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于1961年,是发展我国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有个人会员近8万名、团体会员近300家、专业委员会58个、工作委员会9个、科普教育基地53家、学会服务站23个。荣获中国科协党建工作先进学会、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会期刊出版工作优秀单位、优秀扶贫学会等多项荣誉,多次入选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与改革工程支持学会。2021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一、突出政治引领,建设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以“党建+服务”不断增强学会组织凝聚力
构建以“理事会党委-办事机构党支部-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为一体的三级学会党组织体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建立学会理事长、知名科学家讲党课常态化机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喜迎建党百年等专项政治学习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学会发展实践。以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制定《中国自动化学会党委工作会议议事规则》《关于分支机构党小组“两个全覆盖”工作指导意见》、学会党委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任务清单及“负面清单”等,不断推动学会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以党建促会建,筑牢党建强会主阵地
学会连续9年承担中国科协党建强会计划项目,切实开展“科技精准扶贫”系列活动。“CAA党员先锋队”的足迹遍布云南、贵州、甘肃等全国20余个地市区,建立2所爱心图书馆,8个智慧教育实验基地,广泛开展助学助教工作,普及科技新知,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唯一一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入选中国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
(三)以服务温暖人心,实施会员精准服务
不断完善会员发展与服务机制,精准会员服务手段。面向全体会员,设立会员服务月,每年定期开展10余次专属会员活动;面向女性会员,设立“女性科技工作者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青年会员,全力打造青年菁英系列论坛、会士面对面、我和优博有个约会、钱学森讲座等品牌活动;在疫情来袭之际,第一时间向疫情地区会员邮寄口罩等防疫物资;打造CAA线上云讲座系列活动,为会员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增强对各类科技工作者的引领吸纳,实现会员年度数量增长20%以上。
(四)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强化人才培养力度
密切跟踪自动化领域科研动态,持续完善“人物奖—成果奖—论文奖—团队奖”四位一体奖励体系,实现多层次人才评价。不断拓宽奖励举荐渠道,2015年获得直推国家科技奖励资格,经学会推荐的3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依托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38位青年人才茁壮成长。广泛开展人才培训和评价,承担国家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探索工程师能力标准国际互认试点。
二、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学会自身能力提升
(一)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学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改革
创新“分支机构—秘书长—理事长—党委—常务理事/理事工作会议”五级例会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原则,形成位阶有序的议事规则。
(二)激发分支机构活力,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升级改版分支机构管理系统,以评估考核与评优激励为具体措施,增强分支机构服务能力。
(三)打造职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
持续推进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探索建设数字化OA系统,编制《中国自动化学会员工手册》,实行全员社会招聘,优化薪酬体系,加强办事机构人事体系改革。学会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近30名,平均年龄32岁,其中硕士学位人员比例为28%,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为24%,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XUEHUI学会2022年第5期2022年第5期中国自动化学会:守正创新优服务凝心聚力谱新篇XUEHUI
(四)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开创智慧学会新局面
以“互联网+”集成学会优势资源,提升联通能力,完善以会员库为基础的会员服务与管理系统、奖励系统、学术会议管理系統、分支机构管理系统、期刊采编系统、学科前沿动态监测系统,与学会各项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不断建立完善学会官网、微信、微博等宣传平台,建立CAA学术会议小程序,开发会议直播功能,为全面实现智慧学会建设保驾护航。
三、树立品牌意识,引领科学传播新风尚
(一)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学术会议体系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每年召开千余场学术活动,受众人数近2000万人,构建以中国自动化大会为代表的综合交叉类学术会议,以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国家智能制造论坛、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等为代表的前沿高端类学术会议,58个分支机构面向不同的二级学科建立品牌学术会议,覆盖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有力推动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的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
(二)引领原始创新,加快一流期刊品牌建设
紧跟学科发展趋势,大力培育9本精品学术期刊,形成领域内一流期刊集群。《自动化学报》影响因子在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类期刊中连续五年位列第一,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学术影响力优秀科技期刊”等称号;《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2014年,与IEEE合作共创《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编委会国际化程度67%,成为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唯一的中国主办Q1区SCI期刊。学会积极响应“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遴选技术应用论文,建设电子信息领域案例库,支撑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编制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形成《中国自动化学会推荐学术期刊目录(试行)》。
(三)预见学科趋势,发挥学科战略引领作用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研究”,编制《中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史》《自动化学科发展路线图》《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智能控制导论》等教材,积极发挥学科战略引领作用,预判学科发展趋势,前瞻预见产业与技术发展态势,引导产业共性技术突破瓶颈,推动自动化学科快速发展。
(四)坚持价值引领,弘扬科学家精神
积极践行《CAA学术道德规范(试行)》,定期组织科学道德与伦理宣教活动;面对“IEEE审稿门”事件,第一时间向国际学术界发声;打造“口述历史”“领袖企业”系列访谈,深度采访“七一勋章”获得者百岁院士陆元九等与学会建设和学科发展息息相关的老一辈科学家,记录在中国自动化史上涌现的领袖企业与优秀人才,通过学会融媒体平台传播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四、打造“科普之翼”,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搭建多主体参与、多样化传播的共建共享平台
积极响应“科普中国”建设,牵头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10—2020)》,组建以科研院所、媒体及企业为主体的科普工作委员会;组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百人团及9支科学传播团队;建立53家科普教育基地,织密科普工作网络。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加强《自动化博览》等科普刊物建设,出版科普书籍;探索“互联网+科普”新模式,广泛传播领域知识,学会微博进驻科普中国潜力榜,荣获科普新媒体传播飞跃奖。
(二)多措并举,构建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开放高地
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组织开展RoboCup Junior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3E国际青少年智能与创意设计大赛、世界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竞赛(WYMOLY)中国赛等系列赛事,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模型及测评”项目、全国高校青年“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知识普及志愿活动、“Kids In Control”workshop等系列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组织开展“AI直播专家说”“CAA科普大讲堂”等系列线上科普讲座。广泛征集2021年度“青少年人工智能后备人才工程”课题,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青少年的良好生态。五、发挥纽带作用,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一)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服务科技经济发展
组建产业科技服务团,汇聚200余位专家资源,深入走访50余个城市,建立23个学会服务站、2个院士工作站、签订20余个框架协议,建立“学会服务站/院士工作站—企业—地方科协—学会”四级合作模式的长效发展机制,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为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组合式服务。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支撑,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搭建供需对接信息平台、人才与技术的赋能平台,形成“成果库”“专家库”“需求库”,通过聚专家、聚成果、聚项目,切实开展企业专家面对面、成立以企业为核心的联合体组织,编制《前沿科技领域成果汇编》,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发布《电子皮带秤在线期间核查技术规范》等若干团体标准,组织专家完成10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翻译3500余条标引专利文献,构建重点技术领域专利信息库。
六、主动担当作为,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一)集智聚才,深入谋划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加强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学会连续四年参加中国科协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推荐工作,推荐问题难题20余项,推动问题难题纳入国家科技规划、科研项目,引导识别科技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二)发挥智库优势,以学术助力科学决策
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国家战略,强化自主创新的使命,因地制宜为区域发展战略、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升级路线图等提出专业意见,发布《区块链技术前沿热点综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黑龙江工业强省规划》《关于深入服务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等2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承接《“交通强国”背景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為自动化产业及科技社团发展建言献策。
七、开放合作,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学会成功承办IFAC第14届世界大会、第23届世界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大会、国际智能车大会等10余个大型在华国际学术会议。其中世界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大会被誉为人工智能界的奥林匹克,自创办45年以来首次落户中国。学会参与筹建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AIST)和智能产业促进协会(AAII);与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以及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等建立互惠合作网络;积极推荐会员担任国际学术组织重要领导职务,有力提升了我国科学家在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