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发刊词映照徐悲鸿艺术观

2022-05-30 03:00慧鉴堂主人
中国收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华贵艺专静穆

慧鉴堂主人

图1 徐悲鸿书法题字“艺术”

今年9月,笔者在艺术品市场上发现两件徐悲鸿拍品,第一件是书法题字“艺术”(图1),纵28厘米、横20厘米,写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专用信纸上。

第二件是一篇手书《发刊词》(图2),纵2 7厘米、横2 6厘米。其中《发刊词》写在已用过的纸张背面。“ 随意用纸”是徐悲鸿的一个习惯。他作画讲究用纸,但信札手稿多是趁手头方便随意取用的。

这两件作品均为真迹,到底是为何所题?又发表于何处?《发刊词》用纸背面有墨笔书写“八十七神仙卷一册”几个字(图3),不知此纸与著名的《八十七神仙卷》有何关联?拍品介绍说它们是刘铁华旧藏,刘铁华又是何许人也?

找到刘铁华

抱着诸多疑问,笔者做了一系列考据。巧合的是,就在笔者所藏《国立北平艺专19 4 8年补七月份俸薪表》(图4)里,发现了刘铁华与徐悲鸿的交集。

其时,徐悲鸿为北平艺专校长,而刘铁华与齐良迟(齐白石四子)、邹佩珠(李可染夫人)同为北平艺专的指导老师,每月从北平艺专领取薪金。刘铁华1933年肄业于北平艺专西画系,1938年到延安主编《抗敌画报》,后到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艺术干事。1946年,他到北平协助徐悲鸿、吴作人组建“北平艺术家协会”,1947年任《经世日报》和《益世报》副刊主编,兼任北平艺专导师。同时,他还是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根据考据,这两篇徐悲鸿的墨书手稿正是刘铁华做副刊主编时邀请其书写的。为主编邀请所作,又是北平艺专校长所书,想必定会刊载发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最终在“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二月五日”由刘铁华主编的《经世日报》“艺术”副刊上,同时见到“艺术”题字与手书《发刊词》两件作品同时刊登。在同一版面上,还刊有徐悲鸿的《马》图、叶浅予和李桦等人的木刻、文章(图5)。

而笔者所见的这件作品,正是徐悲鸿的手书原稿。徐悲鸿共书写了六种“艺术”供选用,六种均为楷书,虽笔划各有不同,但基本形态相类,庄严俊美、自由生动,与徐悲鸿此时期书法特点是一致的、可以辩识的。这也是书法鉴定的一个根据,现代笔迹鉴定学只认签字,不认印章也是这个道理。而最终刘铁华选了带有印章的那件。作为刊头设计,并用铅笔加注“用此图制版”等字样。

提及“三不朽”

1937年5月,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空闲时从一位德籍夫人手中购得《八十七神仙卷人物画》。徐悲鸿认为此画是盛唐佳作,爱不释手,年底作了题跋,并在上面盖了“悲鸿生命”的印鉴。19 4 2 年5月,徐悲鸿在昆明举办画展时该画丢失。直到1944年发现该画踪迹,其又以重金购回。

在北平艺专任校长期间,徐悲鸿陆续对该画卷进行整理、装裱。这件《发刊词》背面所写的“八十七神仙卷一册”,正与此过程相符。这份《发刊词》中还有“以八十七神仙卷之静穆拟之,必能达到大德”之句,就是明证。

此份《发刊词》照原稿书写内容全文刊登在《经世日报》副刊上:

太史公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功须靠机会。立言凭着聪明。总不及立德为高。艺术乃立德的表现。故艺术是大道。

德有大小,最大者曰高超,曰华贵(即严),曰静穆(庄)。孔子温而历、严也,威而不猛,庄也。恭而安,静穆也。其次曰雄强、曰壮丽、曰沉郁、曰清逸简雅。

如太史公之文,雄强而华贵。陶渊明之诗,静穆。太白则壮丽而高超。杜甫则沉郁而华贵。在书法上,千古只有王羲之一人。达到华贵高格。郑道昭亦庶几近之。怀素雄强亦及高超。王觉斯雄强。八大山人雅逸。近世邓石如为能华贵,诚不世出之奇。画中吴道玄、王维,不可得见。以八十七神仙卷之静穆拟之,必能达到大德。无或疑也。在山水画上,李成、范宽俱及高格。花鸟多壮丽之德。虽黄居寀、崔白不是过也。近代则维有谭鑫培、王洪寿、杨小楼三人之演剧,达到艺术上之最高格。亦德之最高格。谭、王皆高超。杨则华贵。此乃天授,而辅以坚卓之学力者,庶乎可致。此皆在人类史建立巍巍高峰。非偶然也。

这里的太史公,指的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穆子)。《左传》记载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说的是一些人在道德、事业、言论的任何方面有所建树并传之久远,那就会虽死犹生,成为不朽。后世精英将其总结为三不朽。这“三不朽”,也正是徐悲鸿艺术理论的体现。

圖2 徐悲鸿手书《发刊词》

图3 《发刊词》背面用墨笔书写“八十七神仙卷一册”,此纸与《八十七神仙卷》有何关联呢?

遗憾未著录

1947年,徐悲鸿53岁,已步入生命晚期。他的经历、磨难、奋斗、成败都在沉淀和升华。对于自己一生献身的艺术事业,他始终都在思考、探索。早在发表于1920年北京大学《绘学杂志》上的《中国画改良论》中,他就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对于绘画艺术来源,徐悲鸿曾说过:“自王维建立文人画后,独尊山水,故必师法造化。是以师法造化或师法自然——一如吾先圣,造哲留遗几许名言,但不遵守,亦无补恶风浇谷。且恐有歪曲其意义,假借之而为乱阶者,比比是也。”

在1947年1月的《益世报》“艺术周刊”创刊号上,徐悲鸿发表献词:“吾人应开展吾人之智慧,为自然之活动以创造艺术,创造真善美有德行之艺术,以自免于弱劣庸俗,以复兴吾中国艺术。”同年11月2 8日,他又在“艺术周刊”上发表了《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

诸如此类,徐悲鸿先后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其对艺术的看法与理解。

在此次“艺术”《发刊词》中,徐悲鸿从孔子起,历数历代代表人物,包括文化教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表演戏剧等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归结于先天所赋与后天努力相结合的结果。而且,引用太史公语,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把这些代表人物归于人类历史的巍巍高峰和不朽人物,这是他对艺术理论的汇集与提高。

艺术是什么?艺术包括哪些方面?艺术可以创造吗?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哪里?艺术与文化是何种关系?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如泉涌般喷薄而出。这些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似乎在这里有了些许答案。

图4 《国立北平艺专1948年补七月份俸薪表》(部分)

图5 “艺术”创刊号(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五日)刊头设计即采用的是徐悲鸿的手书原稿,发刊词与手书发刊词原稿一字不差。

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而有更广阔的范畴;各种艺术不再是“小技”,“艺术乃立德的表现,故艺术是大道”。艺术必定与文化融合。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在创作不同艺术形式时表現的生命律动,是对全部生活的再创造。艺术达到“立德”,是可以不朽的。艺术在这里已经具有了历史和哲学意味。此论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来,但过往千年未曾见,徐悲鸿乃第一人,这是空前未有的大艺术史观。

《发刊词》原件无疑是一篇初稿,匆忙之态尽显,加改痕迹尚存。所写乃典型悲鸿书体,为让主编辨识,只用单体行楷,少见笔画勾连。雄强劲健、高超静穆。与刊登内容对照,竟然一字不差,充分反映徐悲鸿高超的书法诗文水平,也折射出其知识的渊博、技艺的精湛,亦是“天授,而辅以坚卓之学力者”,纵观其毕生对文化艺术的巨大贡献,足以“立德”,也必将不朽!

但奇怪的是,如此重要的“艺术”《发刊词》,我们搜遍可以找到的著录,包括《徐悲鸿全集》《徐悲鸿年谱》《徐悲鸿书法集》《徐悲鸿画集》《徐悲鸿论艺》等各种论述,均未见到记载和相关信息,不能不令人遗憾。我们应特别感谢刘铁华及其家人,把徐悲鸿这两件原作无损无秽地精心保存了70余年,难能可贵。其今日方才得以呈现社会,证史补史,既丰富了徐悲鸿艺术记录,又扩充了研究视野,亦有“立功”“立言”之功!

猜你喜欢
华贵艺专静穆
刀刻锤落间,尽显鸢都嵌银华贵
莫忘初业第一程
——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
朝华贵
咒语
老艺术家的待遇问题:齐白石为“加薪”上书中央
稻鳖共生 1亩收入1.6万元
『华丽』『华美』『华贵』
书贵端庄与静穆——谈阚景荣小楷书法印象
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雕塑》100期综述
看似静穆非静穆,题闲赋闲非写闲——陶渊明田园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