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志国,罗志鹏,魏海云,吕巧莉,吴芳庚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1]。现阶段,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治疗及放疗、化疗为主,但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有50%[2]。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对发掘新的干预靶点,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制定有效的结直肠癌防治方案,最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的异常调控密切相关,但是既往对结直肠癌的研究重点放在传统的编码基因,而近年来随着微阵列技术与核酸测序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不具有编码蛋白能力的非编码RNA被发现并逐渐引起关注。相关研究[3-4]指出,lncRNA参与转录沉默、转录激活、染色体修饰、核内运输等功能,另外,其与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5]。相关研究[6]显示,lncRNA ATB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T分期、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还有研究[7]发现,LncRNA AOC4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减少,与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是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研究[8]发现,lncRNA DANCR在结直肠患者癌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且其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显著相关。现阶段,尚未有关于Linc01555和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实验观察Linc01555对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并分析其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试图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取距肿瘤边缘5 cm,经快速病理检查确定为正常组织,且切缘肿瘤细胞存留为阴性的组织)进行检测。研究对象年龄30~65(45.20±10.50)岁;男58例,女42例;TNM分期:I-II期62例,III-IV期38例;病理分级:I级48例,II级36例,III级16例;淋巴结转移:阳性21例,阴性79例。纳入标准:(1)10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2)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未经过放、化疗等治疗;(3)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器官功能障碍;(2)肿瘤出现远处转移;(3)患者意识不清不能配合实验进行。本研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生物信息学分析Linc01555水平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100例结直肠癌样本及100例结直肠癌旁组织样本的表达数据,通过limma包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并提取Linc01555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数据值用于比较分析其表达水平差异。
1.2.2 细胞培养 结直肠癌细胞(SW480)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在37 ℃、5% CO2的加湿培养箱中培养24 h。
1.2.3 细胞转染 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结直肠癌细胞,接种于6孔板(5×105/孔),待细胞融合度达80%时,根据Invitrogen公司Lipofectamine 2000说明书进行siRNA转染处理,将过表达lncRNA Linc01555质粒和空载质粒转入细胞中,分别记为sh-Linc01555组和sh-NC组,培养6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48 h后进行后续实验研究。
1.2.4 Linc01555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收集对数生长期各组结直肠癌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密度为3×103个/孔,将过表达lncRNA Linc01555质粒和空载质粒转入细胞中,转染12、24和36 h之后,向每孔加入20 μ的CCK-8试剂,培养时间2 h,于波长为450 nm下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然后据此绘制一套吸光度值与浓度之间的生长曲线,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情况。
1.2.5 Linc01555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PBS洗涤细胞样品后加入0.125%不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消化后悬浮的细胞转至离心管中DMEM终止消化并吹打混匀,低速离心5 min, 弃上清, PBS重悬细胞至浓度为106/mL,按说明书取重悬后细胞离心取沉淀后顺次加入Binding Buffer, FITC荧光标记的Annexin V试剂及Propidium Iodide (PI) 试剂,混匀、避光反应后, 再次加入Binding Buffer并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
1.2.6 Linc01555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收集转染24 h后的结直肠癌细胞,采用不含有胎牛血清的DEME培养基对细胞进行重悬,将细胞的浓度调整至2×105/100 μL接种于Transwell培养板上室(侵袭实验所用上室经10% Matrigel胶预包被处理),下室加入550μl含10%胎牛血清的DEME培养基,培养24 h后取出小室,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0.5%结晶紫溶液染色,显微镜下取5个高倍视野进行拍照,计算细胞数量。
2.1 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Linc01555相对表达量比较 结直肠癌组织Linc01555相对表达量(20.44±4.5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65±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Linc01555相对表达量比较
2.2 结直肠癌患者Linc01555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 以Linc01555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标准,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Linc01555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Linc01555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Linc01555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2.3 2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情况比较 分别于12、24、36 h时比较2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情况,sh-Linc01555组(转染过表达lncRNA Linc01555质粒)增殖活力显著高于sh-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情况比较
2.4 2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 sh-Linc01555组凋亡率显著降低于sh-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2。
图2 sh-NC组、sh-Linc01555组患者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
表3 2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
2.5 2组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情况比较 sh-Linc01555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显著高于sh-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比较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其早期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患者随之出现便秘、腹泻、便中带血等临床表现,发展至晚期还会出现贫血、体重骤降等症状,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长链非编码RNA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促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9-10]发现许多lncRNA在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这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能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是抑制肿瘤增殖分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11]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对结直肠癌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实验观察Linc01555对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并分析其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试图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lncRNA在多种癌症组织中构建了复杂又精密的调控体系,其表达失调能够引起癌细胞的生物学反应,调控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近些年来,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飞速发展,因此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长链非编码RNA与DNA、RNA及蛋白质分子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它能够调控染色质构型、转录和转录后调节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还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将其作为癌症预后的标志物进行研究。相关研究[12]指出,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可以调控AKAP9基因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且MALAT1高表达可以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并且其与结肠癌的转移、分化程度等还具有相关性。还有研究[13]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促进结直肠癌远处转移,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时表达尤其显著,其表达同样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成正比。研究[14]表明,在人体的多种肿瘤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PEG10呈现异常高表达,而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PEG10基因则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也提示长链非编码RNA PEG10具有癌基因的功能。
前期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提取RNA seq的raw count表达值数据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已知lncRNA表达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及表达差异分析,绘制聚类图,研究表明,Linc0155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这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体内Linc01555存在特异性表现,提示Linc01555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相关的新靶点。
为探索结直肠癌患者Linc01555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我们又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表明,Linc01555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高,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均伴有Linc01555高表达,这表明Linc01555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也存在关系。这一研究结论与长链非编码RNA PEG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现相类似,徐博文等[15]研究指出长链非编码RNA PEG10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通过CCK-8实验观察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实验结果发现,sh-Linc01555组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升高,表明sh-Linc01555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活力;研究中还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了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Linc01555过表达干扰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并且显著低于sh-NC组,说明Linc01555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发现,在sh-Linc01555的作用下,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也受到影响,出现明显降低增加,这表明sh-Linc01555可以促进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这提示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负性调控Linc01555水平,即敲低Linc01555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增加凋亡率。吴建龙等[10]研究指出,结直肠癌患者体内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39也呈现高表达,其在实验中敲低LINC00239水平结果发现,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这也从侧面提示调控Linc01555可能会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综上所述,Linc01555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呈现异常高表达,并且Linc01555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密切相关,另外,Linc01555干扰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这表明Linc01555对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将Linc01555作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新型靶点。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该研究纳入的病例数不算多,且病例的来源相对单一,因此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具备单一性,还应增加病例数,扩大病例来源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Linc01555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也需进行进一步实验探索。