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武
一个好话题、好策略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要通过深入文本,抓准数学核心问题,采用恰当、灵活的教学策略,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表达,促进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问题引领,立足于深入文本、吃透教材
在日常教学中,通常启迪思维、蕴含张力的问题就是课程的核心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所在。要找准课程的核心问题,需要教师深入文本、吃透教材。教师提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在学生混沌、闭塞的思维中激起阵阵涟漪,激发学生进入深入思考的状态,才有后续的思维碰撞,使课堂精彩呈现。同时,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提升课堂内涵,促进学生真正学习,并学有所获。如一位教师执教“百分数”的相关内容,课一开始,就问学生看到课题想学习什么,通过学生有序发言,整理出三大核心问题:①什么是百分数?②百分数在生活中如何应用?③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整节课以三大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在不断思考、交流等认知活动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消化、接纳。张弛有度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课堂的学习中,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在备课过程所做的工夫——深入文本、吃透教材。
二、教学策略,立足于驾驭课程的知识体系
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发挥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要使教师的教学策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懂得驾驭课程的知识体系。如某位教师在执教的“鸡兔同笼”时,不断抛出问题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列表法和假设法的学习。教师面面俱到,生怕学生学不够,整节课被塞得满满的,而他却没时间停下来仔细倾听个别学生的心声。这位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回顾,并找到问题所在,在执教的过程中,他采用了猜一猜、写一写、同桌交流等教学策略完成列表法教学,用小组合作交流等策略进行假设法教学,但他的关注点只在列表法和假设法的教学,有的学生思考出其他方法却没机会把它们呈现出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果这位教师转变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为核心问题,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过程,也许学生呈现的解决方法不同,进而使课堂上出现争议。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适合教师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思辨,这样才会有接纳不同想法的思维层面的进阶。通过合作交流、充分表达,学生的思想、方法、质疑会不断地呈现出来,成为形成精彩课堂的根本。
三、给足时间,立足于教师善于等待的品质
课堂的精彩生成離不开教师善于等待的品质。经研究表明,教师的等待使学生的思考时间从3秒增加到5秒时,就会出现以下5种结果:①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②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③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④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⑤学生的自信心提高。
如执教“笔算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的机智处理,体会了善于等待、给足时间的好处。师提出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还剩1个,可以摆几盘?请在学习单上列式计算。列式完成后,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生1:“我用2×3+1=7。”其他学生一脸惊讶,师:“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 有学生高举小手、跃跃欲试,教师又请了两位学生回答。生2:“7÷2=3(盘)。”生3:“7÷2=3(盘)……1(个)。”师:“同一道题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种方法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生1愣了一会儿,在思考怎么开口说,教师静静地等待。生1:“我把2×3求出摆3盘一共有6个,再加剩下的1个,一共有7个。”听完生1的回答,教师默然不语地等待,过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回答:“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有7个草莓,已知条件不用求,要求的是‘摆几盘’,要用除法解决。”虽然生1的列式错误,但由于其表达出来,就有了认错、重新认知的机会,因此教师对生1的大胆回答仍给予肯定和鼓励。接着教师又对生2的列式提出疑问,生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我用7÷2,可以摆3盘。”师:“摆完了吗?还漏了什么?”生2:“剩下1个草莓。”师:“剩下的1个该怎么办呢?在算式中它应该写在哪儿?这样用算式表达完整了吗?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完善。”许多学生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让生3把他的思路向全班学生进行表述,最后再请其他学生进行总结。由此可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遵循认知的规律,不断完善学生的新认知,整个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善于等待、静待花开。
四、充分表达,立足于思考、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做到用数学的语言充分表达。罗鸣亮老师执教的《你知道吗?——判断2、3、5的倍数特征的道理》,罗老师课上引导学生充分表达的说理过程,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围绕“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这个问题展开的教学中,罗老师以问题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如罗老师问:“为什么看个位不一定?要各个数位相加?”生1回答:“前面位数都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罗老师再问:“为什么一定要看各个数位?”学生边说,罗老师课件边演示:十位上是1,表示1个10,用10个圆圈表示,除以3,每3个圈一圈,还剩1个。
接着,罗老师出示学习单,让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换意见。罗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之后对该知识点有进一步的认知,为后续的充分表达作铺垫。根据认知的规律,罗老师让学生以较小的数12进行解析,生2:“12分成10和2,10除以3等于3余1,1加个位的2等于3,12能被3整除,所以12是3的倍数。”罗老师:“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的吗?都听懂了吗?”生■:“数位上有0的也可以吗?比如300?”生■仔细分析回答了。罗老师接着出示22,生2:“把22分成2个十和2,每个十除以3都余1,这样有1+1+2=4,不是3的倍数。”当全班的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罗老师说:“你可以骄傲地走回去了。”学生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当出示142的时候,生4:“142百位的1表示1个百,1个百除以3等于33余1,1加十位的4,再加个位2,就是52……”生■停住了,发现不对劲。这时罗老师及时追问:“142中的1与剩下的1一样吗?”有学生发言:“不一样,142的1表示1个百,除以3后余下的1表示1个一,不能与十位的4相加。”课中罗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交流,在其智慧的引领下,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学生的学习才真实发生。
教师善于问题引领,宏观调控教学策略,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才会真实发生,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摇篮。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流水镇中心小学?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