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2022-05-29 05:31杨瑛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边城苏东坡整本书

杨瑛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整本书阅读如何开展、如何测评、如何组织、有哪些策略,本期我们集中呈现任玲名师工作坊部分教师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跨越这三个阶段,但只在必修阶段设置了学分,教学中其他17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材料也都可以选用“整本书”。云南省的高中语文从2020年9月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鉴于课标在2018年已对整本书阅读提出明确要求,故教师在使用人教版教材时就开始尝试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摸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笔者也在教学中探索尝试,本文以《边城》和《苏东坡传》的整本书阅读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文学类作品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三课节选了沈从文《边城》的第三至第六章,人教版语文教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了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方山子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几篇诗文,联系学生高中阶段学过的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篇章,加之班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苏轼的故事极感兴趣,以此为契机,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小说《边城》和人物传记《苏东坡传》的整本书阅读。

一、梳理作品整体架构

就文学作品而言,不同体裁的作品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在学生阅读之初,教师帮助其把握和梳理作品的整体艺术架构十分必要。

《边城》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乡土小说,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作家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将茶峒的自然风物和生活风习错综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边城》共二十一章近十万字,这二十一章就是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小说的第一至第三章都为边地小城茶峒的地物风貌、风俗民情、人物人性的巡览介绍,它的节奏是徐缓悠长的,可谓奏鸣曲式的引子或者序奏部分。第四、第五章才开始进入正题——讲故事,它们可谓呈示部分。……第十二至第十九章随即进入乐章的再现部分。最后的第二十、第二十一两章为乐曲的尾声,也为‘势能的释放期。”

林语堂撰写的《苏东坡传》,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是经时间沉淀出来的传记类经典作品。这本26万字的长篇传记以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梳理其生平足迹、政绩、爱好、艺术成就及伟大人格。全书按照苏轼一生经历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书中穿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和诗文作品,内容翔实,充满文学魅力。传主的生平、传主的人格和对传主的解释,是人物传记的基本要素。所谓“生平”是从出生到死亡完整的一生;所谓人格是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称;所谓解释包括对传主的命运作出解释,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生中重大事件和行为以及生平中某些特殊的事件作出解释。“阅读传记的过程如同‘重走大师路,学生能够看到‘名人成为名人的探索、认识过程,能够看到他们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实践体验与哲学思考。”

在进入这两本书阅读之前,笔者将肖太云老师关于《边城》的篇章结构论文以及杨正润老师关于传记文学的论文推介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站在整体的立场上全面观照、阅读作品,梳理明晰作品的整体架构,进而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同时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活动引领整体通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阅读习惯有好有坏,放任自流的阅读形式无法让每个学生实现优质阅读。基于这样的情况,阅读时教师的活动引领和激趣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制订阅读计划、提供通读指导,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读全书,不同的活动引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书,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次梳理文本,获得相对完整和深刻的印象。

阅读《边城》时,笔者要求学生批读作品并提交批读痕迹,重点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绘制人物关系或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阅读《苏东坡传》时,因学生阅读有难度,笔者给学生制订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并设计了全书每个章节的通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学生快速阅读,帮助学生熟悉文本。

例如,学生在阅读《苏东坡传》的卷一时,笔者列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类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概括主要事件,把握苏东坡一生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地点以及重要的他人。

三、专题研读推进阅读深度

完成通读后,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些独立阅读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苏轼由于其诗被审问,既然无罪,为何还要被流放?苏东坡的信仰是信佛、信道,还是三教共修?《边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水”在《边城》中的作用是什么?诸多问题的提出预示着学生的通读是认真的、有效的,当然,也有学生由于阅读深度不足而无问题可言。教师这时需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读活动,推进学生阅读的深度。

以《边城》为例,教师通过诊断、汇总学生的问题,最终聚焦成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自修、讨论。例如,《边城》中的意象选择及叙事功能,意象如碾坊、渡船、虎耳草、黄狗、水、白塔、鱼等;民俗视野里的《边城》,可谈谈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的创作影响;离去还是归来,解读作者的创作心境,感悟小说的悲剧结尾;《边城》作为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小说,与鲁迅的小说有何异同;沈从文的自身经历是否对促成《边城》的写作有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推荐了近百篇与作品相关的研究论文,学生经由研读、讨论,基本可以自己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中,学生的阅读走向了深入。

四、阅读分享做出成果展示

讀完一本书,可做的事情很多。完成了通读,进行了研读,在此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生成了独特的认识和思考,表达就显得极有必要。阅读分享和成果展示为学生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读书报告会就是其中形式相对自由、互动较为充分的一种方式。

通过研读,学生确定了自己喜欢的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主题相似合并、志趣相投合并等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阅读展示小组,各小组在课堂上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本小组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经验。有小说情节表演,有辩论,有动画制作,有分角色朗读,有电影插播,有绘画,有泥塑,有个性写作等。以《边城》为例,班级学生开展了九场《边城》读书报告会,内容涉及沈从文的个人经历,小说中的风物注解,小说中的意象选择,小说的结尾探究,小说人物赏析,湘西风土人情,《边城》的美与悲、诗性与世俗等。以《苏东坡传》为例,班级学生开展了八场《苏东坡传》读书报告会,学生们以阅读小组为单位,根据苏轼一生的经历,参照年谱,绘制了苏轼的游历足迹图;为苏东坡建盖“苏东坡纪念堂”,设计主展厅和花园雕塑;撰写纪念堂的主题楹联等。

班级的读书报告会是为了相互聆听,为了互为学伴,为了“去中心化”,不以功利性阅读为目的,主要以读书、分享、交流、碰撞等方式使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成为人生的乐趣,给学生的成长带去正能量。学生在读书报告会的组织、展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智,学生被激发出的阅读热情和无限创意让笔者为之惊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为选择与推进,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交流、激发与促进作用的阅读成果与阅读经验,推进学生在互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扩大范围,但整本书课程建设缺失,碎片化阅读盛行,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区域及教师个人存在局限性,这些因素仍会制约其实施范围,进而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总体上处于缺乏正确引领和有效干预、缺乏评价的状态。整本书阅读其实并非完全新鲜的事物,早在20世纪叶圣陶先生就对整本书阅读有过很多精彩的阐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唯有怀着谦虚而执着的心,才能把整本书阅读教学不断向前推进。在带领学生开展阅读的过程中,有合理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整本书阅读才能超越基于感觉和兴趣的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其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功能。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边城苏东坡整本书
插画《边城之湖上闲思》
边城之炊烟缭绕
《边城之隔江望秋》
《论语》整本书阅读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塞翁失马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