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尧
要说起来,《三国演义》中的奇事很多。一个美女成为“粉红英雄”,一次大意竟失荆州,一回煮酒难试真心……但在我看来,一条舌头战斗群雄,才是最奇的。
我因何如此认为呢?逻辑是什么?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事实在那里,无论怎么说,都无法更改;二是大众心底的想法在那里,也很难更改。且开头有言,“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前有事实,后有大众认知,明知“败局”,但诸葛竟连战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七人,至少是在言语上不落下风,逼迫众人低头,让大众由外形认知其内在,由“抗声”“大声”转为“语塞”“不能對”,最后竟“尽皆失色”,真是千古一“战”啊!
细看内容,诸葛亮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以仁义为逻辑原点,围绕“儒”之道做文章,徐徐图之,并分析出一个基本事实——曹操必败。特别是开头与张昭的对话,以“刘备躬行仁义”入题,三个来回,巧用比喻,妙接历史,展露出自己对当时局势的认知,对未来的信心。这一“战”,震慑全场,张昭“并无一言回答”,后续六人在此威慑之下,只能节节败退了。
众所周知,这是诸葛亮谒见孙权之前的“下酒菜”。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出使东吴,东吴众臣蔑视孔明,先安排他在集贤堂与众官相会,想杀杀他的威风。然而,经此一“战”,诸葛亮却战出了气势,战出了刘备宏图伟业的根基,更战出了一个文韬武略、鞠躬尽瘁的立体之形象!奇哉,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