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sai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胆道闭锁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05-28 05:43符策君吴丽珍陈泽婷林海
中外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胆道白蛋白

符策君,吴丽珍,陈泽婷,林海

海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海南海口 570311

胆道闭锁由各种原因导致,病毒感染是其常见原因,使得患儿的胆管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胆汁排泄不通,肝内胆汁大量淤积。对于胆道闭锁,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加重患儿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导致其肝功能衰竭,进而引发死亡。临床研究发现,患儿月龄越小、肝纤维化程度越轻、胆汁引流越早,生存率越高[1-2]。Kasai术(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 procedure),通过患儿本身肝脏建立胆汁引流,对发育不良和未发育的胆囊进行切除,提升患儿生存率。临床研究表明,胆道闭锁术前患儿即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现象,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丰度降低,而大肠杆菌及肠球菌等需氧菌丰度得以增加,术后此种失衡的现象更为显著。随着快速康复理念在临床的兴起,Kasai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得到重视,可改善患儿胃肠功能,促使其尽早康复[3-4]。鉴于此,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该院接受Kasai术治疗的40例胆道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Kasai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40例在该院接受Kasai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20例。常规组:男12例,女8例;月龄1~6个月,平均(3.42±0.52)个月。研究组:男11例,女9例;月龄1~7个月,平均(3.56±0.4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肝功能检查显示患儿为直接胆红素升高的黄疸;②超声检查显示胆囊收缩功能差,肝门部有纤维块形成;③符合手术指标;④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1.1.2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者;③心肺功能不全者;④存在Kasai术禁忌证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40例患儿均行Kasai手术治疗,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对胆囊进行探查,游离胆囊与胆囊管,结扎切断胆囊动脉、胆总管远端,剪去肝门纤维块、小静脉,两侧达左右门静脉入肝脏处:切断空肠,缝合关闭远端;将空肠胆支近端经横结肠后方上提至肝门,于肠系膜缘对侧切开空肠,与肝门进行端侧单层间断吻合,对横结肠系膜和空肠系膜孔间隙进行缝合,将引流管置于在肝下,逐层关腹。

1.2.2 术后营养干预方法 常规组:术后采用普通奶粉,未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进食量。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术后第1天,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经营养管滴入;术后第2天,肠内滴入营养混悬液,随后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营养混悬液的量及滴入速度,共7 d;术后第4天,对患儿使用中链脂肪酸奶粉,剂量15~60 mL,q 3 h,每2天调整1次奶量,根据患儿喂养耐受程度及排便情况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7 d,采集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例,评估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

②肠道菌群:术前及术后7 d,采集两组患儿新鲜粪便0.5 g,将其稀释后接种在培养基上,检测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的表达水平。

③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

④术后对患儿进行3个月随访,了解患儿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

⑤肝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7 d,取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两组患儿CD3+、CD4+、CD8+和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下降,且常规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手术前后检测结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of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表1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手术前后检测结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of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

2.2 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患儿术后7 d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较术前显著下降,大肠杆菌较术前显著提升,且常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下降幅度、大肠杆菌提升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手术前后检测结果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intestinal flora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表2 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手术前后检测结果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intestinal flora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

2.3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Table 3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h]

表3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Table 3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h]

?

2.4 两组患儿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营养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表4 两组患儿营养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

2.5 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术后两组患儿ALT、AST、GGT及TBil等指标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U/L]Table 5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U/L]

表5 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U/L]Table 5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U/L]

?

3 讨论

临床对胆道闭锁的病因分为几种学说,有先天性发育畸形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或炎症反应学说及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学说,其中最常见的为先天性发育畸形学说及病毒感染学说。先天性发育畸形学说:胚胎发育早期,原始胆管形成,后被增殖的上皮细胞填塞,进而上皮细胞空泡化且相互融合贯通,形成胆道系统[5-6]。如胚胎发育障碍,胆管无空泡化,则形成胆道闭锁。胆道闭锁的患儿肝组织内螺旋病毒升高,有研究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胆总管闭锁有关联性,胆道淤积的患儿其胆道闭锁,同时血清巨细胞病毒升高。而胆道闭锁的患儿肝组织受淤积的胆红素刺激,易发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最终因肝衰竭引发死亡[7-8]。

临床治疗胆道闭锁主要采取Kasai术,其能延长患儿生命,为患儿后续实施肝移植术提供条件。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患儿实施手术后自体肝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据文献显示,日本等发达国家实施Kasai手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率达到70%~80%[9-10]。而因我国医疗体制及经济水平的差异,自体肝生存率15%~67.5%,平均53.14%[11]。临床研究显示,胆道闭锁患儿不仅损伤胃肠道,导致患儿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使得细菌移位,诱导全身炎性反应,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通过补充肠道内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进而形成一层屏障,抑制细菌的繁殖,防止对肠黏膜造成损害[12]。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术后7 d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较术前显著下降,大肠杆菌及肠球菌较术前显著提升,且常规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下降幅度更显著,大肠杆菌提升幅度更显著,且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更快(P<0.05),可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符合机体所需,有利于胆囊收缩,胃肠蠕动,改善患儿肠黏膜屏障,减少细菌移位,及时为患儿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促使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收缩,刺激胃酸分泌,进而促进胃肠蠕动,使得胃肠道生理功能得以改善,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13-14]。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采用有益菌还能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使得机体的免疫功能得以提升,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CD3+、CD4+、CD8+和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下降,且常规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与以上结论相印证。由于肠道益生菌可分解淀粉及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以供结肠黏膜细胞利用,进而保护肠道黏膜,维持肠道酸碱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功能[15]。术后患儿消化道功能异常,不利于营养吸收,加重肝功能异常,采用中链脂肪酸奶粉可提高患儿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还能避免加大肝功能损害,起到保护胃肠道的效果[16-17]。经过3个月随访后,研究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 (113.23±17.23)g/L、(37.12±6.88)g/L、(120.37±11.48)mg/L,显著优于常规组的(102.23±12.12)g/L、(31.12±8.12)g/L、(92.53±11.26)mg/L(P<0.05),且两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均得以改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吴颖[18]的研究中,对胆道闭锁患儿进行分组,中链脂肪酸奶粉组患儿术后3个月前白蛋白水平(161±21)g/L明显高于普通奶粉组患儿的(121±32)g/L(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可见术后早期给予中链脂肪酸奶粉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可起到保护肝功能的效果,改善患儿长期营养状态,促使其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针对行Kasai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衡现象,提高免疫功能,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改善患儿长期营养状况,促使其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胆道白蛋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防治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