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琼
在生命的长河中,水流之初、懵懂的少年,我顺从水势推波助澜,不知人生何去何从。在为人师、为人母后,我发现与孩子们沟通时,没有想象的那样温文尔雅,方觉知识的匮乏,慢慢领悟到读书才是唯一的路径,能引领我走向沟通与育人的艺术之路。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回到故乡的乡村小学,与母校老师成为同事。那时,我没有世人称颂的远大教育理想,只是在家人的安排下读了包分配的中师,跳出了“农门”。那时的乡村小学缺教师,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我都要教。当时的我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还不够游刃有余,有时感到吃力。但怕愧对孩子,我就一心读课本教参,把课堂上要与孩子说的话,都写在课本上。一学期下来,课本写得满满的。可我清楚地认识到摘抄在书上的语言,不是我自己的,只是通过我的嘴说出来而已,这样很蹩脚,与孩子交流时也少了亲切。
后来的成人自考给了我很大影响。那时,我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小说《边城》里善良纯朴的翠翠,《羊脂球》里主人公羊脂球身陷风尘但依旧保持着纯洁、爱国的高尚心灵,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触动了我。从此,我的生活离不开文学,尤其是读小说,如追剧一样上瘾。读着读着,我的词汇积累就多了,语言表达也顺畅了许多。
那时,我读小说完全是兴趣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理想,不断追求文学艺术。同时,我对教育有了最初的理解,孩子在我眼里不是机器人,他们是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感的鲜活人。我一直努力与孩子们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立志做一个有教育情怀、教育艺术的工作者。然而,我感觉光读文学作品,知识储备还不够,就不断涉猎教育、心理学书籍和其他杂志,渐渐地眼界越来越开阔,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特别是亲子类的心理学书籍,《非暴力沟通》和《不成熟的父母》给了我很多启示。
记得儿子刚上初中时,一次我与他发生争执。因为他看电视时间太长,一开始我说了他几次,他一点反应也没,最后一次我板着脸命令似的说:“你快去做作业,不要再看电视了!”只见他脸部表情极其痛苦,愤怒地回我一句:“你知道你跟我说话时是什么样子吗?你那颐指气使的样子,让我多难过,你知道吗?”我惊呆了,没想到自己说话让他这么难受。也许我不耐烦时经常这样说话,自己却根本没意识到话语的简单、强硬。我一直努力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非暴力沟通》和《不成熟的父母》给了我智慧。
我一直以为暴力沟通就是大喊大叫或辱骂,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给了我不同的视角。道德评判也属于暴力沟通,也就是喜欢站在个人价值观层面,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他人的对错,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道德标准都是正确的,在叙述过程中喜欢用第二人称“你”,如“你怎样怎样……不好”这样的句式去评判孩子,孩子感觉自己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就像前面我与儿子的沟通,指责他看电视时间长了,我固执地认为要求他去写作业都是为他好,根本不清楚自己话语的简单暴力,没有耐心,没有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温暖不了他,只能让他不舒服。
非暴力沟通是有模式的,容易掌握。首先观察他人的言行,把事实描述出来,不带有任何评判,再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最后提出基本的请求。整个叙述过程用第一人称“我”,而不是“你”。
后来,有一次我班級里两名学生之间闹矛盾,有一名学生气哭了,另一名学生噘着嘴,他们骨子里都认为自己有理。处理这事,我就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轻言细语地询问其中一名学生:“我看到你难过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能告诉我吗?”这孩子直直地看着我,眼神里透着信任,把我当挚友,一股脑说出自己的想法。我频频点头,轻抚着他说:“嗯,我理解你,知道你现在不好受。”再用同样的方法去询问、倾听、理解另一名学生。这俩孩子不管是有理还是无理,我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认可他们,而不轻易去评判对错,这就是高情商的灵魂“同理心”。最后,两个孩子皆大欢喜,真诚地接受我的劝说。
《不成熟的父母》这本书里术语较多,读一遍很难理解。后来,我圈圈画画,读了一遍又一遍,领会到一些道理,认识到自己属于不成熟父母里的控制型。当孩子没有安排好学习和看电视的时间,我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去说教、指责控制他。当孩子想做某件事,我总担心他做不好,就喜欢操纵他应该怎样做最好,不停地唠叨。后来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我改变方式,学会放手,给他真正的自由,不管事情做得好坏,让他自己去体验、感悟成长。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当他遇到问题,我克制自己的情绪,用亲切、商量的口吻与他沟通,尽量以情动人。如果沟通无果,还是尊重他的想法,让他经历风雨后再见彩虹,在磨炼中成长。
现在,我书读得多了,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说起话来自然温文尔雅,言语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我的语言艺术像吸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这样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们。学生和子女都愿意与我建立亲密关系,我们的沟通和谐顺畅。
除了读书,我还喜欢写笔记,因为静心写笔记,可以“吾日三省吾身”,逐渐使自己的社交和教学思想更明晰、成体系。
思、读、写是我一生的修行,增加了我的文化积淀。在生命长河中,我会掌好读书的舵,慢慢驶向沟通与育人的艺术之路。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