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一横
噪音有害,是一种让人类头痛的生态污染,这已经是广为人知的科学常识了。不论汽车喇叭的刺耳尖叫,还是建筑工地的机械咆哮,都深深地折磨着城市的人类居民。同样,城市附近野生动物稀少,主要原因也在于它们怕吵,以至于被噪音赶走。
也许,世界上唯一不惧噪音的生物只剩下没有听觉、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发现,虽然噪音不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但可以通过改变动物的行为,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在噪声污染被消除后,这种影响仍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上述结论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德州农工大学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得出的,从2005年开始,他们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响尾蛇峡谷进行了长达15年的一系列生态调查,专门研究噪音对于生物群落的影响。
响尾蛇峡谷的地理位置有些特别,一方面,该地区远离都市,物种丰富,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植物,有些地方相对安静。另一方面,该地区也是美国重要的天然气产地,这里开发出了数千个天然气井,井旁都配有嘈杂的机械,用于提取和运输天然气——这些机械一年到头、没完没了地吵个不停,产生大量噪音。
在响尾蛇峡谷,科学家挑选了115个相同面积的安静或者嘈杂的区域,分别观察这些区域中植物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植物群落确实会受到噪音污染的影响。2007年的研究数据显示,与远离天然气井的安静区域相比,天然气井附近的嘈杂区域的植物多样性更低,而且植物幼苗要少得多。比如,平均每片安静区域中大约会有55棵矮松幼苗和29棵刺柏幼苗,而嘈杂区域中平均只有13棵矮松幼苗和4棵刺柏幼苗。
为何嘈杂区域的植物会“减产”?科学家分析,这与栖树鸟类对噪音的反应有关。比如,北美灌丛松鸦与矮松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以矮松的种子为主要食物。灌丛松鸦非常聪明,懂得将食物储存起来,它们养成了在地上挖坑、埋藏矮松种子的习惯,这样即使到了食物匮乏的冬季也不会挨饿。灌丛松鸦并不总能记起所有它们埋藏种子的地方,那些被遗忘的矮松种子就成了幸运儿,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发育成小树苗。于是,灌丛松鸦无意中也成了矮松的“播种者”。
与其他鸟类一样,灌丛松鸦讨厌噪音,它们需要靠鸣叫来求偶和相互交流。因此,灌丛松鸦会尽可能选择一些安静的地方生活。嘈杂的区域,灌丛松鸦就很少飞过去,即使它们发现那里有矮松种子,顶多只会速去速回,将种子带走,回到安静的地方埋藏。这样一来,嘈杂区域的矮松获得播种的机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了群落的衰退。
另外,噪音对于矮松更大的危害还在于,噪音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很久。灌丛松鸦非常聪明,会记得被噪音折磨的地点和情景,所以即使噪音消除,灌丛松鸦也不会立即飞回先前的嘈杂区域,它们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来认定这里的环境是否吵闹,但科学家也不知道这需要多长时间。
2007年之后,響尾蛇峡谷的天然气井设施得到了改造升级,噪音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2019年,10年前的嘈杂区域早已变得非常安静了,科学家再次对这里的动植物进行考察,但他们发现,鸟类没有回归,树木的幼苗也依旧数量稀少。
考虑到矮松从种子成长为一棵成年大树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因此,噪音对矮松群落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可能要比人们想的要长得多。科学家强调,人类必须开始重视噪音对于植物的影响,这样才能保护好地球复杂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