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欣,朱敬云,王琳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由于高血糖、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自主神经病变等引起的以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针对DGP的治疗除了进行常规控制血糖等,主要以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为主,可改善嗳气、腹胀等临床症状,但可能引起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1]。研究[2]表明,针刺疗法可加强DGP患者的胃肠动力,改善患者消化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究调胃通腑针法联合西药治疗DGP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胃肠运动功能、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跨膜蛋白16A(transmembrane protein16A, TMEM16A,又称为ANO1)含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3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西药组 56例,其中男 19例,女 37例;年龄 27~61岁,平均(46±9)岁;体质量51~74 kg,平均(63.35±6.13)kg;病程 3~7 年,平均(4.83±1.12)年。针刺组 57例,其中男 18例,女 39例;年龄27~61岁,平均(46±9)岁;体质量51~74 kg,平均(63.42±6.21)kg;病程 3~7年,平均(4.75±1.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号 2018025)。
符合《哈里森内分泌学》[3]中 DGP的诊断标准和《中医内科学》[4]中肝胃不和证辨证标准。
①年龄27~61岁;②经X线钡餐、胃镜等检查确诊;③空腹血糖不大于 10 mmol/L,餐后血糖不大于15 mmol/L;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恶性肿瘤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非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者;④精神异常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控制血糖。
给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1110,规格为每片5 mg),于饭前服用,每次1片,每日3次。
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调胃通腑针法治疗。主穴取中脘、血海、阴陵泉、合谷、太冲、三阴交、曲池、丰隆、足三里、地机穴,配穴取公孙及内关穴。根据《腧穴名称与定位》[5]进行穴位定位。嘱患者取仰卧体位,并对所施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 0.25 mm×6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丰隆、中脘、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地机、足三里穴进行直刺操作,针刺深度为42 mm左右;采用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合谷、曲池、太冲穴进行直刺操作,直刺深度为24 mm左右。采用徐疾提插补法对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穴进行相关针刺操作,即于穴位浅部候气,待得气后,缓慢针刺到穴位深部41 mm左右,以较大的施针力度进行迅速推针操作,直至皮下,以较小的施针力度进行插针操作,重复上述操作4次左右;采用徐疾提插泻法对丰隆、曲池、地机、合谷穴进行相关针刺操作,即待得气后,以较小的施针力度进行迅速针刺操作,直至穴位深部,以较大的施针力度缓慢推针至皮下,重复上述操作行 4次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法对余穴进行针刺操作,留针0.5 h。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3.1.1 胃轻瘫症状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胃轻瘫症状。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评估胃轻瘫症状,包括嗳气、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每项分数0~3分,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
3.1.2 胃肠运动功能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运动功能。采用飞利浦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测定 0.5 h胃排空率(gastric emptying rate, GER)和胃排空时间(gastric emptying time, GET)、胃半排空时间(T1/2)、180 min胃残留率。
3.1.3 血清胃肠激素及ANO1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及 ANO1水平。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3 mL,3 400 r/min离心 13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胃泌素(gastrin, GAS)、胃动素(motilin, 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T)及ANO1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疗效指数为治疗前胃轻瘫症状评分与治疗后胃轻瘫症状评分之差占治疗前胃轻瘫症状评分的百分比,总有效率为治愈例数、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治愈:嗳气、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0%。
显效:嗳气、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为75%~90%。
有效:嗳气、腹胀等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为50%~74%。
无效:嗳气、腹胀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50%。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1 两组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嗳气、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嗳气 腹胀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56 1.52±0.36 1.13±0.231) 1.61±0.45 1.05±0.271)针刺组 57 1.54±0.31 0.81±0.111) 1.63±0.41 0.76±0.131)t - 0.3166 9.4609 0.2470 7.2944 P - 0.7521 0.0000 0.8053 0.0000组别 例数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56 1.57±0.42 0.97±0.311) 1.67±0.51 1.03±0.321)针刺组 57 1.54±0.48 0.62±0.171) 1.64±0.53 0.74±0.121)t - 0.3533 7.4589 0.3065 6.3997 P - 0.7245 0.0000 0.7598 0.0000
3.4.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0.5 h GER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针刺组高于西药组;GET、T1/2、180 min胃残留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运动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运动功能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0.5 h GER(%) GET(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56 11.83±1.57 26.52±2.541) 197.54±21.63 143.82±17.051)针刺组 57 11.85±1.52 33.61±3.251) 197.51±21.68 121.65±14.831)t - 0.0688 12.9056 0.0074 7.3789 P - 0.9453 0.0000 0.9941 0.0000组别 例数 T1/2(min) 180 min胃残留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56 57.53±14.75 45.68±12.951) 11.82±3.67 7.87±2.811)针刺组 57 57.56±14.71 37.51±11.261) 11.84±3.62 6.21±2.241)t - 0.0108 3.5807 0.0292 3.4756 P - 0.9914 0.0005 0.9768 0.0007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及ANO1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AS、MTL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针刺组高于西药组;血清SST、ANO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及ANO1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及ANO1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GAS(ng/L) MTL(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56 123.46±15.63 151.23±16.251) 72.43±9.56 106.51±13.621)针刺组 57 123.41±15.67 178.72±20.511) 72.45±9.52 131.72±17.831)t - 0.0170 7.8882 0.0111 8.4354 P - 0.9865 0.0000 0.9911 0.0000组别 例数 SST(ng/L) ANO1(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56 19.42±3.06 13.54±2.861) 786.23±75.36 415.36±47.211)针刺组 57 19.45±3.01 10.12±2.411) 786.25±75.32 204.15±23.171)t - 0.0525 6.8785 0.0074 30.2708 P - 0.9582 0.0000 0.9989 0.0000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 93.0%(53/57),高于西药组的76.8%(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0,P=0.0320<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临床上,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早饱、腹胀、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胃潴留、腹痛、腹泻等。DGP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其中20~60岁较为多见,其中女性患病率要高于男性。现临床上针对 DGP患者的治疗,多以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为主,可促进胃排空,但对胃肠激素水平的调节程度不高[7]。研究[8]表明,针刺疗法治疗DGP患者,可疏经通络,促进胃肠蠕动。
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通过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改善腹胀、嗳气等症状,但可能引起血脂水平异常,不利于疾病改善[9]。中医学中,将DGP归属“痞满”“胃痞”等范畴,是由于痰湿内生,因痰致瘀,痰瘀内阻,引起脾胃升降失常。本研究采用调胃通腑针法,通过直刺太冲,该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其性下降,可行气平肝,避免因肝气太过影响脾胃升降,减少嗳气的发生;通过直刺内关,该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可宣通三焦气机,降逆和胃,改善恶心、呕吐症状;采用徐疾提插泻法对丰隆穴进行针刺,该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具有化湿祛痰、通利腑气功效,可缓解腹胀症状,中脘、足三里等诸穴合用,可条畅脾胃升降出入之机,提高临床疗效[10]。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嗳气、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表明调胃通腑针法联合西药可改善 DGP患者的胃轻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赵文娟等[11]指出,针刺疗法联合莫沙必利确能明显调节DGP患者的胃轻瘫水平。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0.5 h GER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针刺组高于西药组;GET、T1/2、180 min胃残留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表明调胃通腑针法联合西药可调控DGP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为选择性5-羟色胺Ⅳ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便于乙酰胆碱的合成及释放,对胃肠运动具有一定调节作用[12]。调胃通腑针法,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通于任脉,会于阴维,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通于冲脉,针刺二穴以发挥调中和胃功效,促进胃肠蠕动;直刺中脘,该穴为胃的募穴,可调理中焦,和胃健脾,增强胃肠动力;利用徐疾提插补法针对足三里,该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疏经通络,升清降浊,理脾和胃,补益气血,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为胃肠运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及能量,利于胃肠运动的调节研究[13]。马慧卿等[14]表明,针刺疗法可显著改善 DGP患者的胃肠功能,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MTL是小肠分泌的一种肽,可改善胃肠运动[15-17]。GAS为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由胃幽门和十二指肠黏膜G细胞产生,能够促进胃收缩[18-19]。SST抑制胃肠运动,延迟胃排空,减弱迷走神经张力,抑制GAS、MTL的合成[20-22]。ANO1为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的分子基础,可调节Cajal间质细胞兴奋性,增强胃肠动力。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通过对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进行刺激,促进胃肠蠕动,但对胃肠激素水平的调节效果不明显[23]。而调胃通腑针法,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针刺二穴发挥通降胃肠功效,加快胃肠的血氧供应,调节胃肠激素,从而改善胃肠运动水平;地机为足太阴脾经的郄穴,采用徐疾提插泻法针刺该穴,配伍血海,可祛瘀生新,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利于胃肠激素的调控;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通过徐疾提插补法针刺该穴,配伍足三里、阴陵泉,以健脾理气、滋阴养血,促进胃肠运动,加速胃排空,激活胃肠激素调节系统,调节胃肠相关因子水平[24-26]。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GAS、MTL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针刺组高于西药组;SST、ANO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表明调胃通腑针法联合西药可调节DGP患者的胃肠激素及血清ANO1水平。劳美铃等[27]研究结果证实,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 DGP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
综上所述,调胃通腑针法联合西药治疗DGP患者,通过条畅脾胃升降出入之机,改善胃轻瘫症状,调节胃肠运动功能,调控胃肠激素及血清 ANO1水平,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