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幼儿园 胡春英
看图讲述是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既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幼儿思维、观察和想象能力的提升。看图讲述以图片、图画书为凭借物,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观察、感知画面信息,是幼儿理解画面内容、遣词造句、建构讲述的过程。然而,我发现许多幼儿在看图讲述活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忽略许多重要的细节;往往是只言片语的介绍,缺乏生动形象的描述;讲述断断续续、不连贯,没有条理、不完整。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图画内容,进而生动地讲述呢?为此,我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尝试运用了几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重点动作和表情变化,把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述,从而使讲述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以及讲述人物形象具体、生动、有趣。
在中班看图讲述《聪明的小狗》中,教师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小狗的眼睛、嘴角、尾巴等神态,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保障。
老师问:“小狗的心情怎么样?”
尧尧说:“小狗很开心。”
老师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尧尧说:“它的嘴角朝上。”
小宇说:“小狗很开心,它的眼睛弯弯的,像小桥。”
文文说:“小狗很高兴,它在摇尾巴。”
老师说:“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小狗弯弯的眼睛、向上翘的嘴巴、摇来摇去的尾巴发现了小狗很开心。谁能完整地说说小狗开心的样子?”
尧尧说:“小狗真的很开心,它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向上、尾巴摇来摇去。”
看图讲述中,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画面时可以抓住不同图片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先局部再整体、先整体再局部、对比观察等,帮助幼儿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等,从而使幼儿的看图讲述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对于单幅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帮助幼儿全面、细致地了解图片内容。
在小班《谁吵醒了小弟弟》看图讲述中,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全面把握图片信息。幼儿按照“小弟弟醒了—姐姐画画—小狗在外面叫—钟表在滴滴答答走动”的观察顺序,依次讲述图片中的人物、他们在做的事情以及谁吵醒了小弟弟,从而学习并掌握有序观察和条理讲述的方法。
对于多幅图片组成的看图讲述材料,如果教师一次出示全部图片,会增加幼儿观察、讲述的难度,使讲述活动失去吸引力,不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可采用先局部观察、再整体归纳的方法,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感知、理解讲述内容。
大班看图讲述《聪明的小野兔》共有5幅图片:第一幅图中大灰狼抢走了小野兔的萝卜,准备躲在家里吃;第二幅图中小野兔打了个地洞通到大灰狼家,想夺回萝卜,但被大灰狼发现了;第三幅图中大灰狼搬了块大石头堵住洞口,但小野兔又从大灰狼背后打洞钻了出来;第四幅图中大灰狼做了栅栏将大萝卜围了起来;第五幅图中聪明的小野兔又打了个地洞到栅栏里,夺回了大萝卜。若教师同时出示五幅图片,则故事的悬念感消失,幼儿思维也将受后续图片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逐一出示五幅图片,让幼儿跟着情节的不断发展展开想象。
针对图片内容朴实、情节平淡、前后图片之间逻辑性不强的看图讲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整体观察,初步感知理解图片后,再逐幅仔细观察讲述。
中班看图讲述《共伞》中,小丽撑着雨伞往家走,看到小刚没有伞,就喊小刚一起伞下避雨;路过幼儿园,两人看到一个小弟弟用手捂着头等妈妈来接,就走过去由小刚背着小弟弟,小丽撑着伞,一起把小弟弟送到了妈妈身边。故事共四幅图,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主题集中而又明确。对于这一类的故事,教师采用让幼儿先整体再局部观察的方法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对于由多幅图组成,其中两幅或几幅图间的内容有一定对比性的看图讲述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比观察色彩、人物形象、动作表情等,有效突出讲述主题。
大班看图讲述《起风了,猫瘦了》共有7幅图片,第一幅图展示的是肥胖的猫,最后一幅图展示的是瘦骨嶙峋的猫。通过两幅图之间的对比观察,教师鼓励幼儿猜测造成这一强烈对比的原因以及有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从而让幼儿学习先讲述事件结尾,再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讲述的倒叙方法。
在讲述前幼儿可以准备图片、实物、情景等凭借物,降低讲述难度、辅助构思,为言语组织搭建合理支架,减少因遗忘而讲述不完整的情况。
图标支架是指把讲述的框架用简洁、具体的图案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原本抽象的讲述框架变成可视化的图像符号信息,帮助幼儿实现条理清晰地构思和完整讲述的目标。
在大班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中,教师将讲述的框架“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谁帮助小蚂蚁上天、它看到了什么、它心里感觉怎样”用简单的图标(见图1)呈现出来,巧妙地帮助幼儿构思蚂蚁飞上天的内容。
图1.蚂蚁飞上天
对于一些先后顺序比较复杂的讲述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箭头指示方向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在看图讲述《小水滴旅行记》中,小水滴各种形态的变化是困扰幼儿讲述的一个难点。教师通过箭头支架帮助幼儿梳理小水滴形态变化过程(见图2),为幼儿有序讲述提供支撑。
图2.小水滴旅行记
图表支架是指教师将讲述六要素设计成图表后,幼儿将讲述的主要内容在相应的表格中进行表征、记录,借助图表对讲述内容进行简要构思,从而达到完整讲述、条理讲述的目的。
在大班看图讲述《梨子小提琴》中,为帮助幼儿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进行构思和讲述,教师设计了图表,幼儿根据图表内容构思续编的框架(见图3),从而有效解决了续编活动中幼儿讲述内容不完整、前后逻辑性差等难点。
图3.梨子小提琴
对幼儿来说,讲述之前凭空对讲述内容和顺序在大脑中进行独立构思是难度非常大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杂乱的信息有条理地用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看图讲述《游乐场的故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的图片内容结合自己在游乐园的体验绘制成思维导图。幼儿在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图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把游乐场里的活动画了出来,而且还联想出是怎样玩、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等。
各种策略和方法并不是单一、刻板的,教师可以将多种策略有机结合,有效引导幼儿实现连贯条理、丰富生动的讲述目标,提升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