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姣 李凤容 江育玲
(1.拉萨市人民医院,西藏 拉萨 850000;2.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医院感染是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估计每年约有170 万人感染,其中9.9 万人因此死亡[1]。多项研究表明,医院环境污染在几种关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2]。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是指医院内所有无生命体的表面,都可能会与患者的皮肤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重症监护室(ICU)发生的医院感染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这种感染通常与耐多药微生物(MDRO)有关[3−4]。因此ICU 环境表面消毒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有许多弊端,本研究观察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强化消毒的效果,为医院环境消毒的新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选择某三甲综合医院的ICU,6 个区间,24 张监护床。其中3 个区间为试验组,采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进行环境消毒;另3个区间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两组均进行消毒后的环境卫生学采样生物监测,统一采样位点与方法、采样人员,对比两组环境消毒效果。
本试验所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为国内所生产,型号为HPVS M100/ HPVS M200s,本消毒装置所能消毒空间最大体积为500m3,工作温度5~40℃,所配置消毒液为35%食品级H2O2。本试验所涉及ICU 各区室内空间体积约为150m3。
1.3.1 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放置与处理。对ICU的一至三区物表、地面以清水擦拭清洁后,紧闭门窗,在室外用密封条将门缝处密封,防止过氧化氢气体外泄,确保室内无人,将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置于室内中心位置,连接电源,采用自动参数模式,设定过氧化氢投入量为6g/m3,空间体积为150m3;输入消毒编号,以便后续查询消毒记录。可根据消毒要求的不同(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设定过氧化氢输入量为4g/ m3/,5g/ m3,6g/ m3,特殊情况可加大投入量,比如7~8g/ m3或更高。启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进行环境空气与物表消毒。由试验人员在室外用配套平板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消毒计时从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启动开始,整个消毒时间与房间体积及H2O2投入量大小有关。本ICU 的一至三区进行高水平消毒各耗时3 小时。
1.3.2 传统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对ICU 的四至六区物表、地面采用人工含氯消毒剂擦拭方式,配置1000mg/L 含氯(84)消毒剂,分别以消毒布巾、地巾用“S”手法无缝擦拭所有室内物表、地面,作用30 分钟。考虑避免霍桑效应,擦拭消毒的保洁员对于消毒后环境采样不知情,按常规进行环境物表擦拭消毒操作。每个床单元使用2块擦拭布巾,一块擦拭床部、一块擦拭吊塔与设施仪器表面。
1.3.3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生物监测。每区选择25 个采样点,每个床单元的采样位点均选取注射泵、监护仪、呼吸机面板、床操控面板、床垫,4个床单元共计20个,另加治疗车、掌中宝移动终端、电脑键盘鼠标、吊塔、病历夹。试验组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消毒程序运行结束后、对照组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采样人员进入,于上述点位以压印法进行环境物表采样,样本立即送微生物室恒温培养。48小时后观察菌落计数。试验组、对照组各设空白对照皿、空白操作对照皿一个。采样皿选取6cm 直径即用型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在有效期内,使用前复温。两组均采用压印法进行环境物表采样。
1.3.4 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采用SPSS19.0 进行卡方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作为环境物表消毒效果评判标准。试验组、对照组各3 个空白对照皿、3 个空白操作对照皿结果均为无菌生长。试验组消毒后样本73 个,合格结果70 个,合格率为95.89%;对照组消毒后样本75 个,合格结果36 个,合格率为48.00%,详见表1。
表1 试验组/对照组消毒后合格率对比
结果将试验组及对照组消毒后的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p<0.001 说明试验组及对照组消毒后的合格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诸多证据表明,医院环境污染在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诺如病毒、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不动杆菌(VRE)在内的医疗相关病原体的传播中扮演重要角[5−6]。医护人员与受污染环境接触,或直接与病人接触都可能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或手套受到污染,从而导致医院病原体在病人之间的传播。受污染的医院表面和医疗设备也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转移途径[5]。由于ICU 内的患者多数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常常接受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无创呼吸机等医疗操作,所以医院感染发生比例最高。
尽管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不能替代洗手、限制医疗器械的使用、防护物品使用等感染控制措施,但对医院环境尤其是ICU 物体表面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十分必要。对此,已经有研究表明改善医院环境卫生质量可以减少MRSA、VRE、CD 等在医院内的传播[7−8],甚至终止医院感染的暴发[7]。
传统的消毒方法是使用浸润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等消毒液的抹布对环境物表进行擦拭,消毒过程包括配制消毒液、抹布浸润、机械擦拭、抹布再清洁等。因此清洁消毒的效果除与消毒剂有关,还与机械擦拭的时间、沉积在物体表面的消毒剂的量有关[5]。
首先,为确保消毒效果,消毒液需现配现用,并且正确的浓度才能达到消毒效果。进行消毒液配制工作多为保洁员,其知识文化水平、消毒灭菌意识、操作能力、负责任程度等均会影响所配制的消毒液是否达标[9],这些因素均难以控制。在临床实际环境消毒工作中,保洁员的以上诸多综合素养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的质量,尤其是终末消毒与强化消毒的质量,故也是临床传统擦拭消毒质控的主要内容。
其次,抹布的物理结构会影响其与物体表面的接触程度及消毒剂的释放和残留[10],抹布浸润多长时间才能使抹布上的消毒剂达到消毒所需要的量尚难确定,也没有相关研究可供参考。
第三,在传统清洁消毒中,机械擦拭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擦拭消毒过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擦拭本身带走微生物,二是擦拭表面释放的消毒剂杀灭微生物[10]。因此被擦拭物体的表面状况、可及性、擦拭的次数、力度、频率均会影响消毒效果。ICU病房内器械、设备众多,可及性差。尚无相关试验得出合适的擦拭次数、力度和频率。擦拭中抹布上的消毒剂沉积到物体表面的量难以确定,消毒效果难以保证。若接触的物体表面微生物并未得到清除或杀灭,随着擦拭的动作,可能引起微生物的迁移、扩散。
第四,抹布的再清洁也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一大因素。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把使用后的抹布直接在水桶中清洗,或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这样处置的消毒质量难以保证,抹布不易晾干,可能造成其上细菌繁殖继而成为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潜在媒介[11]。
第五,常用消毒剂有诸多不足之处。含氯消毒剂气味刺激、对金属物品有腐蚀性,且稀释后性质不稳定,应用时需现配现用[12]。季铵盐类消毒剂属于低效消毒剂,杀菌时间长,对结核杆菌无效[13]。消毒湿巾成本较高[14]。此外,消毒剂的消毒副产物危害较大,研究显示三卤甲烷类(THMs)、卤代乙酸类等具有雄性生殖毒性,可损伤生殖器官、降低精液质量、改变生殖激素、降低生育能力等[15],还可能会提高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16]。二氧化氯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根和氯酸根等,长期高浓度接触能引起动物的溶血性贫血和变性血红蛋白血癌,还可能影响胎儿大、小脑的发育[17]。
基于传统清洁消毒方法的诸多弊端,新型的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引起界内的广泛关注。过氧化氢的消毒机理包括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及其分解产物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破坏其通透性屏障,使胞内容物外漏,导致菌体死亡;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而致死[18]。目前普遍认为气态过氧化氢消毒效果最佳。近年兴起的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就是利用闪蒸技术,将高浓度(35%)的过氧化氢溶液瞬间汽化为纳米级的气体,再将这种汽化过氧化氢喷射到环境空间中进行布朗运动,通过释放的羟基自由基攻击病原微生物,达到高效无死角的消毒目的。
气态的过氧化氢可以均匀弥散到需要消毒的空间环境中,对于如卡缝、零件环扣、小径管道等传统清洁消毒难以触及的、可及性差的部位均能很好兼顾。因此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可用于房间表面、复杂设备、家具等的消毒,无需搬动家具及设备即能达到消毒目的。诸多研究表明汽化过氧化氢对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9]、艰难梭状芽孢杆菌[20]、炭疽杆菌芽孢[21]、结核分枝杆菌[22]、朊病毒[23]在内的多种微生物均可达到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灭菌水平。
本研究发现,采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进行ICU 的环境物表强化消毒,合格率为95.89%,消毒效果远优于传统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法,与国内、国外多项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过氧化氢最终分解产物为氧气和水,没有化学残留,不会引起健康和安全问题。
尽管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用于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喜人,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汽化过氧化氢不能清除灰尘和污迹,所以使用前需对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初步清洁。第二,使用时为防止过氧化氢稀释,需要清空室内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紧闭门窗,关闭空调、供暖等设备,故只能作为终末消毒。第三,基于其消毒机理对过氧化氢的浓度要求较高,需在使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时监测过氧化氢浓度,以确保消毒效果。
本研究发现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用于ICU 病房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确切,操作方便,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感控意识等,消毒效果可靠,是医院环境尤其是ICU 等高度风险区域环境终末消毒、强化消毒的优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