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文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里的石即“岩画”。
岩画是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描绘或凿磨刻制的图画,它忠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文化和艺术创造力,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史和演进史,成为留在岩石上的“史记”。
我国是岩画大国,宁夏岩画是我国北方地区岩画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历史文献《水经注》中,就有关于宁夏境内贺兰山地区岩画的记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有一些发现,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就此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宁夏岩画又被重新发现。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宁夏境内的岩画进入了大规模发现时期。近些年,仍有少量新的岩画点被发现和记录。经过统计,宁夏境内已登记的岩画点有 37 处。
宁夏的岩画的主要分布区,包括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东麓沿线、卫宁北山地区和灵武东山地区。主要岩画点有贺兰口、大麦地、麦汝井、大西峰沟、归德沟、白芨沟、四眼井、石马湾、黄羊湾等,行政区划包括石嘴山市、银川市(含灵武市、贺兰县)、吴忠市(含青铜峡市)、中卫市(含中宁县、海原县)。在这些地点中,贺兰口、大麦地、归德沟的岩画分布相对集中,且数量较多。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根据岩画所处环境特征的不同,将宁夏岩画分为 3 种类型:
山前草原岩画,这种类型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扇上,载体多为大小不一的岩石石块,分布略显零散、无规律可循。
山地岩画,这种类型的岩画多分布于深山沟谷内,往往绘制在陡峭山壁或山梁坡面上,载体以大面积山壁、连片岩面为主,分布相对集中,整体环境场域开阔、草木颇丰。
沙漠、丘陵岩画,这种类型的岩画常见于卫宁北山地区,分布在沙漠戈壁中的缓坡上,载体以呈条带状分布的岩石为主,环境干燥、植被稀少。
总体而言,宁夏岩画的自然地理环境较为开阔,岩画所在石面大多背风朝阳,面向南或东南方向。有些岩画点是牧民往来之地,至今仍常见羊群、马群及牛群栖息;有些岩画点则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偶尔可见岩羊、鹿、野鸡矫健的身影雀跃于山石间;少数岩画点所在的山沟内还有潺潺溪流,草木丰茂,风景优美;有些岩画点则尽显戈壁草原的苍茫,乱石置于其间,朔风猎猎。
岩画根据制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岩刻类和涂绘类。
岩刻类岩画,通常采用质地相对坚硬的工具——石质工具、金属工具,在岩石表面进行创作,主要采用磨刻、凿刻、划刻方式。
磨刻,即用工具在岩石表面反复磨刻出图像,刻痕通常呈U 形槽,较为平整;凿刻,即用工具在岩石表面敲凿出点状刻痕,由这些密集的凿点构成图像,由于制作手法和工具的不同,凿点大小、疏密程度略有不同,图像边缘往往不是十分平整;划刻,即用工具在岩石表面直接划刻出图像,刻痕显得较细、较深,工具的硬度相对较高。
涂绘类岩画,是用工具(或手指)蘸取调和好的颜料,在岩石表面涂绘而成,但与我们常见的历史时期绘制的“壁畫”有所不同。
上述不同制作方式的岩画作品在宁夏境内均有发现,但大多数以凿刻和磨刻为主,少见划刻。而涂绘类岩画在宁夏仅发现一处,在石嘴山市白芨沟内一处半敞口的洞穴中,为赭红色岩画。
通过对岩画制作痕迹的观察,我们发现宁夏岩画中有些图像并非单纯用一种方式制作而成——有些图案会采用凿刻的方式,用密集的凿点勾勒图像轮廓,然后再用磨刻的方式进行加工;或者用划刻法先勾勒图像轮廓,再用凿刻、磨刻加工;也见一个由凿刻法制作而成的图像,后期用划刻法加深轮廓刻痕,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晚期“加刻”行为。
制作岩画看似简单,实则对制作者有多方面的要求,例如内容的构思、绘画的技巧、敲凿的技术以及审美的观念等,除此之外,还要付出我们无法想象的时间和精力,使用原始、简陋的工具,在坚硬的岩石上留下历经千年仍不消失的宝贵遗迹。
就表现形式而言,宁夏岩画大体可分为 3 种——线条式、轮廓式和剪影式。
所谓线条式,就是用简单的单线线条来表现图案,根据刻痕粗细还可以分为粗线条式和细线条式。以动物岩画为例,粗线条式的动物图案,头部几乎没有细节,耳朵即为两条短线,双角用曲线,身体大多是一条横线,四肢用四条竖线来刻画,有些甚至仅用两条竖线表现前后肢,如同“简笔画”一样,显得简单朴拙,这也是宁夏岩画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细线条的图案比较少见。
轮廓式,顾名思义,就是用线条勾勒出图案的轮廓,轮廓内不再进行加工。与线条式相比,轮廓式的图案更加具象,多见于动物图案中,用以凸显动物身躯的壮硕。
剪影式,是 3 种表现形式中最具美感的一种。剪影式岩画通常制作较为精细,凿点细密,图案轮廓边缘规整,没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图案内部填满细密的凿点,有些图案还在凿刻的基础上加以磨刻,使图案更加规整。剪影式图案整体与石面产生明暗的对比,让图案更加生动和形象。
作为宁夏最特殊的文化遗迹之一,宁夏的岩画都“画”了些什么呢?
宁夏的岩画,可以分为这样几类内容:动物、人物、器物、建筑物、文字题刻以及广义上的符号类。
动物类岩画是宁夏岩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目前能识别出的动物种类主要有羊、牛、马、鹿、骆驼、虎、飞禽及其他野兽等。
在动物类岩画中,羊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不但数量最多,种类也很丰富,在几乎所有的岩画点都能看到各种羊的图案,根据特征可以分辨出有北山羊、岩羊、黄羊、羚羊等。
牛的数量不算很多,体型比较较大,显得格外壮硕,个别牛图案在身体上有斑状花纹,也见有少量牦牛,特征与青藏高原的牦牛岩画相似。
马也比较常见,或成群出现,或作为骑乘工具,其轮廓较为饱满圆润,凸显马匹的健壮。
鹿的造型通常都很漂亮,鹿角或为树枝状、或为梳子状,刻画精美,其中有些鹿的形象与广泛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地区鹿石遗存上的鹿图像十分接近,鹿角夸张且独具美感,蜷曲着向头后延伸,艺术性十足。
虎是宁夏动物类岩画中最有特色的图像,主要集中在贺兰县大西峰沟岩画点,在中卫大麦地岩画中也有少量存在。岩画中的虎图像尺寸较大,肌肉丰满,肢体健硕,虎口大张,利齿长舌俱在,巨爪森森,“百兽之王”的凶猛气质展露无遗。虎岩画躯体部分常用平行线条、折线、凿坑及涡旋纹来装饰,充分体现出造型艺术的设计感,堪称宁夏岩画中的精品。
另有一些野獸图像似狼、豹,也有可能是其他猛兽,区别于草食动物,它们通常被刻画成具有尖爪、追逐于猎物周围的形象,这些野兽身躯较低矮,长尾蜷曲,或呈奔跑状、或呈扑咬状。
除了数量最多的动物类岩画,宁夏岩画中的人物图像数量也很可观,具体可分为人面像和整体人形两大类。
人面像,可以说是宁夏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图像,即神秘又奇特。这类岩画在宁夏岩画中分布比较广泛,大多数岩画点都有不同数量的发现,但尤以贺兰口最为集中。之所以称之为“人面像”,是因为这类图像仅表现头部,而不刻画其他部位。与我们比较熟悉的肖像画不同,这些“人面”并非写实风格,很少表现正常且完整的五官,已脱离真实人像的范畴,给观赏者“似人非人”的感受,因此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类岩画表现的是“面具”“类人首”“兽面”“神面”等。
宁夏岩画中的人面像可分为“有轮廓”与“无轮廓”两大类。有面部轮廓的人面像数量较多,轮廓多种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桃心形、梭形、花瓣形(圆形或方形轮廓外有花瓣状装饰)。有些人面像岩画会着重突出双眼——用重环或较深的凹穴来表现;有些则不刻画双目,用抽象的线条、图案象征;有些图像在头顶或两侧刻画芒线状、触角状、辫子状的头饰或发饰。无轮廓的人面像一般有较为醒目的双眼,还会刻画部分器官,如口、鼻、牙齿或胡须等。这些人面像造型各异,几乎没有雷同,体现出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和匠心独运的艺术思维。在贺兰口,往往能在崇山密林中发现一大片岩壁上,聚集着多个甚至十多个人面像,结合山林间静谧肃穆的氛围,给人以神秘奇诡的感受。
人面像岩画绝大多数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岩画中,在内蒙古阴山岩画、桌子山岩画、赤峰红山岩画和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常见,新疆、甘肃、青海也有发现,但数量不是很多,偶见于福建、台湾地区的岩画。在世界范围内,人面像岩画也屡屡受到瞩目,有学者通过细究这类岩画的分布区域,提出了人面像岩画“环太平洋分布带”的观点,认为这些岩画反映出在一定时期内,这些地域的族群相互间有交流和互动,文化传播与交融的结果就体现在这些具有共同之处的岩画遗迹上。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孤立且单一的模式,而是以本源文化为核心,不断融入其他文明因素,汲取各家所长,才能持久地延续。
除了特色鲜明的人面像岩画外,宁夏岩画中其他人形图像类型也很丰富,这些图像大多都用单线刻画,如“简笔画”一样表现其动作、状态,也有少量用线条勾勒、用阴影表示身躯的形式,头部用圆点象征,通常无五官。有些人形的手脚会刻画出细节,例如双手张开,五指分明,双脚也类似,但一般无细节。
在这些人形图像中,最常见的就是与动物岩画的组合,例如骑射、牵马(或骆驼)、投掷的人形,动物就是他们的动作行为对象,在狩猎、放牧的场景中最常见到;另外还有呈直立或蹲踞式姿态的人形;舞蹈人形在贺兰山岩画中虽然数量较少,却很有特色,其中的代表作品为一幅“连臂舞”图像,现存的部分可辨识出 6 个人形并排手牵手,头上均有半弧形的装饰,身着长袍,双脚分开,似跳舞状。这类多人群舞图像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岩画均有发现,不仅如此,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彩陶陶器上也有类似的图案,体现出“原始舞蹈”在各类文化中的普遍性。通过对现存原始部落民族学材料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古代先民的舞蹈活动,并非单纯的行为,而是加持了精神信仰方面的观念,有着“媚神”“娱神”的含义,起到祭祀、祈求的作用,是一种广义上的“萨满”行为,而舞者很可能就是祭司、巫师的身份。在现存的一些传统民俗民间活动中,仍然能见到这种类型的舞蹈,如“跳神”“傩舞”等等。
在寧夏岩画的人形图像中,还有一类最为特殊,这类人形“似人非人”,肢体均以单线刻画,动作夸张,双手曲臂上举,双脚伸展,因此也被称为“蛙形人”。这类人形的头部不再用简单的圆点表现,而是类似人面像岩画的抽象形图案,绝大多数有头饰或发饰,面部五官抽象,有多种装饰图案;一些人形的身躯部分会表现出男女生殖器,也会刻画一些不明线条;手指、脚趾与正常形状有所不同,大部分呈“爪”状。这类人形与我们的正常人形有很大区别,诡异抽象,充满了神秘色彩,学者们指出他们可能不是普通的“人”,而是神鬼的形象,或者是族群、部落中从事祭祀工作的巫师。
上述各类动物、人物形象构成了宁夏岩画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很多器物类图像,包括工具、武器等。
工具岩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车辆图案,这类图像数量虽然不多,但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青铜时代的考古遗存中,发现了数量不菲的实体车辆及相关遗物,根据这些遗物的特征,可大致归纳出车辆随时代发展的演变轨迹,岩画中的车辆形象可以与其进行比较,从而大致判断岩画的相对年代,对岩画的断代、测年研究有重要意义。除完整的车辆图像外,岩画中也常见到单独的轮状图像,圆形轮廓内有如辐条状的线条,状如车轮。
武器岩画常见弓箭、刀剑、棍棒等。弓箭是宁夏岩画中比较常见的图像,多以人形持弓射箭的形式出现,刻画的形象较为具体,有时还可见弓箭射出的轨迹。刀剑图像数量不多,往往见于人形腰间佩戴。棍棒则多以人形手持的形式出现,表现争斗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