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鑫
晋城大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这种疾病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非常强烈的疼痛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由于大部分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差,因此传统的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虽说保守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起效较慢,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近几年医疗水平的提升,微创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本次研究将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现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来本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2018年6月ˉ2021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100例进行随机分配法,分组后每组各50例。患者信息为:参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其中参照组年龄范围为62~80岁,平均年龄为(72.12±7.05)岁;研究组年龄范围为63~81岁,平均年龄为(72.25±7.1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2、无手术禁忌症患者。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椎体广泛性骨质破坏,后缘不完整患者,3、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患者,4、椎体塌陷或肿瘤扩散致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患者5、成骨性转移瘤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守方法长时间的卧床,大约六周到八周的时间,在这期间辅助一些抗骨质疏松和骨折的药物治疗。通过药物、卧床减少对脊柱的再压缩的保守治疗,通过机体的骨质生长,达到一个骨折恢复强度的目的。与此同时,应该注意避免压疮、坠积性肺炎等等并发症出现。实验组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辅助患者保持仰卧位的体位,在患者的骨折位置行椎弓根,其角度根据每个患者透视下定位,在X线机的透视下,将椎弓根的位置行穿刺操作,让针尖到达骨折椎体的1/3处,随后退出真心保留套管,将手钻放置到骨折的椎体当中。完成以上操作之后,将浆糊状骨水泥注入患者的椎体当中,直到出现外漏现象后停止注入,随后,用x线机检查骨水泥是否散开并完全硬化,当一切完成之后,即可拔出穿刺针进行止血包扎。最后,给予一定的抗生素。术后注意事项:在术后的24个小时之内,患者就可以在有外固定保护下下床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骨折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由于患者早期活动量的加大,能够有效的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并且减轻了护理方面的负担。在出院之后,还能够有效的预防,因为椎体压缩而出现的背部疼痛,以及胃胀不适等症状。在饮食方面,经口摄入的食物应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的习惯进行调整,能够促进术后的切口愈合,做一些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食物。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脊椎功能障碍评分(ODI)、不良反应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使用AD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高。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表,评分越低,疼痛感越低。ODI评分越低,脊椎功能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率表示,差异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差异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的数据分布采用中位数(P25ˉP75)进行描述,差异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疼痛情况对比(±s,分 )
表1 疼痛情况对比(±s,分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VAS评分 治疗后VAS评分对 照 组 50 6.34±1.21 4.32±0.65研 究 组 50 6.32±1.20 2.12±0.34 t ˉ 0.0830 21.2069 P ˉ 0.9340 0.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椎功能障碍评分 实验组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脊椎功能障碍评分(±s,分 )
表2 脊椎功能障碍评分(±s,分 )
组别 例数 ODI评分对照组 50 5.12±1.12研究组 50 2.05±1.10 t ˉ 13.8283 P ˉ 0.0000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 治疗前,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ADL评分对比(±s,分 )
表3 ADL评分对比(±s,分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ADL评分 治疗后ADL评分对 照 组 50 46.27±2.10 22.34±0.50研 究 组 50 46.70±2.04 32.17±1.20 t ˉ 0.7851 29.2857 P ˉ 0.4390 0.0000
2.4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在临床方面,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出现骨折症状之后,会伴有强烈的疼痛感,病情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也正在连年攀升,严重影响了我国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为了保障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要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治疗方式[3]。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下降,骨质会出现疏松的情况,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会出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驼背,腰部疼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损害呼吸功能。由于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较弱,因此,传统的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虽然说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但是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只能够保证病情不再加重。随着近几年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治疗需求[4]。椎体形成术能够对患者的骨折位置进行骨水泥加固,这种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保证椎体局部的生物强度,从而保护脊髓组织[5]。
经皮椎体成形术,最初是应用于椎体血管瘤,但是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医者发现,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方面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6]。这种治疗手段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也能够促进脊柱功能的恢复,并且骨水泥能够增强患者的胸椎体抗压能力,在成型之后,能够避免骨折的位置发生位移[7]。在骨水泥聚合完成之后,会发生热销反应,对骨折周围的神经末梢会起到抑制作用,患者的痛感几乎会完全消失[8]。经皮椎体成形术,一般用于老年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其优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迅速缓解疼痛。骨水泥注入后,固化过程中产生高热,可使神经末梢灭活[9],缓解骨折带来的疼痛。第二,迅速稳定椎体。骨水泥固化后,对骨折椎体有支撑作用,使其迅速稳定,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改善功能[10]。衡量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有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凸角,主刀医师会按照患者的病情来进行操作,为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手术的创伤小,切口小于5毫米,术后不需要缝合,只要使用胶布贴粘切口即可自然愈合,患者承受手术的打击也非常小。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时间非常短,通常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结束手术,术后患者可以即刻下地,对患者的基本条件要求低,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可以减少骨量丢失,减少患者因为骨折卧床引起的并发症[11]。
椎体成形术是目前发展时间较长的手术形式之一,这种治疗手段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这种手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大约在20分钟到30分钟就可完成手术,并且止痛效果较为明显,可以重建患者骨折的椎体,对高龄患者而言,干扰较小,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的时间较短,并且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相对于传统的保守治疗而言,能够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在手术完成之后,患者的椎体的抗压性会得到增加,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脊髓,进一步防止损害并且能够杀死部分的肿瘤细胞。通过近几年来这项手术的不断研究,椎体成形术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而言,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脊柱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