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分析生活事物,挖掘其本质特征;探索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路径,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用语文思维思考生活问题,以准确、明晰的语言对日常实际进行表达。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
应用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促使教学目标进一步达成的方法和手段。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部分教师缺乏先进意识,未能从客观的角度选取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口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有效性,学生没有切实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这一形式,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造成了一定阻碍。“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延伸和拓展学生口语表达的空间。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的培养重点
1.重视信息的互通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实现信息的互通。事实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并行的,但口语交际与听说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口语交际更注重信息的互通,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能够实现真实的交流。
2.重视交际语言的规范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虽然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早已普及,但部分小学语文课堂还是会出现普通话、方言混用的情况。但语文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性学科,需重视交际语言的规范性。
3.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指导。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些学生能够持续保持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还有一些学生较难集中注意力。为了能高效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师需采取针对性策略,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動。
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融入生活元素,教授学生口语交际技巧。小学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讲解与教授简单的交际技巧,能使学生的表达更清楚、更准确。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这样能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掌握口语交际方法,从而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春天里的发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教学内容与生活话题相融合的开场白引出课文,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大家一定有过春游的经历,在春游时,大家有过哪些意外的发现呢?”这时学生会热衷于讲述自身的春游经历,如春游时难忘的小事、大自然的神奇现象等。在教师的推动下,课堂交流氛围会更浓厚。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交流提出具体要求:其一,讲述春游经历时必须说明时间和地点;其二,不能扰乱课堂秩序,按排好的顺序讲述,讲述过程中听众不能插话;其三,学生陈述完毕,师生共同评出整体表现最好的学生。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方法,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2.利用阅读教学课堂创造口语交际互动情境。小学生模仿意愿比较强烈,对表演、表达有着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构建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口语交际情境,以对话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和阐述观点,在达成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量有限,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和手段,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例如,教师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如果只根据书本内容为学生介绍西沙群岛,是有所欠缺的,大部分学生没去过西沙群岛,仅凭课文的讲述难以对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等产生客观、全面的理解。因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表达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描写西沙群岛的文章作为阅读补充材料,将课内教学拓展到更加宽广的领域,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作者写作的原因,学习作者描述观察对象的方法。这一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开发、应用多元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生活的美好体验。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育红小学泉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