省的华亭、山西省的平定及河南省的禹县,南方有福建省的德化(土出永定县,窑却在福建德化)、江西省的婺源和安徽省的祁门,其他地方出的白土,拿来造瓷坯不够黏,但可以用来粉刷墙壁。
陶瓷的制作過程中有许多化学反应。黏土经过成形、釉料、干燥、烧成、装饰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才能变成精美的陶瓷。景德镇陶瓷采用的高岭土洁白细腻,土质松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
高岭土的晶体化学式是2SiO2·Al2O3·2H2O,晶体结构为层状结构。在陶瓷烧成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高岭土除了出现层状结构转化外,还会出现有机杂质和碳素的清除、一些碳酸盐的分解、石英晶型的转变、氧化铁的还原、熔剂氧化物的熔融等一系列化学反应。
如今,烧成工艺有了许多改进,在制作高质量陶瓷制品的同时,还能节约燃料,减少污染物产生,不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担。
《天工开物》描绘了130项中国古代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本文介绍的煤炭、陶瓷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传世的中国古代科技更是多如璀璨的星辰,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科技思想与智慧至今还在造福人类,值得我们从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