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最好效用

2022-05-29 07:31王体荣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整本书读书交流

王体荣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本轮课改的一个重點、一个亮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这些问题:整本书阅读要读哪些书?怎么指导?怎么读?读完之后怎么办?概言之,就是作为整本书阅读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最好效用?下面,笔者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际,谈谈整本书阅读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王蒙说:“读书的亮点在于照亮生活,生活的亮点包括积累智慧与学问。书没有生活那么丰富,但是应该更集中了光照与穿透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显然,已经把读整本书与读选文、学课文、综合实践活动放在同等重要而平等的地位。整本书阅读是实现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领语文教学突破当下应试化困境的一个突破口,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基本品格和价值观念的重任,将成为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常态化的基本任务。这就是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所在,正如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兴才所说:“读整本书的目的,其实主要不是为了这本书,而是为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科学确定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和目录

整本书阅读读什么?中学生应该读的是能够开阔其视野、启蒙其人生、提升其读写能力的经典和名著。但是,经典又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宽泛的概念,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正高级语文教师曹勇军很好地界定了阅读的范围,他认为:“只要读完一本书,理解了书的内容之后,由此获得读这本书乃至读这类书的经验和策略,能够通过一本本书的阅读,提高理解力、审美力、判断力和读写力,最后构建丰富的自我和人生,这些书就可以读、应该读。”进一步说,凡符合普世价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未来公民的培养,为学生喜闻乐见,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共鸣,进而影响其思维和生活的作品,都具有经典或名著的品质,都可以鼓励学生去读。归纳一下,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篇目直接选入教材、进入课堂的书目,如学了《我与地坛》,要求学生阅读《史铁生散文选集》《史铁生小说选》,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这类书目紧扣课堂学习,既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推进了整本书阅读。第二类是读书界公认的热点读物,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刘慈欣的《三体》。这类书内容更丰富、更鲜活也更接地气,有助于学生克服教材选文的局限,有利于养成读者健康的心态和习惯,培养真正的读者。第三类则是相对深奥枯燥的文史哲经典必读书,像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以上三类书目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和阅读课程的阶梯性,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选择。

三、合理安排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流程

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和精髓。为了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有机协调推进,有学者提炼出的“四读”联通方法和途径:即教师先读、学生真读、任务促读、课上课下联读。教师先读,指教师应该首先进行深入研读,才能及时针对学生的疑问设计好课程导读,对学生的阅读进展适时进行引导;学生真读,是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整本名著的阅读,而不是过滤式的、缩减版的阅读,要求阅读过程中要坚持眼口手心并用,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学会看目录、读序言、找主线,注意前后勾连、照应,读的时候要勾画、评注、做笔记、写感悟,学会通过交流、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拓展补充;任务促读,指教师巧妙设置导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激情,持续有效地推动学生从事阅读;课上课下联读,则要求我们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联通课上课下的阅读时空,进行整体的课程谋划。在课堂之内,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保障阅读进展和质量。在课堂之外,还要给学生留足读书的时间,又要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保证阅读的范围拓展和质量提升。

理想的整本书阅读流程是:第一步,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选定一本待读的书,确定读书的时间、进度自读作品;第二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阅读原著的同时加批加注,做好读书笔记;第三步,学生在读完原著、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提供辅助性的拓展资料,为开展深度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做准备;第四步,学生交流共享,互相提供可资借鉴的研读作品,最后以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读书评论等形式提炼、反思自己的感悟,物化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认真做好整本书阅读的导读和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在阅读一事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常见的读书指导课有三种类型:导读式指导、研读式指导、评读式指导。导读式重在“导”字,引导、导入,即在作品阅读之前要设计导读方案,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顺利进入整部作品的阅读中;研读式重在“研”字,研讨、研究,即在读书过程中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设立几个“任务”,就阅读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及时展开深入讨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推动阅读走向深入;评读式重在“评”字,评点、评价,即在整部作品阅读结束后,就作品的人物、主题思想、表现手法、风格特色等某一方面展开较为充分的交流和评价,开展探究性学习,增强在场体验,构建深度知识。例如,《红楼梦》的阅读导读设计,可以从分析“黛玉和宝钗的异同点”入手,也可以对照分析“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入手,还可以从贾宝玉是否果真“腹中草莽”的辩论入手。再如,《平凡的世界》的导读,可以从“指出小说中的好人坏人及其特点”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少安少平兄弟俩的人生观、爱情异同”入手。

五、区别对待不同文本的重点和难点

书的“类型”决定“读法”。每一种文学样式的阅读重点和难点也不尽相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中生阅读的重点是实用性书籍和文学性书籍。其中,实用性书籍,是指阐述规则或者规则背后的原理的书,各种操作手册、说明书、科普都属于这一性质的书籍。在这类文本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阅读习惯,重在理解,只需要学生理解和消化其主要信息,明白具体的操作步骤就可以了;文学性书籍,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类型,主要是与文学相关的书籍,主要特征是体现人文性。此类书籍的阅读,需要仔细推敲和揣摩,创造性地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上,还要感受其艺术表达效果和写作特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高中生还要接触到文化理论研究方面的著作,比如,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类社会科学论著,宜“粗读”与“细读”结合,先“粗”后“细”。只要学生能够坚持读完,对书中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还能通过对照、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

六、规范组织整本书阅读的汇报与交流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设置一些阅读任务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比如要求各位同学一边阅读,一边找出最喜欢的情节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绘制思维导图;要求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显然,教师希望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深浅皆宜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教师不能仅仅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根据既定的任务要求,按时间节点、规范有序地抓好检查落实,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起到积极的督促推动作用。比如,教师限定学生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读完一本书之后,教师就应该按时组织读书汇报或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读后的交流中来,都能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分享出来,并倾听其他同学的阅读感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有条件的还可以参与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分享、互动和探讨。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么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要么就直接参与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學生的爱好和感受。通过交流,实现检查阅读效率、展示成果的目的,并反馈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七、及时进行阅读评价和成果物化

讨论交流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并对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整本阅读。例如,教师指定一本书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肯定有个既定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评价的根据。如果达不到标准,必须积极反思学生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指导不完善呢,还是过程监管不力?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还是学习上有疏漏?并努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进于标准。

在成果物化方面,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兴才主张“思辨读写”的形态——“我读,我思,我辨析,我评价,我质疑,我反省,阅读与表达一体,让‘思辨作为读、写共生的品质保障”。就是在读后感的基础上,学生更多地关注著作中重要的语句、段落、篇章、思想,增加对原书引述、摘要、概括、评点的工作,使“读书”更全面、更系统,使“报告”更深刻,具有个人创见。读书报告,既是对学生每次读书质量的评价,也记载了学生读书进步的一个个脚印。对读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本身就是好的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套路,不拘一格。这样,先读后写,从读到写,因写而读,无形中实现了“读写一体化”,形成了读与写的良性循环。这样的阅读才是超越作品本身的,也就是旨归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人的发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上,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阅读的探索者、引领者和同行者,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会更有兴趣,阅读活动才会更加有序,阅读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论语》整本书阅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