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艳
关键词: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地带性分异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2-0060-05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自然环境最基本的规律,是对自然地理部分学习进行总结提高,同时为人文地理的学习,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本节课以“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自然带为载体,阐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大尺度的两种水平分异:纬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在全球尺度下南北更替的分异现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在中纬度地区东西更替的分异现象,特别是亚欧大陆最为明显。为了更好落实新课程标准,笔者设置了七个教学环节,创设特殊的旅行情景,设置两条精品路线:非洲南北之旅和欧亚东西之旅,采用大量的景观图,设置问题串,对典型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从活动和探究中突破归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在差异性规律指导下,人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教学设计亮点。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对自然地理部分学习进行总结提高,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规律之一,既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又为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特别是“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这一节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本节以“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自然带为学习载体,阐释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四种分布规律类型。本节课只讲大尺度的两种水平分异,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为了更好落实新课程标准,紧扣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教材用了大量的景观图,设计了两处活动,从活动中突破归纳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及分布规律这一重点内容。本节课最后安排学生在差异性规律指导下,对家乡农业进行考察,增进热爱家乡情感的同时,渗透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三、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方面,通过自然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自然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有了掌握,尤其是必修一“地球上的植被”的学习为这一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融入自然的机会少,读图分析能力较差,但是高二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高,好奇心强。差异性“大尺度”的概念和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的分析内容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要求较高,需要创设合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
1.以陆地自然带图为学习载体,让学生说出陆地自然带名称及类型,解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提升学生区域认知。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归纳大尺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及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逐步提升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3.借助真实情境,通过家乡土地利用案例,运用所学的差异性规律,按照因地制宜思路加以分析,树立人地协调观,提升地理实践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
2.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来探讨生产活动中的因地制宜。
【难点】
能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指导生产活动。
六、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问题法。
2.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環节 导入 :图说美景
自然界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地区,正是差异性塑造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因此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去各地欣赏不同的自然美景。那你到过哪里?见到过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呢?今天我和同学们共赏美景(PPT出示:一组自然景观照片)。
【设计意图】采用景观图片,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指主题。
承转:植被是反映自然的一面镜子,下面通过世界自然带的学习,让大家体会差异性的表现。首先进入:
第二环节 火眼金睛
出示: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调用了本节课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活动任务:读自然带分布图,学生前后桌一组,将以下两个问题答案写在纸上,看哪些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
1.世界上有哪些自然带?
2.这些自然带大致可分哪几类(展示自然带内部差异图,强调尺度大小)?
【设计意图】利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通过读图获得基础知识,为特殊的旅行做好知识储备,同时强调空间尺度。通过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承转:我们的大自然富饶美丽、多姿多彩,学生时代很难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游,用我们刚学的自然带知识,一起来经历一次特殊的旅行——图上游世界。下面进入:
第三环节 特殊的旅行
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分别为南北之旅(东西之旅)游客组、专家组、装备组。
1.游客组负责以游记的形式记录本次旅行。
2.专家组负责对旅行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剖析和讲解。
3.装备组负责旅行需要带的生活必需品。
出示:非洲空白图(有路线)
精品线一:非洲南北之旅
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度依次向南和向北前进。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中的第一个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展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林带的景观图。
要解決的问题:
1.沿途会欣赏到哪些自然景观?
2.描述景观的差异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3.说明旅途中自然景观更替方向有何不同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4.旅行需要带的生活必需品?
游客组提出问题后,专家组对原因及规律问题进行剖析,装备组说出旅行需要带的生活必需品。
精品线二:欧亚东西之旅
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北纬50度纬线向东前进,从旅行中学习第二个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出示:相关的景观图
要解决的问题:
1.沿途会欣赏到哪些自然景观?
2.描述景观的差异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3.说明旅途中自然景观更替方向有何不同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4.旅行需要带的生活必需品?
游客组提出问题后,专家组对原因及规律问题进行剖析,装备组说出旅行需要带的生活必需品。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结合景观图创设旅游情景,设置问题串深度学习。让学生联系知识储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组时注意因材施教)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下面对比气候带、自然带示意图,教师继续引导发问:
1.依据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抢填自然带。
2.图中的箭头反映的是哪一种分异规律?
3.两种分异规律在哪个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为什么?
4. 填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一目了然)。
学生回答,自评及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分析归纳整理并引导学生做表现性评价,同时强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气候分布示意图,联系知识储备,通过追加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加深对自然带分布及分异规律的理解。利用表格对比归纳地域分异规律,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承转:因此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大家对分异规律有了一定认识,想不想证明自己?老师相信你!下面进入
第四环节 我能行!
读“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略),结合已学知识,自主探究完成相关任务(课本P117活动)。
(1)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2)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后,采用学生抢答方式,能活跃课堂,巩固知识;让学生体验我能行的成功,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承转:我们学习的差异性规律对生产活动有什么用呢?下面请同学们进入
第五环节 学以致用
读赞皇岭根底“岭底红”苹果图,江西的“赣南脐橙”橙子图(图略)。
读北方(赞皇县)的小麦图(图略)、南方的水稻图(图略)。
1.造成上述农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赞皇的小麦种植业、南方的水稻种植业体现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呢?
3.农业发展应采用什么样的地理思想?
读“中国自然带分布图”(图略)。给五个地区的学校选择绿化树,并简要说明选择理由。
绿化树:
A.耐旱树种:如胡杨、刺槐
B.喜热喜湿树种:如棕榈树、椰子树
C.亚热带树种:如樟树、山茶
D.耐寒树种:桦树、山杨、冷杉
E.温带落叶阔叶树种:法国梧桐、柳树
思考:4.乌鲁木齐 海口 杭州
哈尔滨 河北赞皇中学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家乡的案例和绿化树种选择,学会运用地域分异规律,从现实生活中走进地理,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让学生学会用因地制宜原则指导我们生产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承转:差异性规律在古诗词中也有体现,下面一起品味古诗词。
第六环节 再次展现地理的魅力
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设计意图】以诗词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美的感受和知识上的提升。
【典例解析】
(2017·全国卷Ⅰ)下图(图略)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图略),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图略)。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自然带属于( )
A.常绿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针叶林带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设计意图】对接高考题,复习自然带知识,强化差异性主导因素判读,突出教学重点。
课外探究:读“世界自然带分布图”,找出与理论上分布不吻合的自然带,并探究其成因。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深入探究分异规律的复杂性。
第七环节 小结
播放微课《陆地自然带》视频歌曲
【设计意图】以视频歌曲的形式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知识上的提升,同时引出下节课内容,让学生非常期待——喜马拉雅的登山之旅!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视频、景观图片、表格等进行结合应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总体来看,整节课的构思来源于教材,课程资源得到了开发。通过结合旅游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情景化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使学习内容真实地还原到区域人类活动场景中,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使其快速有效地进入设定的情境,从中获得感染和启发,使教学主线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自主构建知识,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但是从设计上,笔者认为小组活动时间上较难把控,如何更好地把活动和教学内容融合在课堂上仍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