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实: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本届航展吸引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余家国内外企业在线上线下参展,室内展览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参展飞机121架,静态展示区参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以展团形式展示航空航天技術的最新成果。航展吸引观众20余万人次,签约总额近400亿美元。来自“梦天实验舱”的在轨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本届航展发来视频祝福。
点评:
自1996年举办首届以来,中国航展不断发展,已成为集中展示中外航空航天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的重要窗口、促进航空航天技术和装备领域商贸合作的国际平台。本届航展上,一批自主研发制造、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新”产品、技术、服务、成果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成为全场焦点、看点、热点:AG600M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完成12吨投水演示,“太行”发动机首次进行系列化展示,1:1全尺寸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展示舱亮相展馆,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航展首飞,“20时代”战斗机、直升机、运输机集体亮相。
更难得的是,本届航展展品结构实现“陆海空天电网”六位一体系统化、全维度覆盖。参展装备与往届航展相比,更注重体现信息对抗、态势感知、无人作战、综合保障的特色和开放自信的姿态,展示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展示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回想1996年首届航展,中国的核心展品歼-7、歼-8等,与美俄当时服役的F-15、F-16、苏-27等差了整整一代。如今,与美国的F-35、俄罗斯的苏-57同属五代机的歼-20首次参加地面静态展示,表明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已经抹平了与西方的代差。
与“国之重器”折射的技术进步相比,中国在本次航展上传递的开放态度同样意味深长。C919驾驶舱内,所有的标识都是英文的,测量单位也使用英制刻度。显然,这是一架为国际市场设计的飞机。而中国空间站的实验舱也在向全世界招标,向全球征集实验项目和装备,未来甚至会有国外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的空间站。显然,透过航展的变化,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打破垄断的实力与底气,更看到了中国打造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的坚定决心。
在航展闭幕后,部分精品将被留下继续展出,同时还增加徽章展、摄影展、世界航展图片展等活动,力求传承航空航天文化、延续航展精彩,探索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