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家风:永不搞特殊

2022-05-30 14:24孟红
党史文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焦裕禄县委书记家风

孟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现在需要弘扬、需要秉承的一种精神,因为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焦裕禄一生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其家训早已成为子女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时会见焦裕禄子女,盛赞焦裕禄的好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早年曾写下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他在2015年1月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陵园里,白色大理石屏壁上,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它昭示着老百姓的好县委书记焦裕禄及其精神,犹如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人们心中。他鞠躬尽瘁执政为民的事迹感人涕下、广为传播,那么,作为焦裕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具体表现的家风又是怎样的呢?其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便是——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看白戏”引发严订“十不准”规矩

在日常生活中,焦裕禄对家人事无巨细都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一发现不良苗头,他迅即严肃处理,防微杜渐。

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后不久的一天,正上小学的儿子焦国庆听见与县委一墙之隔的剧院锣鼓铿锵、非常热闹,他好奇地赶过去,很想进去看戏。但他没钱买票,只好在门口探着头挤来挤去。检票员看到他磨磨蹭蹭不肯走,问他是谁,当得知他是焦裕禄的儿子后,就放他进去白看了一场戏。

看完戏回到家,焦裕禄问儿子:“别的孩子都早早睡了,你这么晚回来,干吗去了?”孩子承认看戏去了。他问:“那你哪来钱买的票?”儿子答:“没买票。”他又问:“没买票怎么进去了?”当儿子把经过复述完后他大为生气:“你不买票去看戏,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岂不是乱了套?”

第二天,焦裕禄带着儿子去剧院认错,并补交了两毛钱戏票钱。这一去,他发现了新问题,原来剧院一直把前三排的座位空着不卖票,说是留给县里领导。

这件事让焦裕禄很吃惊:这不是明摆着搞特殊嘛?!他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就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以此为例,举一反三,制定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硬性规矩:一是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二是不准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三是不准赌博;四是不准挥霍浪费粮食,用粮食做酒做糖;五是不准拿现有粮款或向社员派粮派款,唱戏、演电影,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粮;六是业余剧团只能在本乡本队演出,不准到外地营业演出,更不准借春节演出为名大买服装道具,大肆铺张浪费;七是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勤俭过年,一律不准请客送礼,不准拿国家物资到生产队换取农副产品,不准用公款组织晚会,不准送戏票,礼堂十排以前的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干部,要按先后顺序卖票,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要特殊照顾;八是不准利用职权到生产队或其他部门索取物资;九是积极搞好集体的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准弃农经商,不准投机倒把;十是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祝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

《干部十不准》的每一条“不准”,都是对领导干部特权思想的约束和批评。焦裕禄从匡正家风,到带领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处处体现着他对党的宗旨的切实践行。

一碗饭和一壶水也不能忽视

焦裕禄经常对妻子徐俊雅说:“不能收受别人的任何东西,不能占公家一点便宜。”

焦裕禄有6名子女,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的粮食供应也很紧张,焦家午饭几乎固定是一锅面条,加上窝窝头或红薯。有一天,焦裕禄下班回家,妻子给他端来一碗大米饭,还拌了点儿红糖。当时兰考不产大米,粮食供应中70%是粗粮,哪里会有大米啊?他问妻子:“这是从哪里来的?”妻子说:“这是县委办公室考虑到你身体不好需要照顾送来的。”焦裕禄给每个孩子的碗里拨了一筷子米饭,端着还剩下大半碗米的碗,对妻子说:“我们不是最需要照顾的,这个以后咱们不能吃了,你把这些给那两个研究泡桐树的南方大学生送去吧。”

焦裕禄不但自己率先垂范不搞特殊,还时常通过生活小事教育家人起带头作用。刚到兰考工作时,妻儿跟着他住在县委大院。有一次,焦裕禄看到妻子到县委食堂提了一壶开水,就严肃地批评说:“这个开水,你提了用,你可是方便了,但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一壶开水事小,但这使他意识到,干部家属住在县委大院可能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经他提议,所有住在县委大院的家属全部搬了出去。

焦裕禄逝世后,徐俊雅后来也曾任兰考县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她一直是焦裕禄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她常常教育子女:“不要忘记你们是焦裕禄的子女,绝不能给他脸上抹黑!”有一阵子她因病住院治疗,但她总是催着要出院。她说:“不少老干部连医药费都报销不了,我住在这里心疼啊!”

书记的子女也不能高人一等

作为焦家长女,焦守凤既要上学读书,又要帮父母做家务,还要照料年幼的弟弟妹妹们。这些事占用了她很大精力,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

本来,焦守凤喜欢读书,哭着要父亲给她安排复读。可是,焦裕禄没有同意。县委书记的女儿待业在家,自然引起一些单位的關注。有好几个单位都希望她到他们那里去上班,提供的岗位从县委机关干事到学校老师,从打字员到话务员……

然而,焦裕禄知道后一一拒绝,迎头给女儿泼了一盆冷水:“干部子女不能去好单位。”这是他当县委书记后给县里干部定的规矩,自己必须带头遵守。

结果,女儿被安排到县食品厂,这个食品厂实际就是个酱菜厂,条件比较艰苦,常需跟粗活脏活打交道,一天下来累得身体像散了架。焦裕禄亲自送女儿报到,还叮嘱厂领导:“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给她安排轻便活,要和其他进厂的工人一样对待。”

秋天萝卜上市时,焦守凤一天要切上上千斤萝卜。比切萝卜更难受的是切辣椒,刚开始,一天切几百斤,手上都会被辣椒汁烧出泡来,晚上疼得难以入睡。那时候,她心中有怨气,觉得父亲对自己不公平。焦裕禄就耐心地开导她:“县委书记的女儿,更应该热爱劳动,带头吃苦,不应该带头搞特殊化啊!”

腌咸菜再苦再累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可是卖酱菜又成了难题:县委书记的女儿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沿街叫卖呀。一天,焦裕禄对女儿说:“今天爸爸事不多,带你去卖酱菜吧。”他带着女儿,挑着酱菜,走街串巷,一邊吆喝,一边教女儿怎么挑担子不磨肩,怎么吆喝才能吸引顾客注意。就这样边走边说,女儿突然想通一个道理:“我一个小工人,什么都不是,还这么爱面子,爸爸是一个县委书记,他就没有面子了?他怎么能吆喝起来呀?”这样一想,她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以后再也不闹了,别人能干,我也能干。”

焦裕禄病重住院后,焦守凤去郑州的医院看望父亲,焦裕禄从手上取下自己戴了多年的手表交给她,有些歉疚地说:“爸爸没让你继续读书,也没给你安排一个好工作,爸爸对不起你。这块旧手表是爸爸唯一的财产,送给你作个纪念吧。”后来,这块手表成为焦家最珍贵的传家宝。

1966年2月26日,根据焦裕禄生前遗愿和兰考县民愿,河南省委决定将焦裕禄的遗体从郑州迁葬回兰考县。当天兰考县万人送葬,人山人海,街两边挂满挽联。这一刻,子女们完全明白了为什么兰考人民那么拥戴父亲:他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不属于自己的坚决不占不求,从来不搞特殊化。全部心思和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民心。

焦裕禄去世时,徐俊雅只有33岁,家里上有年迈老人,下有未成年的子女,全靠她每月50块的工资和13块的抚恤金艰难度日,生活十分拮据。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徐俊雅也恪守着丈夫的临终嘱托:“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今后不要给领导找麻烦,不要随便伸手张口,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

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搞特殊!”

徐俊雅在此后的人生里,也始终坚守着丈夫的遗训,告诫子女:“焦裕禄的家人,这个名号,我们全家要当得起,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当得起。”

作为焦氏家风的关键传承者,徐俊雅对孩子的管教是极其严厉的。正是因为她的言传身教,6个子女严格按照焦裕禄的遗训恪守着共产党人的做人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要向组织伸手,不要向政府要补助、要照顾,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搞特殊化”。子女们中没有一个人凭着父亲的声望为个人捞取任何好处。他们都说:“爸爸既是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压力在鞭策,决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

“千万不能搞特殊!”这条家训,在生活中就像一把尺子,度量着他们的日常行为。焦家6名子女,相继入党、工作、成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普普通通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如今,长女焦守凤、长子焦国庆、次女焦守云分别从开封市总工会、开封市地税局和郑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退休。焦家人四世同堂,家庭成员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尤其是长女焦守凤,50多年来,从未利用父亲的荣誉搞过特殊。当她那待业的女儿希望母亲帮自己托关系找工作时,焦守凤像父亲当年一样断然拒绝。女婿下岗后,她同样没有为他托关系找工作。焦守凤一家几代人至今挤在一个狭小的屋檐下。她儿子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十几年前儿子、儿媳就都从单位下岗,靠做临时工挣血汗钱。焦守凤总是如此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的工作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你们别想让我给你们安排工作。”就这样,一家人即使处境艰难也从未向组织上吭过一声。老年的焦守凤坐在焦家小院里,常常会回忆起:那时候的父亲,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很少有机会陪孩子们玩,他甚至从没带孩子们去过公园。在她的记忆中,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是难得的幸福时光,父亲会照例问起子女们的学习近况,告诉他们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能因为自己是县委书记的孩子就高人一等。焦守凤却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原来,母亲曾给她做过一件花色大衣,这件大衣,一直穿到上初中。那时候,有同学笑她:“县委书记的姑娘穿的还不如我们呢,衣服上还有补丁。”她觉得委屈,就央求父亲给她换件新大衣。父亲说:“书记的孩子并不特殊,要说特殊,只能是更加爱学习,爱劳动,而不是爱攀比。学习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

次子焦跃进当过知青,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当过生产队长,后来又沿着乡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杞县县长,做到开封市政协主席。他说,父亲为党为人民做了些工作,党和人民又给了他很高的荣誉。我与父亲的岗位一样,老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盯着。父亲那时主要是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我则是帮助群众怎么脱贫致富。我要像父亲那样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焦跃进每年走访群众百余户,帮助群众买化肥、买牲畜,教技术。他的真诚换来乡亲们的信任,群众有困难都爱找他们的“小焦书记”。有一年杞县大蒜滞销,焦跃进亲自带人跑到北京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叫卖,这事轰动了北京,300多家新闻媒体发了消息,不到3天大蒜销售一空。他就这样用父亲焦裕禄的思想、焦裕禄精神及其工作方式指导自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干实事好事。

焦裕禄的孙女焦楠从事审计工作。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我没见过爷爷,但从小便对爷爷的事迹耳濡目染,从崇拜到自觉遵守爷爷的家规,我承担起了焦裕禄后人的责任。我在做事之前都会想,这件事换成是我爷爷,他会怎么做。爷爷留下的家风,我也同样会反复告诫我的孩子。”

焦裕禄在兰考时照的那张照片上的泡桐树,如今已枝繁叶茂;他的后人也一样,在他的精神风范熏陶下,承袭其红色血脉繁衍生息,成为一个几十人的大家庭。然而,不管历史的车轮如何飞速前行、时代如何千变万化,焦家人的家训“千万不能搞特殊”始终如一。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焦裕禄县委书记家风
县委书记的榜样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勤劳节俭传家风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家风伴我成长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