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2022-05-30 18:44刘春明
理财·市场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吉林省电子商务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基于“1+X”证书制度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1+X证书背景下吉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其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特色不明显、实践课程体系需要提升、师资来源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规模品质持续提升、结构效益更加优化、创新融合不断加速,电子商务对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日趋明显。电商行业对电商人才类型、人才层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的需求增多。2019年国务院发布《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1+X”证书制度,并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基于“1+X”证书制度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吉林省共有22所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专科层次的院校,本研究针对1+X证书背景下吉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试图分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拓展。杨小燕等认为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学生的组织方式,其实质是教学计划中各项要素組合的类型。教学计划包括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时间分配表和教学进度表等几个基本要素。徐体高认为要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李东娅等认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部分构成。本研究采用学者钟秉林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即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

吉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课题组针对吉林省开设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对专业教师进行访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后,对于吉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总结。本次针对吉林省开设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6所院校共发放问卷242份,去除填写时间过短、填写不完整及不符合填写要求的问卷后,共获得232份有效问卷。

从调研所在年级来看,本次调研中共有76人属于一年级,占比32.76%;89人属于二年级,占比38.36%;67人属于三年级,占比28.88%。从学生分布来看,基本上涵盖了高职三个不同的年级,基本上符合调研的要求。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有42人认为课程设置非常合理,占比18.1%;有78人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占比33.62%。有52人认为课程设置一般,占比22.41%;有39人认为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占比16.81%;有21人认为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占比9.05%。从数据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对于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满意,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课程设计以及实训能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有114名同学认为课程设计及实训可以很好地提升其专业技能,占比49.14%;有76名同学认为可以较好地提升其专业技能,占比32.76%;有32名同学认为课程设计与实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不足,占比13.79%;有10名同学认为课程设计与实训完全不能提升其专业技能。通过实际访谈后得知,部分同学认为学校设置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专业技能,但是部分技能并不是学生所期望得到的专业技能,例如学校未能提供大数据分析、Python网络爬虫以及部分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训技能。

从授课满意度来看,有126人对于教师授课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占比54.31%;有46人对于教师授课比较满意,占比19.83%;有32人对于教师授课不是很满意,占比13.79%;有28人对于教师授课非常不满意,占比12.07%。总体上看,学生对于教师授课较为满意的比例超过70%,但是对部分同学进行访谈后得知,他们认为教师对于理论课部分讲授是基本符合学生预期的,但是对于实践课程的讲授有些不尽如人意,他们认为并不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真正地获得实践能力。

从教学条件来看,有76名同学认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场所及实践软件能够很好地满足实践的要求,占比32.76%;有65名同学认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场所及实践软件基本能够满足实践的要求,占比28.02%;有56名认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场所及实践软件不太能够满足实践的要求,占比24.14%;有35名同学认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场所及实践软件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占比15.09%。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吉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课题组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契合较好,但特色不明显

从目前吉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总体呈现出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较好,但特色并不明显。从访谈的10家高职院校来看,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围绕着社会上需求较大的运营岗位、美工岗位、直播岗位等来设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社会对于电子商务基础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但是针对每个学院的培养优势、特色并未完全凸显。从“1+X”证书制度来看,学生在除了获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还需要参加由企业或者高校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目前从吉林省多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并未完全将获得“1+X”证书作为其培养目标。

二、理论课程体系较完善,实践课程体系仍需提升

课程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而开设的相关课程所构成的,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各学院的培养目标及特色进行构建。从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理论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安排较为合理。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虽然其理论知识变化不是很多,但其商业模式、技术使用、应用范围都会随之不断发展。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尤其要注重其实践课程的作用。从调研情况来看,多数院校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均超过30%,但是从学生访谈中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其在实践课程中并不能满足所需要的实践技能需求。例如:有部分同学认为,学校为其开设的网店美工课程仅仅提供了48学时Photoshop图片设计课程,虽然教师采用的是边讲边练的授课方式,但是学生在学习完以后并没有真正地具备网店美工的能力要求,尤其是连网店美工的基本要求能力都未实现。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最为理想的状态是将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与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学历教育中就基本上获得了相应的教育与培训。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学生的能力。

三、从教师资来源单一,实践技能有待提升

从调研的部分吉林省高职院校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容乐观。电子商务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到目前已开设20余年,但是从吉林省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来看,多数教师并不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部分教师是从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部分教师毕业于管理类相关专业,甚至有部分教师是从其他非相关专业转入电子商务专业。从教师访谈中可知,多数教师并未在企业或者真正从事过电子商务相关业务操作。例如电子商务相关的“1+X”证书中主要有网店运营推广、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从访谈中得知,电子商务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未自己经营过网店,也没有在企业进行过数据分析等实践操作。教师仅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很好,或者在某企业简短地进行过实习,其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指导学生实践并获得较为全面的经验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仍显不足

目前吉林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高校都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软件,同时高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纸质或者电子版图书。但是在教材、课程建设及网络课程资源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与本科电子商务教材差别不大,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并不突出。另外,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一些慕课或微课,但是与学生们的需求并不能完全匹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资源被共享,部分学生甚至愿意去网络上寻找资源替代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例如部分同学经常使用腾讯视频、淘宝大学及一些平面设计类专业网站。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一、结合本校优势资源,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各高职院校多年来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学风以及培养特色,这也导致吉林省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各有差异。但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各高职院校不能够人云亦云,需要将目前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细分,同时对本校拥有的资源与特色进行定位,最终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例如部分院校均以金融、管理为主打专业,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结合其高校自身特色,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人才方向确定培养目标。

二、构建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教学思路,即“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理念。从吉林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生源特点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等技术类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岗位并不感兴趣,同时对于课上过多的理论教学也不愿意接受。多数同学认为应该掌握一些实用且可以帶来较高收益的实践技能。例如多数同学对于直播电商中的话术、直播电商文案写作、短视频剪辑与制作、微电影制作等内容非常感兴趣,社会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因此,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与社会的共同需要,构建符合高校特色与满足社会需求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提升企业导师与高校导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专业技能的掌握。目前为了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多数高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高校派遣本校的教师进入企业实习,提升本校教师的实践水平。同时,引入企业教师到高校授课,随时掌握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但是,这种方法比较片面,针对性并不强,也很难从整体上改变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因此,建议高校寻找适合本校培养特色的企业共建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的平台,有计划地将教师分期分批送到企业实习,同时,企业在产业学院中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平台,也方便企业有针对性地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学生,更早地将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为企业培养优秀合格的员工。

四、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育资源建设

优秀教学资源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准备以及锤炼以后才能形成。各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有动力去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通过立项教材、一流专业在线课程、思政课程及相关的在线教学资源库,然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并且在教材及相关资源建设完成后予以认定,其认定成果在教师评聘职称、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果方面给予认定。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到优秀教学资源的活动中来,进而促进丰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基金项目:2021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1ZCY349)。作者简介:刘春明,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及高等教育研究,供职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吉林省电子商务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