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的创新趋势

2022-05-29 10:11
视听 2022年5期
关键词:综艺仪式

肖 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受到极大影响,中国也迎来了巨大挑战。对于传媒业来说,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电视媒体虽举步维艰但仍在前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的另一面是“机”,疫情的冲击也给电视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机遇。在经历了疫情暴发初期的摸索调试后,电视综艺节目开始稳步发展,涌现出多档形式多变、形态创新且兼具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爆款节目。进入后疫情时代,电视综艺节目除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外,也在形态上不断演化、进阶,呈现出类型泛化、内容衍生、戏剧叙事、共情仪式的多元化演变态势。

一、类型泛化:深度融合与垂直细分

节目形态是从样式和操作的角度对节目的主要构成形式及播出状态,包括节目外部特征和表现方式作出限定。节目类型则是从内容、功能和对象方面对节目进行划分的。节目形态是处于节目类型之下的概念。当前,电视节目的类型边界越来越模糊,各种类型之间嫁接、拼贴、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节目形态。传统的节目类型划分方法逐渐不再适用,“泛文艺、泛资讯、泛知识”的类型泛化趋势越发明显。仅仅是选题和内容上的共享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对电视节目类型的审美需求。全媒体时代,网络节目对电视节目生存空间的挤压,迫使电视综艺节目进一步挖掘形态创新的可能性。2020年之后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形态演进上表现出更深入和全面的融合特征。“爆款”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融合了真人秀、表演竞技和纪录片的节目形态,既全景式地记录了嘉宾们的训练活动和日常生活,又通过复杂的淘汰晋级规则的设计,展示出选秀竞技类节目的戏剧性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泛知识类节目《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聚合的方式,融合了谈话节目、舞台戏剧、影视的节目形态,将“知识”转化为“收视”,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与持续讨论。

“台网联动”的传播趋势日益加强,网络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之间已无明显界限。一方面,电视媒体不断探索延伸荧屏空间的方法,大多数综艺节目采用双平台的播出模式,加快了向网络综艺节目形态深度融合的进程。另一方面,网络节目深挖小众文化,潮流、说唱、街舞、乐队等类型的圈层综艺节目频出爆款。但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在节目内容方面往往局限于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范畴,很难彻底向网络综艺节目靠拢。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寻求互补双赢,需在形式上学习网络综艺节目灵活多样、求新求变的优点,进一步加强类型的垂直细分,寻找差异,明确定位,瞄准受众;从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垂类内容,细分领域、细分技术、细分知识,放弃“大而全”,追求“小而专”,创造出更有特色的节目形态。例如,由哔哩哔哩出品的《百分之二的爱》是国内首档流浪动物救助情感类真人秀节目,豆瓣评分8.9分,无一星差评,成功登陆江苏卫视,是网络综艺转电视综艺的典型案例。这档节目从流浪动物的视角切入,记录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各种故事,采用双叙事模式,把流浪动物和义工联系在一起,是对宠物类节目的一次垂直深耕,也是一次具有实验性的形态创新示范。再如,北京卫视的《我在颐和园等你》是一档园林文化类户外综艺节目,采用“明星+手艺人+带货达人”的形式,融入剧情设计和竞技规则,强调“体验”,既售卖了颐和园的文化商品,又让颐和园的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大放异彩。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类型上进一步垂直细分,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不断重构,如职场代际类真人秀《花样实习生》、场景闯关式人物访谈节目《追梦人之开合人生》、手作解密互动体验秀《巧手神探》等。

二、内容衍生:空间再造与时限突破

电视综艺包括原创节目、季播节目和常播节目。据尼尔森(CCData)统计,2020年和2021年最受欢迎卫视频道综艺栏目前十名(如表1和表2所示)中,均仅有两档原创节目,其他均为常播节目和“综N代”季播节目①。这些王牌节目和头部综艺节目具有品牌优势,但也容易陷入形态固化和审美疲劳的困境。要想形成持续的收视刺激,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衍生节目创作就成为一条有效路径。如表3所示,2021年收视排名前十的“综N代”季播节目均有衍生节目。由此可见,电视综艺节目生产衍生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操作。

表1 2020年卫视综艺栏目排名TOP10

表2 2021年卫视综艺栏目排名TOP10

表3 2021年代表性“综N代”衍生节目

一方面,衍生节目在题材角度和传播渠道等方面大大拓展了综艺节目的维度,通过多元内容的生产,突破了节目的物理空间限制,也冲破了节目时间的约束。《歌手》《声临其境》《快乐大本营》等游戏和表演竞技类节目对于物理空间的呈现一般控制在演播室内。虽然这些节目也对舞台前和舞台后的空间联系做过一些创新尝试,但整体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有限,衍生节目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境。《我就是演员》第三季衍生节目《演员成长日记》,将舞台表演空间转移到演员幕后的训练与生活空间,丰富了真人秀的维度,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中餐厅》的衍生节目《鲜厨100》则是将原节目的真实餐厅空间链接到衍生节目的演播室虚拟厨房。《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衍生节目《定义》,通过谈话节目深化表演竞技类节目的主题内涵,赋予了节目新的时代价值。这些衍生节目通过对节目物理空间的拓展,有效地充实了电视综艺的内容,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最大化地开发了栏目群的整体价值。

另一方面,衍生节目打破了综艺节目的时间限制。有些衍生节目是原综艺节目内容的补充,如《奔跑吧第四季粉丝悠享版》《极限挑战第六季特约版》内容由节目正片未播出的花絮组成,突破了综艺节目正片叙事时间的束缚。还有一类衍生节目是正片内容的延展,如《定义》利用谈话节目中的第三方视角,展示了《乘风破浪的姐姐》选手们在节目中的另一面,用犀利的观点持续引爆热搜,拓展了正片的讨论话题空间,赋予综艺正片的另一重时间维度。无论是对空间的拓展还是对时间的突破,综艺节目和衍生节目都在不断寻求共建多样化的形态创新,呈现一种整体的“增值美学”,以保证电视综艺节目连续不断的活力和生机。

三、戏剧叙事:多元场景与编剧思维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讲好故事,是电视文艺作品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戏剧性问题是视听艺术的基础性、核心性问题之一。不同时期的综艺节目都有意或无意间将戏剧性原则作为研创方案中必要的形式选择。”②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和演技类综艺节目普遍采用戏剧化叙事方式,充分融合戏剧元素,展现出强烈的戏剧观倾向,其他细分类型的综艺节目也在往“泛剧情化”的方向转变。

“场景”原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场面。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认为:“场景不仅仅包含着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应包括在人接收到信息时所进行的个人活动以及个人情感,由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传播意义上的场景。”③节目中的场景包含节目的内部场景和延伸场景,内部场景指节目中的时空、人物、情节等要素,延伸场景是从传播出发,由内部场景延伸出的节目外的社交场景。场景的特征是虚拟和在场,能够满足受众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与偏好。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舞台表演艺术,通过多元化场景建构的方式,将舞台、情境、演员和观众这四个要素联系在一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每一集介绍一部中国优秀文化典籍,采用“戏剧+访谈+影视”的表现方式,利用先进的电视视听技术,构建“历史场景”“古今对话场景”和“谈话场景”,营造“故事共同场”,让古籍“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年轻”起来,展现了中国智慧,诠释了中国精神,成为2021年上半年“现象级”“标杆式”的电视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幸福三重奏》《闪闪发光的你》等观察类综艺节目,结合选手的“社交场景”“生活场景”和嘉宾演播室内的“观察场景”,通过场景化叙事的手段,给观众带来戏剧化体验,既强调“在场”感,又突出了“陌生化”感受。

此外,“泛剧情化”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创作的一个重要趋势。综艺节目融合影视剧的编剧思维,借鉴影视剧的创作原理,让综艺节目结合影视剧与电视节目的优势,强调剧情的连续性、人物的饱满性和影视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拓展电视综艺的节目形态。用编剧思维方法创作,早期主要应用于《奔跑吧》和《极限挑战》之类的户外竞技综艺节目中,运用悬念、反转、多线索、快节奏、强冲突等叙事手段和影视剧的拍摄、剪辑手法,给观众营造“追剧式”体验。近几年,这种创作方式逐渐辐射到所有类型的综艺节目中。如《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从历史和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搭建历史空间场景,塑造充满张力和表现力的情节,对历史进行合理虚构,通过演员戏剧表演的方式,引导观众的情绪,激活共同的文化记忆。《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慢综艺”节目虽然弱化了戏剧情节,但同样借鉴了戏剧编剧原则,将创作重点放在“人设”塑造上,通过人物推动内容,引导叙事。

四、共情仪式:互动程式与象征情境

研究电视节目形态,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理论框架入手。宏观层面指具体的电视节目形态由基本的节目形态组成,中观层面指电视节目模式由节目的模块与环节构成,微观层面指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最小单位是元素符号。当前的综艺节目从宏观层面已经表现出类型泛化、形态融合和内容衍生的特征,而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除了戏剧化叙事的倾向外,还表现出明显的仪式化传播趋势。

“仪式的功能在于提供共同体验的瞬间,激发、增强或重塑个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和认同,促成其在信仰、情感和意愿上的高度一致,从而将个体整合到社会全体之中,维持并强化既有的社会秩序。”④仪式能够建构集体认同,让参与到仪式中的人无意识地转化角色和空间,自觉地参与仪式中的故事共述、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当前,通过仪式的建构来达到情感共鸣的创作手法普遍应用于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尤甚。

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仪式建构主要通过节目互动程式和象征情境的设计达成。首先,独具匠心的环节设计是构建仪式程式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家宝藏》由“国宝纪录短片+故事表演+谈话+宣读誓言”四个环节组成,每期推荐一个博物馆的三件文物,国宝守护者手捧方印穿过观众席走上舞台,演绎历史故事,探寻国宝的前世今生,最后一起宣誓。无论是主持活动,还是表演和访谈,都充分展现了节目整体的互动性,将观众纳入节目的仪式情境中,通过共享记忆达到情感共鸣。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是一档“代际潮音竞演”的歌唱竞技真人秀节目,环节设计上重点表现“前辈歌手”和“新人歌手”的选择配对。配对前盲猜,配对时隔开表演,配对后同时拿起话筒,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烘托了节目的整体氛围,强化了观众的代入感。

除了常见的节目类型,新冠肺炎疫情与5G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如《嗨!你在干嘛呢》《天天云时间》《宅家点歌台》等“云综艺”,用视频连线、Vlog分享等方式构建了多元、移动、社交的虚拟互动仪式场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空间,于同一时间,多屏联动,共同建构一种“宅家”仪式,通过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引发观众的共鸣。从奇观化的舞台叙事到原生态、纪实化、生活流的居家场景,从宏大叙事到回归生活本真的私密环境,“云综艺”通过互动仪式的建构真正让综艺从“大而全”走向“小而专”。

仪式最核心的特征是象征。《国家宝藏》中的方印、《朗读者》舞台中间的门都是象征符号的运用。除了物件道具,综艺节目中也常利用象征情境来强化仪式感,如《国家宝藏》赋予参与者具有象征性的特定角色。主持人是“001号讲解员”,博物馆馆长是“看门人”,表演嘉宾和专家是“守护者”。这些“角色”共同宣誓,充满庄严感和仪式感。《典籍里的中国》中主持人穿越后与典籍作者的古今对话,《舞蹈风暴》中舞蹈动作被定格的瞬间,《歌手》《乘风破浪的姐姐》《演员请就位》等表演竞技节目中充满悬念的投票和淘汰情境,这些象征情境将节目的各种形态元素聚合在一起,不是说教式地灌输,而是通过故事共述,让观众沉浸在共情仪式建构的公共空间里,从而感知意义,接受节目传递的价值。

新时期的电视行业面临变局与新机,危机时刻也有可能变为高光时刻,不变则退。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持续转变的受众需求,适应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展现出积极的形态演进态势,也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节目实践样本。综艺节目形态的自我更新反过来也为电视节目生产注入生机,助力电视行业在后疫情时代“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提升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CCData网联数科.收视盘点:2020年最受欢迎卫视频道、电视剧、综艺及晚会类节目收视盘点[EB/OL].流媒体网,2021-01-05.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96460/keyword_id/-1.

②孔朝蓬,刘俊,战迪.融媒时代传媒艺术的戏剧性问题研究(笔谈)[J].学习与探索,2020(03):125-140.

③[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9.

④[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

猜你喜欢
综艺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