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安
龙口,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龙口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北方最适宜居住的沿海小城。历经光阴荏苒,百年沧桑,这座小城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清康熙《黄县志》记载:“龙口墩,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 )魏国公徐辉祖建。”龙口之名始见于此时。明初,龙口仅有几家渔户,后因海湾渔产丰富且可停泊,渔货客船常集于此,逐渐形成集市。同治《黄县志》记载:“龙口,海口也,商船多来往于此,设官税焉。”时,船多不熟路,常触礁搁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海神庙前高树牌坊,易名为“金沙滩”。后,民智渐开,且“龙口”早已内外有名,故于民国初期(1922)复称“龙口”。
龙口的西北角有一名胜古迹一一屺姆岛,风光绮丽,景色宜人,灯塔山、将军石等相映成趣。自明朝起便是古人观海听涛,寻奇览胜之地。清康熙进士姜气垓在观屺姆岛之盛景后曾留下七律绝句:“长夜披襟渤澥头,天光水色两悠悠。怪石群森如鹤舞,洪涛万迭似奔牛”。灯塔山为屺姆岛西北最高峰,海拔54.21米。据1932年英文海关资料记载,山顶灯塔最早建于同治十年(1871),为木架顶楼。1915年龙口建立海关时,乃重建成二层楼,设计精美,极为壮观。塔门上方悬挂一大方匾,上书“水天如镜”遗憾的是此塔毁于战乱,新中国成立后又得以重建。将军石位于灯塔山后的北崖下,高30多米,围径10余米,在波光辉映下威武雄壮,酷似一铁甲将军,岿然屹立,守卫着祖国的海防。
清宣统二年(1910),黄县人李序园、李子初在辽宁营口创办肇兴轮船公司。1913年由龙口开往大连、天津、营口、芝罘、虎头等港口船只24艘,此时,港口客货业务已经十分发达。
1914年龙口自辟商埠对外开放。1919年中国首座钢筋混凝土栈桥码头在龙口港建成,昭示了龙口港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世纪三十年代商船已达200余艘。地方民营航运事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腹地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龙口境内仅生产“龙口粉丝”的作坊就达3000多家,产品运销欧美和东南亚国家。到1937年时,龙口港年出入船舶达2693膄次,总吨位达885371吨。“龙口”因此成为闻名世界的港口小城。
1938年8月14日,日军飞机轰炸龙口。1939年3月5日,日军占领龙口。在龙口设领事馆,修碉堡8座,派驻海军陆战队及宪兵队150余人,伪警察大队和保安队200余人。
1938年10月中共北海专署在龙口设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展地下工作,建立了党领导下的分支组织。领导抗日军区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0年秋日伪在龙口设专员公署,并成立龙口港事务所。日寇把从招远掠夺的黄金通过龙口港运往日本。
1944年7月6日8时30分,日伪军150余人,从龙口经园壁张家至沙埠于家,11时30分返回,行至丁字街。我瞭望哨拉响两颗小地雷发出攻击信号,独立营战士闻声出击。当场击毙伪军10余人,俘10余人。日伪军北遁,我两个突击排紧追不舍,日伪军退至一条沟里,时天正降小雨,沟里泥泞,小数伪军借沟旁高粱地溜掉。有两个日寇持歪把机枪手企图顽抗,二连一排二班战士冲上去一枪将其毙命,另一个战士向前夺过机枪。经过15分钟战斗,击毙日伪军30余人(其中日寇2人)繳获歪把子机枪1挺,步枪40余支。受到胶东军区通令嘉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驻龙口日军守备队、海军炮艇中队和宪兵队150余人,还有伪警备大队、保安中队200余人,拒不向八路军投降。
我军民在前方司令部总指挥孙端夫的领导下,1945年8月17日14时,北海独立团抵龙口市外包围龙口。15时北海军分区将《最后通谍》送交日伪军,日军置之不理。20时,独立团一营抵约定地点。18日下午北海军分区决定强攻龙口。部队通过铁丝网:越过壕沟,突进市内,占领九条街的交叉路口,将碉堡和领事馆的日军三面包围。日军凭借碉堡、地堡及附近房屋,进行顽抗。战斗英雄张贤良在机枪掩护下,连续爆破成功。胶东军区战斗模范二排长程日兴牺牲,二排六班长王呈孝代理排长职务,带全排战士向日军进攻。24时克敌第六守望哨所及领事馆。日军小石部队弃碉堡窜至南粉庄,在南粉庄日军凭九排房子墙厚房大、易守难攻。二连战士甩出一排手榴弹,剩爆炸硝烟翻墙进院,与日军短兵相接,天亮时,将日军赶出南粉庄。日军退守南粉庄南的一座碉堡,用重机枪、轻机枪、步枪火力封锁我军进攻。四连指战员利用火力掩护,在第九排房子里打起简易脚手架,集中6挺机枪,同时开火,日军机枪手纷纷毙命。爆破手将炸药放在碉堡下爆炸成功,日军四处逃窜,四连冲上去歼敌一部,攻城部队占领龙口。
8月21日,由于我北海独立团主力奉命围困黄城日伪军,龙口外围兵力不足。23日上午,招远、玲珑金矿、黄山馆等地日伪军与小石部队纠集一处由陆路攻占龙口,蓬莱城日伪军从水路攻占龙口。黄县独立营与北海独立团三营向重占龙口的日伪军轮番发起几次进攻,我军伤亡很大撤出战斗。龙口市周围的百姓帮助抢救伤员,送给部队慰劳品,有的热血青年火线要求参军,鼓舞了攻城部队的士气。29日黄县独立营配合独立三团向敌人发起攻击,战士们把几条棉被用水浸透后盖在方桌上,顶着方桌把炸药送到炮楼下,炸毁了炮楼,激战6小时全歼守敌,龙口再次光复。
据《中共龙口市党史大事记》记载:1945年9月,为了加强城市领导工作,中共北海地委决定建立中共龙口特区工委,机关住原日本领事馆。书记吴善昌。吴善昌10月奉命挺进东北,逄篑一任书记。王文玉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王少林。秘书处秘书姚宜民。为纪念光复龙口牺牲的37名革命烈士和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37名龙口籍烈士,中共龙口特区工委决定建立抗日烈士纪念碑,并向工商界人士呼吁捐款捐物。各界人士积极响应,但所筹集资金仍然不足。此时身为工委秘书的共产党员姚宜民心急如焚。多次回龙东区中村老家做大哥姚凤仁的工作,得知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急需资金也是百感交集,最终兄弟俩经过商量,决定忍痛割爱把维新大街的二层楼茶庄和会贤街的部分房产全部捐赠给了特区政府。彰显出姚家兄弟为缅怀抗日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家国情怀。
1945年10月24日,山东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部6万人,地方干部4000多人渡海北上。其中山东省军区机关、警卫部队和几个独立营由罗荣桓司令亲率从龙口港渡海。当时新四军战士云集龙口大街小巷,等待渡海。龙口人民调集全部渔船为我军渡海运兵。
1945年12月16日,龙口抗日烈士纪念碑落成。纪念碑北面正书:“抗日烈士纪念碑”七个魏碑大字;东面镌刻着原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和政委刘中华的题词“海染波山绿,以示解放大愿;血洗国土红,而昭卫国忠诚。”西面刻有龙口特区工委各救会长王佐群撰写的碑文,由中共地下党员龙口中学教师仲玉九书写。南面刻有光复龙口牺牲的烈士和历来龙口籍抗日烈士的名字。龙口“抗日烈士纪念碑”目前已经成为龙口的地标式建筑。
1946年11月胶东行政公署决定:龙口特区改为龙口市,下设市内区、龙南区、环龙区、虎山区、黄山区、北马区、龙东区。
1947年7月国民党反动军队重点进攻山东,国民党整编第8军在李弥少将、副军长汪波的指挥下,9月27日自招远城进犯龙口。其荣誉一师师部和43旅六、七千人驻扎在龙口。10月蒋军在龙口东南郊修建机场。他们在各个路口修筑碉堡群,龙口街大量民房被拆,四百人无家可归。他们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周边用土堆集起来加高筑起炮台,上面架起了榴弹炮。
据《中共龙口市党史大事记》记载:龙口失陷后,时任龙南区青妇队长的孙玉荣(1930一1947),根据上级指示,为配合地方部队对龙口之敌加紧围困,向敌人喊话,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让他们认清形势及了解我党政策,教育蒋军官兵及早放下武器,弃暗投明。她经常化装成孕妇深入敌占区积极开展工作,并以与蒋军拉关系的方式,对敌军进行政治宣传,策反敌军。她先后与8个蒋军连长拉上关系,多次对他们进行政治宣传,使不少蒋军认清了前途,纷纷逃离敌营,向我投诚,完成了分化瓦解蒋军的任务。11月,敌人为防我革命同志打入国民党内部,肆意进行搜捕,制造白色恐怖。由于坏人告密,在一次大搜捕中,孙玉荣等150多名同志被敌军逮捕。入狱后,在敌人的威胁利诱、严刑拷打下,她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把她手臂钉到门上示众,逼她交出同党。她斩钉截铁地说:我就是共产党,要杀要剐随便。1947年11月18日敌人将孙玉荣同志殘酷杀害。在押往刑场的路上,她大义凛然,边走边演讲:“再过18年我又和今天这样大,还要加入共产党!”临行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为革命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敌人对龙口革命群众进行了四次疯狂大屠杀,杀害革命同志150多人。
1948年3月19日,北海二团三营奇袭龙口飞机场,残敌逃窜至龙口市里。28日,在解放军围攻之下,龙口残敌在陆路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于凌晨乘101、102号军舰向烟台逃窜。港口小城龙口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在蒋军侵占龙口期间,龙口市500多家商店全部遭劫倒闭。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龙口市工委市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商业陆续恢复。全市近500家商店开业。龙口市恢复了昔日的繁荣热闹景象,工商业快速得到发展,人民翻身做主人,生活蒸蒸日上,人民群众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948年5月和9月,龙口支前民工分多批出发支援前线作战,人数达千余次。支前大队在大汶口与津浦前线战斗和淮海战役中成绩卓著,受到部队嘉奖,被授入“黎玉运输队”光荣称号,龙东区诸河高家村支前民工石兰桐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一等功。10月,根据北海专署的指示,龙口市派出民工500人,由于寿德率领,被编为31军92师随军担架营。他们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末期战斗和京沪杭战役,主要任务是押送俘虏。1949年7月4日返回。龙口市委在黄山镇召开了庆功大会。这批支前民工于9月又参加了解放长山岛战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消息传来,龙口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集会,中小学生纷纷走向街头,载歌载舞,共同欢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为迎接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龙口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岁月中,前赵后继,英勇无畏,用热血描绘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